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读者和语文老师以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秾丽的文学色彩铸就了它的文学地位,这是一个不小的误解。其实,《荷塘月色》是以口语为基调的,用口语白描来调和文学色彩,营造诗的氛围和境界,从而使这篇散文浓而不腻,艳而不妖,朴而不俗,素而不淡,这是以前很少注意到的。词藻华丽,艺术手法多样是一种美,口语白描也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超乎寻常的淡远的美。朱自清深得中国艺术的浓与淡、朴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其写作文笔细腻唯美,所有的散文都被文学爱好者称之为美文。特别是其中的《荷塘月色》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铺天盖地的研究和评论。《荷塘月色》将朱自清先生所有散文艺术融汇一炉,集中表现出朱自清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风格,给人一种真实的美感,直接成为朱自清先生的代表名作。本文针对朱自清先生与《荷塘月色》进行浅析,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讨论来找出其中的文学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3.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散文方面的代表作,更是中国现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关于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历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种:一、认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寄情山水,抒发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二、认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借景抒情,表现愁闷的心境。三、认为《荷塘月色》是表现朱自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四、认为《荷塘月色》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的心情。五、认为《荷塘月色》是表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  相似文献   

4.
孟若虹 《语文天地》2011,(23):33-34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评价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的确,朱自清的散文朴素自然、缜密优美,富有诗意和情趣。《荷塘月色》便是其中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是中学语  相似文献   

5.
初看这本书的目录,就给人一种很清澈透明的感觉。这本书分成许多小的篇幅,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清雅、简洁的名字,让人忍不住就要去翻阅。朱自清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像《背影》、《荷塘月色》等都是我们学过的文章。其中《荷塘月色》朱自清就是用了抒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和《又见荷塘月色》两篇散文虽然创作于不同的背景 ,但都采用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等手法 ,可谓异中有同 ,同中见异。《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于 192 7年 7月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散文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素淡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水乳交融 ,通过写景抒情、联想抒情 ,反映了作者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又见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又侧重于议论抒情的散文。这篇散文追慕先贤、寻访胜迹 ,因景抒情 ,感慨良深。通过记叙夜游荷塘的见闻 ,歌…  相似文献   

7.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佳作。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如梦似幻,清新美妙的荷塘月色图。大多数的评论者都认为这是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理想世界,是朱自清对“属于自己的自由世界的向往”。《荷塘月色》一文正是由这两个世界构成的。而我在教学中发现,文中描写了三个世界,即烦躁的现实世界、宁静的自然世界和理想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8.
师:有这样一位作家,他踏着《春》的脚步而来,携我们观看了梅雨潭的《绿》,陪我们观赏了《荷塘月色》,尔后,他离我们《匆匆》而去,把《背影》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位作家是谁? 生:(齐)朱自清。师:下面咱们回顾一下有关他的文学常识。生:(齐)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相似文献   

9.
刘鹤林 《学周刊C版》2010,(9):160-160
朱自清作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多产,尤以散文著名,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等。就其艺术而言,《春》和《威尼斯》这两篇散文,也是受人喜欢的名篇。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写景散文《荷塘月色》的发表为现当代散文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荷塘月色》从意脉结构、修辞语言、意境创造三方面,树立起新的范式和榜样,铸就了其独特的文学品格和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1.
人生是动态的,人的思想情感也会不断变化。读了朱自清在不同时期写的《绿》和《荷塘月色》,我们就明显地感觉到写作《荷塘月色》的朱自清不再是写《绿》时的朱自清了。《绿》中“我”是那样的自然率真,面对那一片绿,欣喜若狂,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无限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溢于言表。到了《荷塘月色》中的“我”,则多了几分压抑,面对荷塘与月色,产生的只是一种淡淡的喜悦,并且在这淡淡喜悦之中还掺和着某种忧愁。显  相似文献   

12.
周美兰 《学语文》2007,(1):51-51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的学者兼作家,他的批评兼论古典文学和新文学,他的诗兼及新旧两体,但家喻户晓,享誉不衰的,却是他的散文。几十年来,《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已经成为中学语文课本的必选之作,朱自清三个字,已经成为白话散文的代名词了。他的散文简洁精炼,并以笔触细腻、语言清丽自然而著称,被称为典范的现代美文。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其文学内蕴极为丰富,评赏文章众多,见解纷呈。文章试就其写景、抒情方面联系作家自身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主调再作一番探讨,并由此把握其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其文学内蕴极为丰富,评赏文章众多,见解纷呈。文章试就其写景、抒情方面联系作家自身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主调再作一番探讨,并由此把握其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原文中引用了《采莲赋》片断之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荷塘月色》引用这四句诗的真意何在?朱自清用它表现的情绪是喜悦还是哀愁?有关教学参考书提供了“有关资料”。如,吴周文《论朱自清的散文艺术》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在1927年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和《背影》一起被誉为朱自清散文中的"双壁"。如果说《背影》通过淳朴的叙事,以美德与真情激动着千万读者的心,那么《荷塘月色》则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带给读者是一种美的享受。《荷塘月色》是学生进入高三以来第一篇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初中学习过朱自清  相似文献   

17.
《荷塘月色》的艺术水平一直为人们所赞赏,而对它的思想倾向则研究得很少。它固然不是大声疾呼、令人奋起之作,也不是锋芒毕露、刺向敌人的匕首。但是,《荷塘月色》也绝不是无情之作——一幅单纯的风景画,也不能武断地说它流露着小资产阶级的情调,更不能因为它缺乏挣扎和战斗的力量而忽视它的思想意义。这因为,《荷塘月色》毕竟留下了朱自清先生,这位民族英雄思想发展的印记,我们可以从中探求朱自清先生当时欲进不能、欲退不忍的矛盾处境,体会到思想改造的艰难,这无疑是有意义的。世上本没有笔直的路,朱自清先生由一位个人民主主义者而成长为民族英雄,走过的路也是很曲折的、很艰难的。他早期曾经提出过“平凡主义”,曾经申明“国学是我的职业,文学是我的娱乐”,试图摆脱政治,开辟“第三条路”走下去。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纭。下面,对众多观点作一概述。1.朱自清写作《荷塘月色》时,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黑暗笼罩全国之时。作者自述:这一  相似文献   

19.
《荷塘月色》中藏着一个“不安分”的灵魂,一个向婚姻外小心张望的绅士,一个只满足于白日梦的有责任感能克制自我的男子。朱自清以其细腻美丽的笔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风流蕴藉的文本——华丽缜密的文字与中年男子的内敛情感相得益彰,可令后人反复品味。  相似文献   

20.
一、比较法1.不同文体的比较。文体即表达方式,反映作家个人的情趣、思想感情和潜意识结构;这些又通过意象选择、章法结构和语言风格呈现出来。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周敦颐的《爱莲说》、李渔的《芙蕖》三文都写“荷”,而文体各异,表现手法不一。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生动描写荷的叶、花、香味,处处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他在文章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出对荷的赞美之情。实是借用荷花、月色这些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