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研究动因及内涵写作就是创造 ,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但在当下的实际作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却缺乏实践意识 ,只是坐而论道 ,大讲文章的“章法” ,不去亲自体察、诱导文章生成的整个过程 ,不写“下水文” ,作文课难免有纸上谈兵、隔靴搔痒之嫌 ,对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质性的示范引导作用。本课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挑战了“中学作文课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这一命题言论 ,在全国首次明确提出“作文作品化”这一概念。帮助学生理清了关于作文与文学创作之间的模糊关系 ,以新的思维和视角来观照作文教学的本质 ,力图在传统作文与文学创作之间建立一种梯…  相似文献   

2.
一、实验目的作文教学的宿弊有二 :一是学生缺乏精品意识。过于强调作文与文学创作的层次难度 ,不能达到挑战并超越自我极限的境界 ,难以促出精品 ,创出成绩。二是教师缺乏实践意识。只是坐而论道 ,不写“下水文” ,作文课难免有隔靴搔痒之嫌 ,缺乏具体地实质性地示范引导作用。由此 ,本实验要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 ,培养学生“写作就是创造”的观念 ,开掘自我潜能个性。第二 ,师生互动。学生写 ,教师评 ;教师写 ,学生评。教师言传身教 ,引导学生作文、作人、审美、创造。二、课题简释作文作品化是要求学生作文时力求达到发表的目的 ,以此来激…  相似文献   

3.
一、在引导方法上实现创新 传统作文指导的步骤是“先导后写”。一般的做法是先说说写作的步骤及方法,再读几篇范文,然后让学生写作。这种模式过于强调“章法”,使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新课标下的作文指导应注意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不受拘束的情况下先自由地写,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写”的基础上,使之既“导向”明确,  相似文献   

4.
郑煜 《中学教育》2009,(5):14-17
“新基础教育”的学生立场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班刊创意推动,巧妙评价,适时引导等方式唤醒学生自主写作意识;通过各种形式张扬个性倡导学生自由写作;在此基础上还要强调对基本的作文章法的练习。  相似文献   

5.
应试作文不同于平时的随笔,随笔可以随意选材,可以不顾及章法,而应试作文则必须根据要求写作,行文要讲章法;也不同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的篇幅可长可短,而应试作文规定了字数,限定了话题。如果说随笔是一场自由式  相似文献   

6.
一、在引导方法上实现创新传统作文指导的步骤是“先导后写”。一般的做法是先说说写作的步骤及方法,再读几篇范文,然后让学生写作。这种模式过于强调“章法”,使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新课标下的作文指导应注意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不受拘束的情况下先自由地写,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写”的基础上,使之既“导向”明确,又保留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是:教师先通过生活再现或实物演示等多种方法创设写作目标,再让学生独立构思,选材组材,落笔成文,然后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7.
一、误认为“习作”“作文”就是“文学创作” “习作”和“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深远影响和长期对“作文”的定势思维,普遍默认“习作”和“作文”就是“文学创作”。其原因有:一是我国古代教育多是以文学经典和典籍为教材,写作也就是进行文学创作,如吟诗作对,帖经,墨义,诗赋等。导致我们多数人延续至今的潜意识中仍然认为写作就是文学创作;二是当前语文教材选文多数是文学作品,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同时,也把写作和选文自觉不自觉地联系起来,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就以文学创作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8.
一、误认为“习作“”作文”就是“文学创作”“习作”和“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深远影响和长期对“作文”的定势思维,普遍默认“习作”和“作文”就是“文学创作”。其原因有:一是我国古代教育多是以文学经典和典籍为教材,写作也就是进行文学创作,如吟诗作对,帖经,墨义,诗赋等。导致我们多数人延续至今的潜意识中仍然认为写作就是文学创作;二是当前语文教材选文多数是文学作品,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同时,也把写作和选文自觉不自觉地联系起来,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就以文学创作的标准来要求学…  相似文献   

