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刘兰芝悲剧的个性心理特征庆志远《孔雀东南飞》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叙述刘兰芝不能见容于婆婆焦母,被休遣回家,以致和丈夫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兰芝为何不能见容于焦母呢?其原因除了封建礼教作祟这一根本原因外,其主要人物之间的个性矛盾也应是不容否定的...  相似文献   

2.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都有一个相同的情节:当刘兰芝被遣回家,杜十娘得知自己“中道见弃”时,她们没有悲伤,没有眼泪,没有呼天抢地的哭闹;反而异常冷静,异常沉着,从容镇定,天未亮时便早早起来,兰芝是“严妆”,十娘是“用意修饰”,把自己打扮得“极其华艳”。她们为什么要这样呢?两位主人公相同的做法,实际上却有不同的目的,反映了人物不同的心态。但又都表现了两位女性面对不幸的刚强。《孔雀东南飞》描写刘兰芝在明白婆婆要驱逐自己,丈夫求情也无济于事,事情已无法挽回时,她没有坐以待毙,等着被遣,而是…  相似文献   

3.
<正>一、刘兰芝离开娘家时为何要精心打扮?《孔雀东南飞》中写道刘兰芝要离开丈夫家时有一段对她着装打扮精心细写的文字,无论是其打扮的认真态度,还是所穿之物、所佩之饰,俨然初次婚嫁一样。一个被休女子这样的行为让人理解不了。那么,刘兰芝究竟为什么要这样精心打扮?从紧接着的情节看,兰芝"严妆"后是要与婆婆、小姑告别的。衣衫不整就去见婆婆,这是对婆婆的不尊敬。从全文看,刘兰芝是很注重礼仪的,即便在就要离  相似文献   

4.
关于刘兰芝被焦母遣归的原因,学术界大致有兰芝无子说、焦母变态说、兰芝位卑遭遣说、兰芝太矮遭遣说、兰芝因才遭遣说等5种说法。兰芝因才遭遣说比较符合作品的实际。正是因为刘兰芝"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是个才女,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有些叛逆意识,这才冒犯了封建家长的尊严,被焦母遣归。  相似文献   

5.
<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千百年来人们总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感伤不已,甚至把刘兰芝奉为坚守爱情的烈女典范。唏嘘之余,若再细斟详酌这个故事,笔者觉得刘兰芝之死不单是因爱而死,更是她和焦仲卿的性格所致的悲剧。一、刘兰芝刚硬性格的悲剧刘兰芝是爱焦仲卿的,自知不被婆婆喜爱,不愿夫君夹在婆媳之间为难,主动提出"遣归";夫妻话别时,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位有着传统美德的女性。她不但有着无与伦比的外在美 ,同时也具备无可挑剔的内在美。除了这些封建社会女性必须具备的传统美德之外 ,在她的身上还闪烁着现代女性意识 :自尊、自强、清醒、刚毅……这一切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好处 ,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剧命运。她身上的人格魅力危及到婆婆的家庭地位 ,所以为婆婆所不容 ,并以“举动自专由”为借口遣送回家。最后刘兰芝以死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悲剧首先是因为刘兰芝被遣 ,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焦仲卿的母亲便被当成了悲剧的制造者。但是 ,我们却忽略了是刘兰芝主动请求遣归这个重要的细节。从诗中来看 ,焦母虽早对刘兰芝不满 ,但她并没有明确宣布要遣兰芝回家 ,也就是说虽早有婆媳之间的磨擦却还没有发展到婆媳关系彻底破裂的程度。实际是兰芝首先发难。她的主动求遣成了矛盾完全激化的导火索。按理说 ,一方面兰芝要求被遣 ,另一方面 ,焦母也早有此意 ,岂不是双方乐意皆大欢喜吗 ?因为这样兰芝可以脱离苦海 ,焦母又可除去“眼中钉”。但是 ,为什…  相似文献   

