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幽默语言的意义 幽默,它是属于喜剧范畴的美学概念,是一种关于笑的艺术。已故著名修辞学家张弓先生曾经指出:“幽默是轻松愉快地风趣地对待某些可笑的事物。”幽默能使人在含笑中明辨是非,增长智慧。幽默,有表现于体态动作的,有表现于语言对话、演说的,也有表现于文学作品、曲艺以及漫画艺术的。表现于语言文学作品的,还有一种幽默小品,它是一种比笑话更短小精悍的文学样式。对所有这些表现于语言对话、演讲和文学作品的幽默,我们这里统称为幽默语言。幽默语言,是一种诙谐、机智、有趣而又留有余味的语言。这种语言,象其他的幽默艺术一样,能反映出说话人和作者的聪明、才智,能表现出说者和写者的自信和乐观。它能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并使人在微笑中得到教益和美的享受。 幽默语言,虽然与俏皮话、讽刺和笑话等有相似之处,有时也相互交错、难解难分,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分别属于不同范畴。 俏皮话,俗而不雅,让人为笑而笑,没有什么深意,只有滑稽感。而“‘滑稽’不完全相等于‘幽默’。‘幽默’比‘滑稽’的含意更广一些,也更高超些。‘滑稽’可以只是开玩笑,而‘幽默’有更高的企图。凡是只为逗人哈哈一笑,没有更深的意义的,都可以算作‘滑稽’,而‘幽默’则须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讽刺,它主  相似文献   

2.
喜剧的精神本体是自由.而在西方美学史上,从康德开始,才真正有了对喜剧与自由之间审美联系的揭示和把握.康德把笑看作一种纯形式表象的自由游戏,归纳出"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笑之心理模式、故作天真的"伪装术",以及评判幽默风格的"理性原则".在康德思想影响下,席勒从美育出发揭示出喜剧与人性自由的内在联系以及喜剧为精神提供自由的独特方式和途径;他明确肯定喜剧维护心灵自由、完善人性的作用优于悲剧,并提出了相应的创作主张,拨正了西方美学尊崇悲剧而轻视喜剧的传统偏见,从而启示我们,人性与自由的交融构成了喜剧美的内质.如果说康德美学主要在"形式表象"的层面上揭示出喜剧与自由的审美联系,那么席勒美学则将这种审美联系掘进到"人性自由"的层面;康德多关注笑促进肉体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席勒更看重喜剧修复心灵、完善人性,"把自由完全归还给人"的审美功能;而相比之下,席勒对喜剧与人性自由的理解和把握,较之康德更接近于喜剧的精神本体.  相似文献   

3.
“幽默”是一个属于美学范畴的概念。总的说来,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幽默是喜剧艺术(或称“笑的艺术”)的一个总称,它包括一切使人发笑的文字及其它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等)在内,讽刺、滑稽、戏谑、闹剧、打诨……都是“广义的幽默”大家族中的合法成员。狭义的幽默仅仅是喜剧艺术中的一个分支,是“笑”  相似文献   

4.
丑、滑稽、幽默与喜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喜剧性的三基因:丑、滑槽、幽默,其形式指归是以“笑”为载体,从而传达一种独特的审美效应。滑稽是冲突事物的喜剧再现;幽默是一种超脱而潇洒的人生态度,如果滑稽以“肯定的事物”的方式出现,那么此非“讽刺”,而为“幽默”。现代“审丑”学,已不仅限于美丑对立关系,而以其哲学和宇宙的沉思与多元而开放的创作,为我们重新构建“喜剧精神”的内核。只有喜剧精神,才能将丑、滑稽、幽默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揭示客体对象的丑与环境的关系,使丑显示出喜剧性。  相似文献   

