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多和最少     
在趣味数学课上,徐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买了40本科技书,买的故事书比科技书的3倍多一些,4倍少一些。买的故事书最少是多少本?最多是多少本?  相似文献   

2.
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关键是确定单位“1”。有时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单位“1”不统一,而要统一单位“1”后,才能正确解决问题。那么,怎样统一单位“1”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举例,仅供同行们备课时参考。一、变更思路例:华光小学购买了科技书、文艺书和故事书共2400本。故事书的本数是文艺书的34,文艺书的本数比科技书的本数少15,三种书各买了多少本?[分析与解]这道题里两个分数的单位“1”不统一,可以把文艺书的本数看作单位“1”,将“文艺书的本数比科技书的本数少15”变更为“科技书的本数是文艺书的1÷(1-15)=45”。这样,43和45所依…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我们利用线段图来学习用减法计算应用题。【例1】小玲第一天看了35页故事书,第二天比第一天少看8页,第二天看了多少页?【分析与解】这是一道典型的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求第二天看了多少页,就是求比35少8的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用线段图表示为:  相似文献   

4.
题目:学校图书室上月购回文艺书与科技书共1200册,现在文艺书已借出25,科技书已借出58,还有540册没有借出。问购回的这批新书中文艺书与科技书各多少册?分析与解:此题中有两个单位“1”(一个表示文艺书把分的数量,一个表示科技书的数量),但都不知道单位“1”的量,显然不好解答。如果将题中的“科技书已借出58”改变成“科技书先借出25”,此时可求出文艺书和科技书共借出(1200×25=)480册,还剩(1200-480=)720册“科技书再借出58-25=940”,此时还有540册没有借出,即科…  相似文献   

5.
消去法解题     
例3包科技书和5包故事书共430本,同样的5包科技书和3包故事书共450本。每包科技书和故事书各多少本?分析和解:我们可以把条件排列起来。3包科技书+5包故事书=430(本)……⑴5包科技书+3包故事书=450(本)……⑵这道题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把两式等号两边分别加起来,(3+5)包科技书+(5+3)包故事书=(430+450)本。这样就容易求出1包科技书和1包故事书共有书:(430+450)÷(3+5)=110(本),5包科技书+5包故事书=110×5……⑶把⑶式减去⑴式消去故事书,则1包科技书的本数是(110×5-430)÷(5-3)=60(本)消去法解题!浙江@樊周明…  相似文献   

6.
列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两步应用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课本上的例题是根据“小数 相差数=大数”的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见通用教材五年制八册或六年制十册22面例5)。这样教,学生当堂能够接受,解类似的题没有多大困难。但是碰到条件有变化的题,学生则不知是用未知数的几倍加上几还是减去几才等于已知数,难以正确列出方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  相似文献   

7.
<正>背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9页,例题内容如下: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1)还剩多少本故事书?(2)还剩多少本动漫书?课中教师先出示"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师问:"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问题是在求什么?"学生基本都能回答出来。又问:"你会解决这道题吗?"全班齐答:"会!""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你的解决方法。"38个学生中,  相似文献   

8.
我在听课时发现,有些学生会突然发问,对这种现象有些教师处理得很不妥当。现摘录两例如下:有位教师教学这样一题:一个学校图书馆买来故事书135本,科技书9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多少倍?当师生共同列出算式135 9=15时,有个学生突然发问:“在得数后边应该写上‘倍’。”这个“倍”字为什么不写,是教学的难点,按理教师应及时加以补充说明,而这位教师却面带怒容,并用手势示意学生坐下,而继续他的讲课。  相似文献   

9.
《列方程解应用题》第一节课有两个例题:例1,学校图书馆买来27本文艺书和一批科技书,这两种书一共是50本。买来科技书多少本?例2,沿河生产队去年养猪350头,比前年养的猪多87头。前年养猪多少头?这是新教材,又是第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多。既有如何设未知数 X,又有如何找等最关系;既有如何列方程,又有如何解方程、验算;还有用列方程解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等等。要教好这一课,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找准精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导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22页例4是一道数量关系较复杂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即“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在例4学习之前 ,学生已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已会用算术方法解与例4相对应的顺思考的应用题 ,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例4如果用算术方法解 ,需要逆思考 ,思维难度大 ,“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 ,用算术方法解需要逆思考的应用题 ,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东北师大马云鹏教授语) ,因而通常不作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材编写时 ,将这类应…  相似文献   

