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史》看欧洲早期汉学和中国明代社会(下篇)吴孟雪四《大中华帝国史》反映的明代社会中国明代社会的状况和风貌,在门多萨的这本书中也有许多具体生动的介绍,例如明代中央与地方的某些行政制度、明代的对外交往、教育与考试情况、妇女的地位、保甲...  相似文献   

2.
十六世纪以降,自西方传教士门多萨颇具影响的《大中华帝国史》、特别是杜哈德多卷的、著名的《中华帝国志》等著作将中国信息、中国知识带到西方后,中国,这“天外的版舆”,就成为一代代法国作家神往探寻的对象。中国,你在哪里?便始终成为他们的一个复杂而富魅力的课题。而中国的魅力正产生于它的遥远、神奇和相异性。几个世纪以来,法国作家就这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象,对着遥远神奇的天国,呼唤过,期盼过,描绘过,改塑过,歌颂过,也曲解过,曾几度为之设想出了种种的“怪戏”,他们笔下所呈现的中国形象,不管具有怎样的色彩,赋于怎样的正面的或负面助意义,但它却始终是盖之难蔽,挥之难去,富有魅力而复杂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德国汉学史的分期及其相关的文献。文章除了对欧洲汉学与德国汉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之外,还着重从欧洲汉学的历史出发分析概括出了德国汉学史的分期和特征。在对有关德国汉学史的新旧德文文献进行了爬梳之后,本文还举例说明了对德国汉学史认识的批判视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欧洲开世界汉学研究之先河。十三世纪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对欧洲造成很大震撼。十六至十八世纪,天主教传教士到中国后,对中国这样庞大的帝国能维持大一统,对儒学所代表的价值理念印象深刻而又敬佩不已。到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的学者,对汉学已有敬慕风从之势。时至今日,在欧洲众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已有五百多人从事汉学研究,这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比重。英国汉学崛起于十九世纪,当时多在实务范围发展,中国通的先驱是殖民官和传教士。随着在华势力的逐渐增强,英国汉学后来居上,于二十世纪初已在欧洲汉学界处于领先地位。剑桥汉学…  相似文献   

5.
斯洛伐克汉学家(二)徐宗才安娜多列扎洛娃(1935-1992),女,斯洛伐克著名汉学家、翻译家,曾任斯洛伐克东方学协会理事、欧洲汉学协会理事、捷华协会理事,布拉迪斯拉发考门斯基大学教授。1935年4月28日出生于斯洛伐克鲁让贝罗克。父亲是医生,曾参加...  相似文献   

6.
捷克汉学家(七)徐宗才白利德(AugustinPalt奥古斯金·巴拉特),男,捷克著名汉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欧洲汉学协会副主席、捷华协会副主席、捷克与亚非拉美大陆协会主席。1923年2月1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的一个铁路职员家庭,父亲是摩...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汉学研究的迅速发展,欧洲早期来华传教士的研究成为早期海外汉学确立期的一个重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热切关注,对该期传教士的多维度研究正在积极展开之中。有籍于此,于2009年9月26日,由北京语言大学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史研究 ,作为西方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四五个世纪里 ,从最初的耶稣会士活动 ,到当代欧美史学的兴起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不仅对西方社会了解中国历史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对中国学者研究本国历史 ,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这一学术理路 ,胡志宏女士撰写《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大象出版社 ,2 0 0 2年 9月出版 ,以下简称《导论》) ,较详细地介绍了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发展脉络、学术基础和主要成果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西方汉学研究著作。一《导论》通过纵向考察 ,把西方汉学分为四个阶段 :1 9世纪以前的欧洲汉…  相似文献   