8.
每次阅读《孔雀东南飞》,都会有一个疑问萦绕于心困惑着我:刘兰芝那么聪明美丽,知书达理,勤劳能干,温柔贤淑,简直是一个百里挑一,十全十美的"完人",而她又与丈夫情意缠绵、心心相印,为什么她的婆婆会不喜欢这样一个儿媳,不但百般刁难甚至还非要逼儿子休掉她呢?本文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是叙述刘兰芝、焦促卿爱情婚姻悲剧的长篇叙事诗。刘兰芝为何被遣,因诗中交代不够具体,给后人评论留下了较大的揣测空间:或封建礼教说,或兰芝无子说,或兰芝反抗说,或兰芝失贞说,或焦母妒嫉说,诸如此类。其中,封建礼教说在总体把握上可信性强,认可者众, 但从中国封建礼教的外延十分宽泛来考察,又实在难以对号入座;其余观点在某一方面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细读文本,本文对关涉"兰芝遣归之谜"的两个问题"兰芝究竟是‘被遣归家’还是‘自请遣归’""兰芝为何被遣"作出了回答,提出了解开"兰芝遣归之谜"的"性格冲突说",即认为:兰芝被遣主要是因为兰芝所具有的自尊、倔强、反抗等性格,使得她与刁钻的婆婆发生了性格上的冲突,再加上仲卿又因为深爱自己的妻子而始终为之辩护,与母亲抗争,这就更加激化了婆媳矛盾,坚定了焦母遣走兰芝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在《孔雀东南飞》一诗开头的“兰芝自述”和兰芝刚还家时刘母的叨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刘兰芝是一个知书识礼、颇有才情而又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的好女子;从兰芝离开焦家之前严妆打扮的那段铺陈里,可以知道她是一个貌美如花、体态婀娜的妙龄女性。可是这样一个百里挑一的贤德媳妇,却无端地遭到婆婆焦母的百般刁难、指责,最终导致了兰芝“不堪驱遣”,自请还家的结果,从而造成了一对恩爱夫妻双双殉情的千古悲剧。  相似文献   

12.
在《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刘兰芝是一个任劳任怨,被婆婆百般刁难的形象。“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旺,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受尽了百般委屈后,刘兰芝只得离开焦家。刘兰芝离开焦家时,诗歌里对她的外貌进行了一番精彩的描写:“腰若流纨索,耳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  相似文献   

13.
焦母对其子焦仲卿下了一道通牒:“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无奈之下,仲卿对其妻刘兰芝说:“卿但暂还家”。虽然也许诺“还必相迎取”,但实际上,兰芝是被焦家休弃了。明明夫妻恩爱,为何焦母要棒打鸳鸯?为何兰芝不但得不到婆婆的欣赏与肯定还落得遭遣的命运呢?  相似文献   

14.
话说刘兰芝,被遣回家后,又遭大哥逼婚,伤痛欲绝,万念俱灰。她来到了“绝情崖”,旁边有块巨大的碑,上面写着一首诗,想必是杨过夫妇所作:游泰山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若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读完这首诗,刘兰芝顿时觉得太阳穴处微微发热,七经八脉全被打通,一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从刘兰芝被遣开端,以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结束,两人遭遇令人同情,结局令人伤悲。造成焦仲卿、刘兰芝悲剧的因素涉及家庭、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家庭结构缺位导致焦家家庭不稳,利己归因心理偏向导致焦仲卿、刘兰芝认知偏差,而封建家长制则是两人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6.
在《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刘兰芝是一个任劳任怨,被婆婆百般刁难的形象。“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受尽了百般委屈后,刘兰芝只得离开焦家。刘兰芝离开焦家时,诗歌里对她的外貌进行了一番精彩的描写:“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即便是被婆婆赶出家门,也要走得体面,走得光彩照人,这也是人之常情。但联系上文看,就不难看出,诗歌中的描写确实有点前后矛盾。试想,一个家庭主妇,一个“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劳动妇女,一个“昼夜勤作息,伶…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蛮横地破坏儿子焦仲卿的美满婚姻,把无辜的儿媳刘兰芝逐回娘家,造成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惨剧。焦母亲手毁掉了儿子一生的幸福,也让自己的余生充满了孤独与悔恨。千百年来,焦母成为“恶婆婆”的典型,为世人所痛恨。但是,焦母是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呢?难道她成心要把儿子往绝路上逼吗?我想,天下没有这样恶毒的母亲。让我们走进焦母的内心世界,去探寻一下这个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一、无子不是理由焦母为何要驱逐刘兰芝?有人说:不孝有三,无后有大。焦母是嫌刘兰芝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这要从刘兰芝嫁到焦家来到底…  相似文献   

18.
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人们从多方面作过探讨。笔者尝试在探究式学习中培训学生的想象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通过探究式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时,可以这样组织探究式阅读。探究课题一:兰芝为何离开焦家学生甲:婆婆逼归。诗中焦母是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化身。这就决定了她在家庭中至高无上的权威,她一意孤行而无人敢阻止。而媳妇刘兰芝又是—个富有反抗精神、性格坚强的女性。因此婆媳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兰芝被遣也是不可避免的了。学生乙:《仪礼丧服》中有“出卖”之说,即旧时无子、淫…  相似文献   

19.
造成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原因很多,例如她的性格,能力;丈夫焦仲卿的懦弱;婆婆寡居;两家的社会地位相差太大;无后等等,但最重要的原因,因该是封建观念、门阀制度对妇女的戕害,对人性的扼杀。刘兰芝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它已经成为了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悲剧根本原因的探究,有人认为刘兰芝之所以被遣,是因为她没有生孩子,是因为她不守礼节,是因为焦母的恋子情结,是焦母处于更年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