11.
今年玉溪地区初中招生考试数学试题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学校买来85本文艺书,比买来的科技书的3倍少5本,学校买来科技书多少本?”我翻阅了三十个试场共748个考生的试卷,有627人解错。其错误算式为(85-5)×3=240本,或85×3-5=250(本)。做对的考生中有23人是用方程解。  相似文献   

12.
学生计算有关倍数的文字题,例如:1.一个数的18倍比126多36,这个数是多少?2.一个数的18倍比126少36,这个数是多少?3.比一个数的18倍多36的数是126,求这个数。4.比一个数的18倍少36的数是126,求这个数。这些题往往难列出综合算式,尤其是那些差生,  相似文献   

13.
我觉得在解决分数问题的教学中应强调算术法与方程法并重,使其相辅相成。当学生对用算术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已经掌握时.再转到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逐步出现方程法。并在学生熟悉方程法后,再去沟通方程法与算术法的联系,然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解法。这样处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今后中学数学的学习也会有帮助。现以最常见的分数问题为例激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4.
用算术方法解题必须一步一步进行推理,使全部条件暴露,最后“问题”方获解决,它把已知和未知截然分开,其“问题”一直处于被动求解的地位。而列方程解应用题,将“问题”用X代替后,可以依照题目叙述的顺序,把未知和已知处于平等地位,共同纳入解题过程之中,列出方程,这样就利于思考,很灵活,很方便,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学生由于对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已经比较熟悉,最初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常受算术解法的干忧,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都存在一定困难,甚至列出与算术解法完全一样的特殊方程(即未知数X单独在等号的一边,而另一边全是已知数)。  相似文献   

15.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中的重点内容。 由于学生对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比较熟悉,刚开始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受思维定势的干扰,容易产生负迁移。所以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有的学生列出与算术解法完全一样的特殊方程(即未知数X单独在等号的一边,而另一边则全是已知数)。因此,本节的重点应放在分析等量关系和列方程这个关键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用算术方法解“已知几倍多(或少)几的量,求一倍量”应用题〔例:李师傅去年用2022元买了一台彩电。今年又买了一台洗衣机。一台彩电的价钱比一台洗衣机价钱的3倍还多(或少)258元。一台洗衣机多少元?〕时,错误率较高,分析其主要原因,大都是对题中的关键句处理不当,解题时“猜做”。在教学中,若能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手段,进行有序的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见题明意’,提高解题效率,浅见如下。 一、区别异同,找出关键。 “已知几倍多(或少)几的量,求一倍量”应用题与“已知整倍量,求一倍量”应用题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知识的延伸,后者解题方法是前者解题的基础。通  相似文献   

17.
课例"学校图书馆卖来27本文艺书和一批科技书,这两种书一共是50本.买来科技书多少本?"这是小学数学第八册18面的"例1".一位师在教这个例题时,要求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列几个方程.按照老师的要求,学生们设买来科技书为X本后,你一言我一语地列举了三个方程:①27 X=50(根据:文艺书的本数 科技书的本数=新书的总数);②50-X=27(根据:新书的总数-科技书的本数=文艺书的本数);③50-27=X(根据:新书的总数-文艺书的本数=科技书的本数).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道题:某学校图书室原 有图书500本,其中儿童故事书占 60%,后又购进一批儿童故事书,这时 儿童故事书占图书总数的3/4,问购 进了儿童故事书多少本? 不少学生在解题时把500本书既作为原有图书的本数,又作为现在图书的本数。认为求购进儿童故事书多少本,就是求500本的(3/4—60%)是多少。解题列式为500×(3/4—60%)。造成这一错误的原  相似文献   

19.
发书     
同学们,不知道你留意了没有,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存在着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你瞧,下面这道题目,就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问题。52名同学站成一排,老师把两种书发给他们。故事书从排头发,科技书从排尾发,每人每次发一本。由于两种书都不足52本,所以只有14名同学得了2本。已知故事书的本数比科技书的2倍少24本。从排头数,第几名同学到第几名同学得了2本?可以先这样去想:故事书从排头发,科技书从排尾发,这样52名同学中,每人至少得到一本书。按每人一本计算,就有52本书。还有14名同学得了2本,也就是说,他们每人多得一本,14名同学一共多14本…  相似文献   

20.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的学生往往形式上列出了方程,实际用的仍是算术思路。如“某专业户去年养鸭160只,今年养的只数比去年的3倍多20只,今年养鸭多少只?”有的学生列出:x=160×3+20,这种算术思路阻碍方程解题思路的形成与畅通。它对于用方程思路解题是一种干扰,排除这种干扰,是“简易方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