9.
理雅各出任牛津大学汉语教授时发表的《就职演讲》,标志着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在牛津大学的确立,同时也标志着英国汉学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演讲词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我们研究理雅各汉学思想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19世纪英国汉学和欧洲汉学的珍贵文献。本文以理雅各的就职演讲词为研究对象,解读演讲的主要内容,探讨理雅各的汉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2010年2月,《大中华文库》又一部重头作品,《桃花扇》(汉英对照)正式与中外读者见面。《桃花扇》是中国明清戏曲的扛鼎之作,是一部极富思想内涵的现实主义历史剧。将《桃花扇》准确传神地推介给全世界,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伟大深邃,是几代学人乃至出版人的夙愿。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欧洲学院派汉学的发展既借鉴了传教士汉学的传统资源,又顺应了欧洲主流学术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理性化思潮。十九世纪末,以沙畹为代表的以语史学方法研治汉学的近代范式逐渐形成。此时"汉学"和"中国研究"大体是同义词,大概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二者的区分开始逐渐明晰。对十九世纪欧洲汉学界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研究场域的中心是在巴黎,这是由于巴黎学派不仅自身实力强大,同时还承担高水平汉学刊物《通报》的编辑,可以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汉学研究成果。中国的"侨居地汉学"构成了场域的边缘。然而中心和边缘之间互相倚赖,前者需要后者所提供的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后者则服从前者的话语主导权并寻求前者的学术认可。场域中不同身份的汉学家之间有着密切的人际交往,并且有力地带动了学术的交流和发展。这种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十九世纪欧洲汉学发展的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12.
正英国位于大西洋东部、欧洲西部,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四面环水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民众的"岛国性格",民族优越感强,排外心理较重,对异域文化较为缺乏包容和交流的心态,这些都造成了英国对中国的介绍和接受,以及英国的汉学研究有别于欧洲大陆的几个汉学大国,呈现出自成一家的特征。在近代,中国文化在英国的传播是与英国汉学的肇兴交织在一起的。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对中国的全部印象主要来源于一些游记作品,其中最为有名是《马可波罗游记》和  相似文献   

13.
俄国汉学史提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出访中,有位俄国友人一见面,就问我:“看了贵国的《世界汉学》,什么国家都介绍到了,连冰岛仅有一两位汉学家也有文章涉及,怎么讲俄国汉学的文章一篇也没有。”言外这意:一是提醒不要忽略汉学大国俄国。同时,恐怕还是明示我这个研究俄国汉学的人有没有尽责。这种诘问对我是个鞭策。本来我以为依次在写完《中国文学在俄苏》、《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以后,还可以按部就班写《中俄文化交流志》,之后才是《俄国汉学史》。这样安排虽然符合逐步扩展和深化的常理,但看来太慢了,不符合形势的要求。到此只得提前动笔进入后一个选题,拟出了历史分期…  相似文献   

14.
《汉学师承记》与《汉学商兑》——兼论清代中叶的汉宋之争黄爱平清代学术以汉学复兴为最大特征,故而人们往往用“清代汉学”一语赅而括之。但实际上,汉学的对立面宋学,亦即理学,在有清一代,却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这不仅表现在理学一直高踞庙堂,形式上占据着学术...  相似文献   

15.
朱志先  张霞 《文化学刊》2011,(2):180-184
内藤湖南(公元1866年—1934年)是日本"中国学"创始人之一,著有《中国上古史》、《中国上古的文化》、《中国近世史》、《中国史学史》、《燕山楚水》等著作。内藤氏《中国史学史》一书,由马彪翻译,  相似文献   

16.
基歇尔 (AthanasiusKircher,1 60 2 -1 680 )是欧洲 1 7世纪著名的学者、耶稣会士 ,他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一生兴趣广泛 ,著书四十多部 ,在物理学、天文学、机械学、哲学、历史学、音乐学、东方学上都有建树 ,“被称为最后的一个文艺复兴人物。”①他所著的《中国宗教、世俗和各种自然、技术奇观及其有价值的实物材料汇编》(ChinaMonumentisquaSacrisquaprofanis,NecnonVariisNatarae&ArtisSpectaculis,AliarumquererummemorabiliumArgumetisillustrata)简称《中国图说》(chinaillustrata)在欧洲早期汉学发展的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7.
弗朗索瓦·于连(Frangois Jullien,1951-)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因借助研究中国古典哲学来反思欧洲哲学,而成为见地颇深的汉学家。于连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72—1977),1978年获巴黎第七大学(七大)远东研究博士学位,曾游学于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大学(1975—1977),担任过设于香港的法国汉学研究分会的负责人(1978-1981)。  相似文献   

18.
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汉英对照版《大中华文库》,是跨世纪的国家“九五”重大出版工程。《大中华文库》由新闻出版署直接策划并组织实施 ,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分辑出版。《大中华文库》第一辑共十一种图书 ,其中《庄子》、《老子》、《论语》  相似文献   

19.
白尚德和她的中国人类学研究钱林森法国汉学研究历史悠久而辉煌。如果从十七世纪法国汉学发韧期,以来华传教士为主体的汉学先驱白晋(LeP·Bouvet)、李明(Louislecomte)、宋君荣(LeP·AntoineGaubil)、孙璋(LeP·Lach...  相似文献   

20.
余同元 《文化学刊》2010,(5):180-183
黄山书社2009年10月出版的朱子彦教授大作《多维视野的大明帝国》(以下简称《大明帝国》),是一部特色鲜明的明史研究新作。蒙作者惠书,捧读之后,感到其取材新颖,视野开阔,史料翔实,用笔独到,特点与创新良多,谨列三点如下,以与学界同仁共享。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