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利 《新闻三昧》2007,(4):48-49
曾经是新闻媒体的重要生力军的通讯员队伍,如今渐渐被媒体所淡忘。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曾经是各大报社、电视台的特约通讯员、骨干通讯员、专职新闻干事(通称“通  相似文献   

2.
曾经是新闻媒体的主力军——通讯员,如今渐渐被媒体所淡忘。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曾经是各大报社、电视台的特约通讯员、骨干通讯员、专职新闻干事(通称“通讯员”)无不发出感叹:现在报社电视台记者的稿件用用不完,根本不会用通讯员的稿件,通讯员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通讯员时代真的结束了吗?面对广大通讯员的疑惑和不解,曾经干过多年企业报编辑记者、对外新闻干事、报社记者编辑的我,对此问题倒有几分深刻的感受和理解。通讯员要认清媒体新时代通讯员是什么?如果你问起年轻的记者编辑,恐怕十有八九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家媒体,都有一支通讯员队伍,媒体的版面、时段,要靠通讯员的来稿来支撑。通讯员对于媒体是如此重要,因此,媒体要支持、关心、善待通讯员。  相似文献   

4.
善待通讯员     
任何一家媒体,都有一支通讯员队伍,媒体的版面、时段,要靠通讯员的来稿来支撑。通讯员对于媒体是如此重要,因此,媒体要支持、关心、善待通讯员。 现在想当通讯员的人赶多了,往媒体投稿的人赶多了,任何一家媒体都不缺来稿,纸质稿子堆积如山,电子稿件塞满编辑邮箱,编辑甚至看一遍都来不及,通讯员想发篇稿子确实不易。  相似文献   

5.
在通联部这些年的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媒体运作,在新时期要不要通讯员参与.这支队伍建设要不要加强和改进?回答是肯定的。媒体运作,还要振起通讯员这只翅膀,笔者总结了几条,与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讯员为什么要注意新闻道德呢?通讯员和记者一样,担负着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神圣职责。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俗知说,“正人先正己”,教育人者,首先自己要受教育;陶冶别人的情操,首先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另外,通讯员队伍从总体上说是好的。但是,由于近几年我国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通讯员队伍随之迅  相似文献   

7.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不管那家媒体,都离不开通讯员队伍的支持和帮助。据悉,在省、市级报纸中,通讯员的发稿量占报纸总发稿量的30-40%。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媒体尤其是报纸十分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建设。报社大都办有《编通往来》之类的刊物,加强与通讯员的联系。报社与通讯员的关系非常融洽。  相似文献   

8.
通讯员队伍建设,是县报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建设。县报通讯员队伍建设如何抓?我们认为需要改变传统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变报社单方培养为党委领导下的多方面共同培养通讯员。一是要通过反复宣传和联系,取得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把通讯员队伍建设纳入党委的工作日程,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二是层层建立通讯员队伍,普遍形成网点,并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奖惩的考核制度;三是由报社为通讯员建立专业档案,并及时向通讯员所在单位  相似文献   

9.
彭绍良  胡玲 《新闻窗》2010,(2):107-108
当今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一部分媒体从原有的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从财政拨款的支持下脱离出来,走上企业体制、市场化、自负盈亏的道路,更加深了媒体竞争的白热化程度。处在中央、省、市(地)三级办报体系最基层的地市报,既要面对同城其他媒体的竞争,又要应对中央、省级媒体的挤压。还要面临不断出现的新媒体的挑战。面对种种不利因素,怎么办?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要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通过建设一支通讯员队伍来拓宽报社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媒体工作数十年,接触了大量通讯员的来稿,很多通讯员的稿件都要频频回炉才能采用.那么如何提高通讯员的写作能力,写出好文章呢?  相似文献   

11.
张文芳 《新闻前哨》2009,(7):101-102
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传统通讯员队伍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战线通讯员正逐步减少.因势而生一批新闻报料人。其特点是:分布广,无战线,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争夺新闻报料人之战已在媒体间展开。针对通讯员队伍的变化,如何搭建通讯员队伍建设新平台,如何保护新闻报料人的积极性?三峡晚报在实践中努力搭建通讯员队伍建设新平台。  相似文献   

