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的出现给新闻编辑提出了新的挑战,新闻编辑需要进行一定的革新,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新闻编辑者也需要在工作中加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自己的新闻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在新媒体时代下做好新闻编辑工作。本文就针对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有效地做好新闻编辑工作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分析了新媒体对新闻编辑的影响,然后分析了现在新闻编辑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广泛,获取信息的时间更为及时,新闻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时代给新闻采编工作带来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培养新闻采编人员的采编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培养新闻采编能力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新闻传播对新媒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并且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时尚化、便捷化的媒体。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人员的素质及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新闻的质量。如何对新闻编辑人员进行角色定位,有效发挥新闻编辑人员的作用,成为当前工作中需要研究的一项重点。本文从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特点、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发展方向和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人员的角色定位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网络技术的应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中国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培养适用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创作和传播能力,新闻编辑必须努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水平,并结合新时代的具体需求,把握媒体行业的发展方向,以保证新闻编辑的质量和传播能力。本文从培养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人员能力的重要性入手,着重分析培养新闻编辑人员能力的措施,以更好地胜任新媒体时代编辑传播任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悄然到来,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造成极大的冲击,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传统新闻传播模式需要在符合人们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促使新闻能够高效、优质地传播,满足大众需求。本文深入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模式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新闻的传播模式提出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媒行业的结构,传统的新闻媒介必须要敢于突破自己,寻求发展的新道路。在目前"微语境"作为媒介核心的背景里,传统的新闻编辑的角色职能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以往的"把关人"功能被严重削弱,在新媒体到来的新形势下,微媒介冲击着整个传媒行业,作为传统的新闻编辑必须要抓住新媒介带来的机遇,迎接未知的挑战,做好角色转型,发挥新闻编辑的价值。在"微语境"的媒体时代,很多网络媒体都成为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媒介开始了新一轮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秀琴 《新闻世界》2008,(12):125-126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其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与那些掌握现代化高新技术的新闻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但是,新媒体时代也凸显出一定的矛盾,只是掌握先进的技术对于新闻人才来说还远远不够。我国的新闻教育机制在新闻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些地方还亟待加强。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人才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媒体行业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做好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编辑工作成为当下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简单来说,新媒体时代就是利用大数据为主要依托的数字媒体时代,其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稿件字数少等特点。本文以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特点为切入点,在了解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同时,阐述了当前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从事新闻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生成,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了报社新闻传播功能体系。新媒体的出现弱化了以往报社新闻传播功能,同时也为报社新闻传播功能带来了革新机遇,实现了报社新闻传播形式、内容、功能的多元化,能够有力推进报社新闻传播信息的有效性。对此,本文在分析报社新闻传播现状、论述新媒体时代报社新闻传播优势的基础上,尝试研究新媒体时代报社新闻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尤其是近段时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数字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新媒体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已逐渐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媒体的工作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改变,致使新闻传播主体产生了一定的变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中,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中的信息接受者依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逐渐朝着新闻传播主体的方向进行转变,进而导致新闻接受主体和新闻传播主体都相应地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尤其是近段时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数字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新媒体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已逐渐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媒体的工作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改变,致使新闻传播主体产生了一定的变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中,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中的信息接受者依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逐渐朝着新闻传播主体的方向进行转变,进而导致新闻接受主体和新闻传播主体都相应地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不断地提高.在大数据背景下,新闻报道的生产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来适应时代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通过对新闻编辑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了新闻编辑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环境下的市场活力受到人们的需求影响,面对这一状况,新闻采编人员需要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各种形式的媒体进行深度融合,从而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使自己在新媒体环境下具备时代发展的工作素质与能力。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新闻采编能力进行详细的探讨,并制定相关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人们对新闻传播方式的认知,新媒体的影响正逐渐渗透进新闻传播中的每个环节,研究新闻传播在新媒体冲击下的发展途径,有益于实现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社会经济正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进步速度飞快,对新媒体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新媒体的数量越来越多,消息的传播速度也得到了提升。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新媒体与新闻传播将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新媒体可以发挥其优势,提高信息传播速度,让新闻信息具有更高的影响力,同时使人们对新闻有更高的兴趣,实现新媒体与新闻传播的共同发展。本文针对现如今的形势和新媒体的优势,以及新媒体如何推动新闻传播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以独特的优势影响着世界各个角落。它在为人们带来新知的同时也成了各种思想的交流平台。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只有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准则,传播的信息才能够有章可循,这就需要可靠的、经得起推敲的理论作为依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长期新闻传播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其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时代同样适用。本文根据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来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媒体时代的价值,进一步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仅改变了新闻编辑对信息处理和传播的影响力,还在主观价值上对新闻编辑产生了影响,并且使新闻编辑的职业责任感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趋势,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下,新闻编辑需要重新培养适合当前时代和形势发展的媒介素养,提高自身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做一个更好的信息收集者,将传统的知识结构转变为知行统一的更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在时代的发展下,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县级媒体的发展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利用新媒体技术转变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紧急情况下更应该掌握信息的及时性,让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信息的内容,同时进行新闻舆论正确的引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数据快速膨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新闻信息传播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先分析新媒体时代对新闻采访工作提出的挑战,接着提出电视记者在新媒体背景下做好新闻采访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逐渐充满了人们的生活。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进入了新的环境,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要想更好的吸引人们的眼球,就需要应用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图片,将读者进行吸引。新闻图片的视觉效果能够直接影响读者对新闻的关注度,因此,下文将针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图片的视觉效果展开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