9.
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的原因,并非仅仅是学生作文中缺乏真人、真事、真情,更重要的是缺乏“真”的表达.学生的“真”表达要从语言表达、材料选择、结构安排、个性风格等方面加以衡量.同时也要看到学生作文的特殊性,明确其和社会写作的不同之处,才能有利于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写文章需遵循一定的章法,但又不可囿于其中不知变通。本文从为文不可过于规整也不可过于自由变化入手.从不同文体的形成与具体运用、文学语言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的传承与创新三个方面探讨“有法”与“无法”在文学创作中的辩证关系,最后强调学习作文应先掌握写作的具体规范,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常常把“作义”称为“写作”。其实,“作文”和“写作”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写作”,一般是指文学创作或著书立说,那是已经有了写作基本训练的作家或学者所着手的事。“作文”,则是青少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写作基本训练,是学习写文章,所以又叫“习作”。“作文”与“写作”,起点不一样,要求不一样。作文是学步,写作是迈步,有高、低之分。作文训练的实践证明:分清了作文与写作的差别,按照“学步”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就有成效;反之,还未“学步”就要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常常把“作文”称为“写作”。其实,“作文”和“写作”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写作”一般是指文学创作或著书立说,“作文”则是青少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写作基本训练,是学习写文章,所以又叫“习作”。“作文”与“写作”,起点不一样,要求不一样。作文是学步,写作是迈步,有高、低之分。作文训练的实践证明:分清了作文与写作的差别,按照“学步”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就有成效,就成功;反之,还未“学步”就要学生“迈步”,违反实践规律,要求学生或放任学生“创作”的,就少有成效,甚至没有成效。所以,我们在明确了作文训练的根本性质之后,还必须明确中学作文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一、“作文”与“写作” “作文”与“写作”似乎是一回事儿,但深究起来,又不完全一样。可以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有联系,就是二者都是写文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文就是写作,写作就是作文。比如,人们常说的“赋诗作文”,就是指文学创作。说有区别,是说“作文”常常指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写作练习,“写作”是一般意义上的写文章,包括文学创作在内。从这个意义来说,“写作”似乎包含了“作文”,“作文”只是“写作”的一种形式。但是,在人们的语文实践中,“作文”与“写作”又是一对模糊概念,常常不易划清界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作文]①动词,写文章(多指学生练习写作):~比赛,高考满分~。②名词,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写~/他的~被评为优秀。[写作]动词,写文章(有时专指文学创作):~技巧/从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2年级叫“写话”,3~6年级都叫“习作”,7~9年级和高中叫“写作”。高考语文试卷叫“作文”,而在《考试大纲》中却又叫“写作”。  相似文献   

14.
郑圣幔 《学周刊C版》2014,(11):171-172
情境作文,是指基于写作任务的环境或背景而进行的一种写作模式,其类型包括真实情境作文和拟真情境作文、真实情境作文和拟真情境作文等.教学时,可以从情境作文的意识和篇章要素两方面进行训练.意识训练包括读写结合、化隐为显、化“大”为“小”等,篇章要素训练则包括整体训练、选材训练、用材训练等.情境作文是应特定的表达需要而写的,因此能沟通生活和练笔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真实的作文中练习作文,还原了真实写作和写作的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15.
庞蕾 《河南教育》2004,(12):35-35
教育部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教改思路。当前,面对素质教育的挑战,中学写作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构建一套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体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教学水平,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一、强调“自我”意识,优化写作教学的观念写作教学应强调“自我”意识,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写出独到的东西来,引导学生从“真我”出发,领悟“我手写我心”的真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加强作文与做人的相互联系,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热爱;鼓励学生用坦诚的心显露自己的个性、审美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说要用“真情”来写作? 当下学生写作文普遍缺乏真情实感,抒写真实感情的作文日渐稀少。文章当以抒情述志为本。刘勰说:“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十分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全过程中的作用。要求文学创作要“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情采》)。  相似文献   

17.
读者意识是一种作文教学观,是一种倡导在近似真实情境中进行写作的训练方式。国际写作组织既倡导“为自己写作”,也倡导“为不同的读者写作”。很明显,当前我国中小学生习作缺乏读者意识,这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缺乏写作兴趣的根本原因。在作文教学设计中,切实转变师生观念,用正确的导向引领学生,指导学生建立习作的协作组织,扩大读者群,进行广泛的阅读交流,侧重特定文体和语体修辞训练,注重模拟写作训练等,是树立学生习作读者意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作文命题切忌老化、死板.年复一年老是“记一件××事”,既缺乏新意,又不易打开学生的思路 命题要能唤起作文的动机,首先要考虑切近学生的生活,使人人有话可说,要让学生参与命题过程.1.限制内容式.命题只限制写作内容,留给选材的余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感知经验,任意选择表达中心内容的材料写.比如,“我学会了__”“__真有趣”“我喜欢__”“我和__”“快乐的__”“__成功了”这种命题,便于学生多方探寻,选取喜闻  相似文献   

19.
写作“生活化”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基于日常生活的一种活动。面对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套路满满”的现状,渗透生活化理念还原写作本真,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并迁移至作文里,通过教师搭建情境支架唤起学生的真实体验与融合创新意识等方式,帮助学生摆脱“套中人”的桎梏,写出具有生命活力、真情实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追求人本以人为本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意识,是作文走向“开放”的重要保证。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是表现“真我”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一种训练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想写是张扬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其次,要让学生独立写作,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写作独立性,敢写是张扬学生主体性的基础。第三,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创新,培养创造性,能写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二、大胆开放1.开放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