12.
现在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受到地域、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分散在各地的通讯员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驻地记者的职能,这些通讯员所提供的新闻稿件,是媒体的另一重要新闻资源.它不仅使媒体的新闻触角伸得更远,报道的内容更丰富,还能避免报纸的同质化竞争.同时,通讯员为报社供稿,相对而言成本要大大低于报社的正式记者.因此,很多的报社特别重视通讯员队伍建设,重视通讯员的来稿.  相似文献   

13.
陈利 《新闻传播》2008,(1):41-42
曾经是新闻媒体的主力军——通讯员,如今渐渐被媒体所淡忘。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曾经是各大报社、电视台的特约通讯员、骨干通讯员、专职新闻干事(通称“通讯员”)无不发出感叹:现在报社电视台记者的稿件用都用不完,根本不会用通讯员的稿件。通讯员的时代真的已经结束了吗?  相似文献   

14.
开门办报是党在新闻工作实践中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一直以来,通讯员是主流媒体尤其是党报"开门办报"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千里眼"和"顺风耳",广大通讯员是主流媒体报道基层好声音、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保障.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通讯员队伍建设面临新的环境和机遇,主流媒体应积极探索通讯员队伍建设的新路径,从而进一步壮大正能量内容生产队伍,助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利 《声屏世界》2007,(2):62-63
曾经是新闻媒体的主力军——通讯员,如今渐渐被媒体所淡忘。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通讯员发出感叹:现在记者的稿件用都用不完,根本不会用通讯员的稿件,通讯员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6.
基层记者是媒体采编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基层通讯员是记者队伍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基层记者和通讯员充当着为上级媒体供稿和为当地党委、政府服务的双重角色。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基层记者和通讯员往往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上,要么是不报,要么是迟报,即使报了,往往新闻事件本身也被放在次要的位置。这样,好多重大的新闻事件就和我们的媒体失之交臂。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基层记者和通讯员的价值,发挥其在上送稿件中的作用,成为各级电视台不断探索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汪莉 《新闻世界》2009,(11):22-23
“通讯员”这个名词,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新闻媒体非常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建设,设立专门的通联部门,办有“编通往来”等读物;定期组织培训,开展活动,并对优秀通讯员进行奖励。然而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通讯员队伍开始弱化,作用也逐渐淡化,甚至在不少媒体中,“通讯员”已难寻踪影.被“报料人”所替代。  相似文献   

18.
随着媒体生态的变化,党报自身采编力量在扩充、新闻报道模式也在改变。如何继续发挥好广大通讯员作用,打造一支过硬的通讯员队伍,丰富报道内容,提速新闻时效,扩大资讯覆盖,值得研究和探讨。现以《安徽日报》为例,结合其开展的通讯员队伍建设专项调查,作一粗略思考。  相似文献   

19.
笔者会晤一些外国报界的年轻人时,他们都曾称誉:中国报界有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报人队伍。那就是通讯员。友人们饶有兴趣地问:这支通讯员队伍在新闻界究竟居何位置?有何功能?在外国报业中只有特约撰稿人和专栏作者,对中国的特殊报人——通讯员,友人们既好奇又不解。通讯员.全国各报刊、电台、电视台几乎都有,  相似文献   

20.
胡卫国 《声屏世界》2000,(12):38-38
随着时代的进步,眼下各种媒体的发展都越来越快,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都有一支庞大的通讯员队伍,这支队伍不间断地把新鲜的“活鱼”送给编辑部,然后再经编辑加工,成为色香味美的佳肴,奉献给广大的受众:但对于县级广播电视部门来说,虽也有通讯员队伍,但却是散兵游勇名不符实。久而久之,通讯员的写作水平不仅难以得到提高,而且有的通讯员激情锐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严重影响了县市级广播电视一线稿件的质量和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