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左珊 《新闻世界》2011,(6):121-122
"新闻专业主义"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但是在中国报人办报过程中已经涉及了很多符合专业主义的内容。而且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邵飘萍在他一生的办报实践中,处处体现着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周曼妮 《今传媒》2013,(1):55-56
本文首先就议题所处的时代背景做阐述,其次阐明"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内涵,再简单阐述网络新闻的崛起对"新闻专业主义"带来的负面作用,然后在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本文观点,即网络新闻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促进作用,最后对全文做总结。  相似文献   

3.
尽管邵飘萍没提过"新闻专业主义"这个词,但从他一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一直都在追寻新闻专业主义理想,并坚定不移的践行着。具体表现在重视新闻材料,以新闻为本位、报刊是社会的耳目、重视记者地位、重视新闻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陈霞 《新闻窗》2012,(2):122-123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在省级及地市、县级地方媒体中尤其明显,这是新闻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新闻专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所谓的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或尽量使硬新闻软化,……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雨冰 《新闻世界》2014,(8):375-376
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业的市场化转型步伐日益加快,如何在市场的驱动下,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原则成了新闻学界讨论的热点。本文以"陈永洲事件"为视角,结合"市场新闻学"的观点,探析了陈永洲事件中市场驱动力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博弈,旨在为加强媒体自律精神、规范媒介行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媒体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受新闻价值、媒体社会责任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儿童伤害案"和"灭门案"等恶性伤害事件的报道上,对报道与否的争论反映了新闻理论在实践中的矛盾与模棱两可。新闻专业主义体系、强调对新闻自由的尊重的自由至上主义新闻理论和突出媒体责任的"社会责任论"对媒体的性质、功能和责任进行了表述,但却没有也无法为所有新闻事件确定具体的报道标准。在缺乏实证研究以证明报道比不报道更影响媒体社会责任的履行的情况之下,笔者强调媒体对此类事件进行报道的意义,并指出理论困境的解决无法一劳永逸,客观、智慧的报道是媒体规避社会责任风险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李静 《新闻世界》2011,(7):287-288
新闻专业主义影响着新闻文体的转变,并促使媒体确立了自身相对独立的地位,新闻的报道范围和报道方式也因此扩大。新闻专业主义影响下的新闻人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在新闻体裁上积极创新。服务民众的新闻观使报道的立场和选题更加贴近受众,使新闻操作呈现出更加职业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朱启曼 《新闻世界》2011,(6):239-240
随着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新闻传播中,新的媒介生态环境日益复杂,作为舶来品的新闻专业主义在理念和实践层面上遇到了多重考验,以新闻专业主义为中心的学术与实践探讨也引发了新闻从业者对新闻理念的思考。本文试图从中西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比较中来分析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从宏观和微观视角来分析新闻从业者在新媒介环境下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坚持和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新闻改革与新闻专业主义实践探索进行阐述,深入分析了中国式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因素,进而分析了中国式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困惑以及出路,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环境下,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同时在实践中必须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市场环境,才能使传媒业在我国继续良性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专业主义是理想的新闻业的职业标准、态度和行为,但是新闻专业主义也会受制于国家、统治集团的利益、资本集团、商业主义和新闻从业者"失律"的影响。新媒体"多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专业主义作为新闻学的一个基本理论,从其诞生、发展到完善,始终都在消解与重构的过程中不断前行。理论上的批判、实践中的挑战、学界的坚守共同构成了其持续发展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新新闻主义和公民新闻是对其影响最大的两次新闻运动。国际传播中的民族主义、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解构也十分明显,消费主义与新闻专业之间消解与融合的过程也从未停止过。对于国内来说,如何找到一条合适的"本土化"路径一直是当前建设新闻专业主义的重中之重。新媒体时代,各种自媒体终端得到广泛普及的趋势无疑是对新闻专业主义影响最大的因素。毫无疑问,新闻专业主义也将在危机与动荡中面临巨变。与之前所经历的数次变化不同,如今新闻专业主义所面临的巨变将会是颠覆性的。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西方媒体对我国西藏拉萨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报道,证明了他们一贯主张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失。新闻专业主义不是真空中的绝对存在,新闻媒体是一定阶级的产物,都会受制于国家和集团利益,新闻从业者的道德伦理也将影响新闻专业主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事业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一直不断发展,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的诞生促成了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理念,多少年来新闻媒体也始终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而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使"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的草根传播成为可能。新兴的草根传播方式成为传播格局的新力量,为专业化进程补充了新的内容,但同时也与专业主义产生了冲突,这些碰撞的火花在引起我们思考的同时,如何完善这一新兴的传播方式,使草根媒体能发挥所长、弥补缺陷,与新闻专业主义相辅相成、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蓁 《新闻世界》2014,(7):237-238
邵飘萍自谓"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他的新闻思想与实践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本文利用新闻专业主义视角对邵飘萍的新闻思想与实践进行分析,阐明其对中国新闻事业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新闻事业史上著名的报刊,民国时期的新记《大公报》为研究对象,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考查其办报方针和办报实践,分析《大公报》新闻专业主义的体现,并且把它与同时代的其他报刊进行比较,总结出《大公报》一方面在新闻理念上,更贴近新闻专业主义的思想,另一方面在实际运作中也有背离新闻专业主义的做法。文章旨在通过对《大公报》新闻专业主义的剖析,了解民国时期报刊的生存状况以及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报刊中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李岩  李赛可 《新闻界》2014,(1):11-16
在福柯的话语理论视野中,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历史、建构性的权力—知识话语。在国内学者对新闻专业主义探讨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质疑"专业化"与"专业主义"对于新闻业而言的合理性,即新闻专业主义话语内核——客观性难以实现;新闻的大众化特性消解了专业化的可能性;新闻专业主义只是新闻实践的一种模式。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在悖论以及新环境下其理论与实践所显露出的局限,质疑了试图维护新闻生产之专业垄断的专业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17.
廖欣 《新闻世界》2011,(6):254-256
2010年度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并且研究的着眼点仍保持较高热情。但对于其存在的问题,却没能得到具体的建设性意见或解决方案,实际解决问题的功效并不显著。新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若无观照问题的学理性"眼光",就会被实践和问题牵着跑,沦为就事论事应对问题的奴隶。新闻专业主义研究也到了需要挤去泡沫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8.
如今,新闻商业主义和新闻专业主义的冲突越来越激烈。网络媒体环境对新闻专业主义形成了更严峻的挑战。新闻媒体关乎党、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新闻专业主义才是新闻的立业之本。在网络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互动的新闻平台的今天,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不能有丝毫懈怠。  相似文献   

19.
叶静 《新闻世界》2013,(6):266-267
新闻专业主义诞生于20世纪初,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媒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仍然是学界和业界炙手可热的词。本文对2012年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分析其研究局限,提出其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主要特征包括倡导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提倡新闻自由和责任;公共服务以及媒体的自律和他律等方面。在新媒体传播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冲击和挑战,本文以微博为例,探讨其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解构以及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