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贾楠 《今传媒》2013,(4):98-99
不少个人、企业或组织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厚的回报,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效益,利用网络炒作推广公司、网络推手、网络水军、网络打手等网络炒作从业者对自身进行炒作,用夸张的形式去哄抬和炒作一些没有什么新闻或社会价值或者价值很小的事件内容,甚至为了炒作目标不惜编排事件内容,完全凭空捏造出一个“真实”事件.网络炒作者甚至为了获得预计的网络炒作效果不惜采用违背法律和道德的手段.网络炒作现象目前的泛滥,不仅危害了网络,更侵害了现实生活.对此,通过对网络炒作产业链的梳理,充分把握网络炒作的生成过程,以便后期能够制定有效的决策,将网络炒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传播的高速性和便捷性让我们处于一个信息拥堵的时代,网络作为第四大媒体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网络也萌生出各种社会现象,媚俗、炒作、炫富、审丑等等这些都成为网络时代的标签。“民星”的不断推广与炒作、道德底线的不断突破等,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冲击,社会价值的不断缺失、信仰危机这些都是消费主义盛行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网络炒作日趋泛滥,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炒作现象出现的背景、类型与动机,以及社会影响,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网络炒作日趋泛滥,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炒作现象出现的背景、类型与动机,以及社会影响,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赵胜南 《报刊之友》2014,(3):121-122
网络舆论正处于一个高度自由、自发有序的状态,看似平静的网络环境下却隐藏着一股的“暗流”---“网络水军”,这股暗流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网络舆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以“网络水军”为研究线索,把网络水军的炒作分为人物的炒作、商业利益的驱使以及网络刷票三种表现形式。分析网络水军传播过程中对媒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络炒作随着近几年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而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从犀利哥到凤姐再到小月月,随着这些草根人物的迅速走红,网络炒作现象也日益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本文以"hold姐"的网络走红为例,分析新媒体时代网络炒作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就此现象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垃圾信息、网络炒作、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对净化网络传播环境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网络公关的危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公关也称网络炒作,是一种近些年来在我国互联网上频繁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其人为地制造各种网络热点、网络红人和网络事件,炒作各类网络话题,制造虚假的社情民意,通过影响社会舆论导向误导大众和政府的决策,给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正常的舆论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本文试图通过对此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到应对网络水军的办法,使人们能够理性、客观、清醒地看待网络炒作,不被其公关和误导。  相似文献   

9.
去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门”事件,至今仍未停歇,“捐款门”、“兽兽门”、“日记门”、“公交胸照门”、“C语言门”等等,这些“门”,有的确有其事,有的为无聊炒作,还有的是子虚鸟有,有的是恶意传播。无论哪种情况,都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发生的现象,关注它并不奇怪,有网民企图通过网络予以宣传或者扩大影响,也可以理解。问题在于,  相似文献   

10.
容志豪 《大观周刊》2012,(26):75-76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生活逐渐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也影响着我国民主的发展。近年来,“躲猫猫”事件、“郭美美”事件以及明星名人的各种绯闻炒作此起彼伏,在社会上形成了难以预料的影响。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监管,消除当前群众监督网络化对社会民主的消极影响,更好的发挥其积极影响,成为了各监管主体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网络移民”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个新名词,文章以传播学的视角,从媒介特征、内容要素、受众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网络移民现象产生的原因,探讨了网络移民现象对新媒体行业、受众行为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对于当前新媒体产品的研发应用和受众行为研究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甄真 《新闻世界》2011,(1):60-61
网络传播的便捷性使我们进入到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透过网络人们可以了解各种信息,但由于网络信息的参差不齐,一些媚俗、炒作等丑陋现象也随之而来。本文针对现今存在的网络红人以及媒体的跟风审丑现象,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王传宝 《青年记者》2010,(17):58-59
最近一段时问以来,一些恶俗炒作、的伪文化现象甚嚣尘上。一些传统媒体禁不住诱惑,纷纷主动或被动地加入战团,在发行量、收视率和收听率的逼迫下,放下身段,甚至放低底线,成为炒作的共谋和帮凶。“车模兽兽”、“拜金女”、“伪娘”、“风姐”等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占领了网络以及各类媒体的空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无厘头"文化现象呈现在大众面前,刚刚平息的"贾君鹏事件"更是把这一现象推向了顶点.这是网民的行为艺术还是商业炒作手段?本文从网络推手、网民、媒体三者及其之间的互动剖析这一现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对提于网络传播效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寇晓蕤 《东南传播》2011,(11):61-63
互联网发展的“无组织性”和网络信息发布的低门槛给网络传播规律的挖掘及传播效果的提升带来了巨大挑战。网络传播的主要平台是www,这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网络。本文以复杂网络相关理论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无尺度”等特性以及“六度分隔”、“马太效应”等理论和现象的分析,结合实际统计数据,在传播途径、传播策略和传...  相似文献   

16.
张娅琼 《新闻世界》2009,(7):135-136
“人肉搜索”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依靠人的力量在网络上形成的信息搜索机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网络暴民”等社会现象。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对人肉搜索机制中的“网络暴民”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关于引导和解决“网络暴民”现象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丁倩 《新闻世界》2013,(8):122-124
“网络迷因”又称“网络爆红”,指某个信息或理念迅速在网络用户间传播的现象。近几年,各种“网络迷因”事件层出不穷,以狂欢理论观照这种现象,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狂欢的精神和特质。笔者从几个典型案例出发,分析这些具有狂欢表征的现象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以及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世界》2010,(3):1-1
人们在网上看到的消息,特别是论坛里的热门的帖子、话题,可能很多是不真实的。媒体从业人员应加强对这些“网络热点”的辨别能力,以免无意中加入炒作大军。  相似文献   

19.
网络炒作是利用网络媒体或新媒体,通过专业化的幕后推手,发动雇用的网络写手对某个知名或不知名的人物或者公司、机构进行褒贬两个方面的评论,从而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广泛、热烈的讨论,以此增加人气,提高人物或者公司、机构的知名度. 网民的“本能释放” “本能释放”指的是人自身所存在的一种本能在特定环境中不自觉地释放出来,网络炒作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能释放”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王雅琨 《新闻世界》2012,(5):107-108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小人物有了展示自己才华和与众不同的平台,利用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宽容性、多元化、开放性特点,尽情释放各自的热情,从而得到更多网民的欣赏,追捧和热议,一步步或一夜之间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网络明星”。对于这种依靠网络成名的现象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