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时代,媒体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播工具,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辐射日益加强,对社会成员思想、工作、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入,由之也凸显出对媒体公信力研究的重要性.媒体公信力,简而言之,就是“传播媒介所具有的能够赢得受众信任与信赖的各种专业品质和能力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赢得社会公众信赖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存在于媒体与公众的互动关系中.媒体公信力是受众在使用媒体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认识、体验与判断.受众对媒体的信任评价与受众使用媒体的期望的实现程度、需求的满足程度是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媒介公信力     
所谓媒介公信力.就是新闻媒介在受众中形成威望而赢得受众的信任和景仰.包括媒介的信用、信息的可靠性和受众的信赖程度。(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媒介公信力评价是公众通过社会体验所形成的.对于媒介作为社会公共产品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的感知、认同基础上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汤靓颖 《新闻前哨》2014,(10):82-82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通过日积月累的传播过程,及时以全面、客观、真实、可信、权威、高尚的传播产品展现给受众,进而所达成在社会和受众心中形成的广泛权威性、信誉度和影响力,是媒体最为珍贵的内在品质和最为鲜亮的外在表现,是占据受众心中认知高地的利器。媒体要保证生命力,只有不断提高公信力,赢得受众对媒体的信赖值、认同感和忠诚度,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缺失公信力的媒体必定将被受众所摈弃。  相似文献   

5.
传媒公信力决定受众忠诚度传媒公信力决定受众信任度.传媒公信力,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议题主要涉及信源可信度、内容可信度与渠道可信度.当三者都具有高度的可信度,才能保证传媒的公信力.只有这样的传媒,才能获得受众的信任.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还是一个变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知识窗     
什么是受众‘受众’是一个外来名词,是近代随着广播、电视等电子传播媒介的逐步发展而新创造的一个集合概念,是包含报纸读者、广播节目听众、电视节目观众的一个统称。受众,又称受传者,是相对新闻传播者而言的。在广播、电视等电子传播媒介发展、普及以前,新闻的传播主要靠报纸,新闻受传者可以‘读者’一词代之。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起来后,电子传播媒介逐步取代印刷传播媒介,新闻受传者中,听众、观众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再用‘读  相似文献   

7.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在受众中长期形成的信任感和权威性,是媒介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业品质和能力。公信力不但决定了一个媒体所影响的受众面,更决定着它影响受众的程度与效度。毫无疑问,公信力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舆论监督是媒体赢得公信力的利器。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新闻舆论监督,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与其它媒体比较,电视舆论监督的公信力一直是很高的。然而,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电视舆论监督正面临着公信力危机。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电视舆论监督公信力的危机?如何重塑电视舆论监督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姜苏  徐惠 《新闻大学》2013,(1):149-152
媒介公信力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一种被受众信赖的良好的品质.媒介公信力建设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有助于维护政府形象,打造诚信社会和提高媒介的品牌价值.近年来,我国媒介整体公信力得到大幅提高,但不可避免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低俗之风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本文通过对现今我国媒介公信力现状和问题研究,探讨提高我国媒介公信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的受众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炜 《新闻窗》2007,(1):105-106
大众传播学的受众研究,主要是研究受众接受和反馈信息的规律,研究受众与传播媒介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等。受众研究一般是通过专业机构对受众的结构、状况,以及收听率、收视率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电视传媒的倾向性",是指"电视传媒在报道和评述新闻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态度和基本倾向"①.众所周知,电视媒体报道是公众了解有关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其议题选择、表达形式等方面会给受众提供认知框架;媒体所拥有的话语权也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受众的思想.如果传播媒介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公众,影响他们对有关事物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1.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赢得社会公众信赖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存在于媒体与公众的互动关系中。媒体公信力是受众在使用媒体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认识、体验与判断。受众对媒体的信任评价与受众使用媒体的期望的实现程度、需求的满足程度是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媒介——新媒介的诞生以及网络新闻传播对网络传播媒介受众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和阅读方式等所带来的变化,结合网络新闻写作教学和研究实际,介绍了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阐述了网络新闻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通过其传播行为而获得的受众普遍认同和信任的程度。从定义看:媒体公信力的核心是认同和信任程度,主体是受众(即受众给予媒体公信力),获得的途径是媒体的传播行为。把定义这样的分解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媒体公信力的建成基本问题是:媒体确定什么样人群成为其受众、在广泛的人群中获得信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报纸作为传统媒体,所受到的冲击非常大。为了抢占市场,有些报纸不惜牺牲自己的公信力,刊发一些"有偿新闻"或不真实的报道,影响了报纸在受众中的形象,使报纸在受众心中的信誉度下降。那么,如何维护和提升报纸的公信力?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纸媒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徐曼 《出版广角》2016,(7):67-69
媒体公信力是指受众对媒体的认可与信任,是媒体影响力的最终表现.价值观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公信力是媒体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微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信息不再单向接受,而多进行协商式解码,同时,在价值观念上进行选择性认同.媒体只有从根本上提升价值观念,才能提高自身的公信力,获得受众普遍认同,化解信任与生存危机,在媒体竞争融合中获得优势,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受众通过大众媒介所认识的世界,往往不等于客观世界本身.从当前传播媒介在构建拟态环境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拟态环境环境化越演越烈的现象出发,研读《老子》,不难发现老子的传播批判思想对于剖析“拟态环境”问题,进而提出消除当今社会传播媒介拟态环境负面影响之道,富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媒体相对传统媒体之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媒体是借助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的新的传播媒介,具备传统传播媒介的一切表现形态和特点,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具有时效性强、受众主动、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已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放眼我们的周围,报纸、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电影、音像制品等众多的传播媒介充斥着我们的听觉、视觉系统.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也大踏步地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传播媒介各有各的优势与不足,他们相互渗透,在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信息网络,为受众的选择提供了条件.受众无时无刻不处在这个由媒介编织的大网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播媒介获得信息.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科技的革新不断对传播媒介进行着创新,新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作为阅读工具的传播媒介不断更新,使得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作为新媒体使用方式之一的触屏阅读,为受众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不但改变了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方式,更加满足了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媒介素养教育与现代传播生态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生态系统是受众系统、媒介系统、社会系统这三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依赖和均衡的关系。传播生态系统的生成条件,在于传播系统中某一子系统利用甚至控制其它系统的资源去达到自身目标的同时,不能减少或损害其它子系统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但是现代传播媒介与政治、经济的合谋,导致受众系统处于弱势地位,使受众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外部资源相对匮乏。媒介素养教育试图从加强受众系统力量的角度,改善各子系统所需要的资源条件,来促使现代传播生态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