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感"的认知性立体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珍 《宜春学院学报》2004,26(1):103-106
通感大量存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通感也是一种隐喻。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阐述了通感的思维与认知方式,指出通感隐喻的认知基础是概念系统中感官域之间的相识性心理联想,在通感隐喻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联想推理机制有着总体的共性和民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视角看,通感是一种认知模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手段和工具。通感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宋词中的通感用法极为广泛。试以《宋词三百首》为研究文本,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通过定量定性研究方法,对宋词通感中不同感觉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宋词通感隐喻的映射模型。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宋词通感中感觉迁移的总体趋势遵循从较低级、简单感官向较高级、复杂感官迁移的规律;宋词通感与英语存在不同的地方,其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投射关系既有单向的,也有双向的。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角度考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其源域和目标域都是人类所体验到的感觉。文章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而提出一个具体的意象图式——动觉感官图式,旨在探讨通感隐喻的认知模式,并为研究通感隐喻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4.
《大连大学学报》2021,(3):52-58
日语音声动词表达的基本语义属于听觉范畴,在实际语言运用过程中可以通过通感用法去表达其他感觉领域的语义。音声动词通感用法既符合通感现象的一般规律又具备其自身的特点,即感觉转移大都符合"近距离感觉→远距离感觉"、低级感觉修饰高级感觉的特点,同时反向转移的用法亦客观存在。从产生此类通感用法的认知原因来看,隐喻始终处在核心地位,除此以外转喻也参与其中,这是人类共同的认知机制在语言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基于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从始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主要具有解释作用。转喻是基于"邻近"或"凸显"关系之上的,是相接近或相关联的认知域之间的映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分析汉语"眉"的隐喻义和转喻义,进一步证实隐喻和转喻是一种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6.
通感现象不仅是语文式的修辞手段,更是人类普遍的认知方法。以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性理论为框架,从视角化和因果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以loud color和b lack mood为例证的通感现象的认知机制,指出转喻是通感隐喻生成的前提条件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隐喻和转喻是两种有效的思维方式,是经验概念范畴化的认知手段。隐喻通过选取或构建词义间的相似性,实现源域到目标域的系统映射,使词汇在原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新义;转喻通过邻近性原理激活同一认知域中的凸显概念作为认知参照点,以连锁或辐射的形式达成对新生意义的认识。可见,词义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其内在组织规律受隐转喻理据的支配,因此,词汇教学的根本是要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能力和联想推理能力,从而构建词汇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8.
单新荣 《英语辅导》2010,(2):138-140
人类的基本活动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础,人们通过转喻、隐喻来认知抽象的概念和事物。人体词语属于基本范畴词语,具有转喻、隐喻能力。本文从人体词语组合认知、情感认知、场景认知、动作认知等方面,研究其在认知域中转喻与隐喻的互动,阐释人体词语的转喻和隐喻的连续体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通感隐喻已达成了共识:人类本能地把两个不同的感知域连接起来,并显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转喻可以揭示通感隐喻的内在动因。本文以“响亮”为例,指出转喻是通感隐喻生成的前提条件和心理基础,以此来揭示转喻与隐喻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隐喻和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和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隐喻涉及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关系,而转喻一般涉及同一个概念域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介绍其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隐喻和转喻产生的认知理据,对突显性在隐喻和转喻思维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通感隐喻已达成了共识:人类本能地把两个不同的感知域连接起来,并显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转喻可以揭示通感隐喻的内在动因。文章以"响亮"为例,指出转喻是通感隐喻生成的前提条件和心理基础,以此来揭示转喻与隐喻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隐喻认知模式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喻和隐喻是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隐喻在一词多义现象中比较常见。研究表明:隐喻呈辐射状延伸,它属于不同域之间的词义延伸,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联想思维结构,是一种认知现象。  相似文献   

13.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两种修辞格,而且是人类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两者在修辞、认知及语义功能上都有着区别.隐喻是以事物间的相似联想为心理基础,其主要功能是对事物的描述;转喻是以事物间的邻近联想为基础,其主要功能是对事物的指称.  相似文献   

14.
转喻的修辞功能研究逐渐淡化,认知属性的探究日益深入。转喻本质上是概念性的,是基于邻近性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在认知语言学理论下,转喻的研究经历了转喻视角化,言语行为转喻理论,转喻的矩阵域观,内涵外延传承说,以及原型理论框架下的转喻研究和事件域认知模型的阐释。这一研究趋势也促进了隐、转喻的关系探索的深化,从最初的包含关系、两极观,到连续统,继而发展到转喻基础观,即隐喻的生成、建构或理解依赖转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不少认知语言学家对转喻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转喻一种深层次的认知思维方式。大量研究证明,转喻理论会触发人们的联想,是一种比隐喻更明显的思维方式。本文主要对转喻应用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理解概念转喻理论的属性,增加阅读兴趣,更好地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转喻是一种认知的模式,这种认知模式是以一个概念实体为参照点,为认知另一个在同一领域内的目标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途径。转喻的认知往往通过凸现的部分或者邻近的部分来把握整体映射。本文探讨了转喻的认知、结构和功能,并且从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来解释转喻机制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一些学者主要从概念邻近性对转喻进行认知研究。这种转喻观是以结构主义的空间邻近性为基础,并从认知角度对其研究进行了拓展。但认知框架下的概念邻近性转喻观研究仍有一些不足,如未说明转喻是实体间关系还是域间关系,未澄清转喻是否必须要发生指称行为,未探讨影响常规转喻和新奇转喻形成的因素等。从概念邻近性角度对转喻定义不应忽视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的影响,概念邻近性转喻观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日常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视觉与嗅觉、味觉、触觉、听觉感官相通的“一通多”视觉通感。这类将其他感官特征映射到视觉感官的隐喻性表达,是建于视觉的独特生理特征和源于过去经验的认知联想基础之上的。视觉通感的认知构建,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感官域间的相似性心理联想;二是其相似性的认知突显。  相似文献   

19.
转喻认知导向的英语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喻思维渗透在语言、生活、思维和概念的各个层面.转喻是在同一个认知模式里,一个概念实体(源域),提供另一个概念实体(目标域)的心理可及.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学生言语形式单调和不地道的原因是缺乏转喻认知思维,明确了培养转喻认知思维的必要性,提出了突显事物的典型特征、构建事件的全过程、明晰英汉不同的认知视角等具有转喻运作机制的...  相似文献   

20.
通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现象。一种心理现象的发生,通常有主客两方面条件,通感也是如此。就其客观方面言之,通感所欲穿透、发掘和把握的是客观世界的微妙联系,在认知话语无力之处,通感话语常闪烁出不尽之光芒。就其主观方面而言,通感哲性品质的到场与感官的特殊物理构造、后天经验、联想、直觉等有本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