5.
实践的功能与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作为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的、历史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物质感性活动,其功能主要有肯定性的建构功能,转换性的转化功能,否定性的解构功能,它们对应着实践的自由,准自由和不自由,反自由;在审美的领域相应地产生柔美(优美),刚美(崇高)和幽默、滑稽,丑。学术界对于实践的建构功能通过美的本质的探讨和论证曾进行了大量的阐发,然而对于实践的转化功能和解构功能在美学中却没有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其实,实践的转化功能以矛盾和冲突的形式转换着美的形态,生成出积极形态的刚美(崇高)及其否定形态的悲剧性,生成出消极形态的幽默与滑稽及其肯定性或否定性的喜剧性;而实践的解构功能则生成出丑及其否定性的喜剧性;这样,实践才全面地制约和适应着审美领域及其美的范畴的生成、转换和发展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6.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一篇充满喜剧性的作品。它是以幽默对象和滑稽对象来表现喜剧性的。周国雄先生在《语文学刊》(1988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所表现的幽默美列为滑稽美,把幽默对象说成滑稽对象,我有不同看法:幽默与滑稽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但实质上是两个不同的美学概念,是混淆不得的。 幽默与滑稽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表现内容与形式、本质和现象的矛盾所显示的荒谬、不合常理;二者都引人发笑。若不注意区别矛盾的具体内涵和笑的不同意义,就非常容易导致二者的混淆。其实,它们是有形态差异的。幽默表现的是内美外丑所显示的荒谬、不合常理,而滑稽则表现内丑外美所显  相似文献   

7.
李塞英 《双语学习》2007,(8M):142-143
讽刺性喜剧是一种以倒错的形式,夸张的手法,诙谐的效果来达到讽刺、批驳和揭露现实中本已是陈旧的生活方式、反动腐朽势力及令人可憎的但又极力掩盖其“丑”且自炫其美的事物。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唯物主义出发提出了关于喜剧本质的一些卓越的见解。它认为“滑稽的真正在人,在人类社会,在人类生活。”并明确指出:“丑乃是滑稽底根源和本质。”但不是在一切情况下现实中的丑都能成为滑稽可笑,而是“只有当丑力求自炫为美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丑才成了滑稽”。也就是当丑带有荒唐和自相矛盾的时候,才会使人感到滑稽可笑。本文尝试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喜剧观并列举一些优秀的喜剧作品,从“生活丑是喜剧作品的审美对象”,“对丑的直接否定是喜剧作品的审美表现”,“笑声中落幕是喜剧追求的审美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讽刺性喜剧与审视现实丑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做为美学范畴的喜剧,其存在方式包括滑稽、讽刺和幽默,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笑。滑携是悖反自然规律的形式,滑稽之笑的构成方式是“我们笑我们”;讽刺是悖反社会规律的形式,讽刺之笑的构成方式是“我们笑他们”;幽默是自然与社会规律的双重悖反及和解的自我观照形式,幽默之笑的构成方式是“我笑我”。只有通过对不同的笑的构成方式的研究,才能窥见喜剧性笑的一般,界定喜剧的研究范围,揭示喜剧的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9.
《三块钱国币》是我围现代文学史上有“独幕剧圣手”之称的著名喜剧作家丁西林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虽为喜剧但不以滑稽为目的,而以智慧为基础,幽默与机智密切相连。其中虽不乏讽刺嘲弄意味,但轻松俏皮的幽默远胜于辛辣尖锐的讽刺,它不是引人哄堂大笑的讽刺喜剧,而是使人产生会心微笑的幽默喜剧。其幽默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喜剧是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也叫“滑稽”、“喜”、“喜剧性”),又是艺术的一种主要样式。作为艺术样式的喜剧向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喜剧仅指戏剧中的喜剧,而广义的喜剧还包括喜剧电影,喜剧性的小说、散文、讽刺诗,  相似文献   

11.
论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喜剧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赫金植根于中世纪诙谐文化和拉伯雷创作实践的狂欢化理论,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把握住了喜剧精神的本质和精髓,使"狂欢化"成了喜剧的一大特点,体现了一种喜剧精神,具有很强的喜剧意识。他对狂欢式"笑"的双重性的思考和阐释,具有哲理深度和积极的建设性,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喜剧的实质和审美功能;他的狂欢化理论所体现出的相对性思想,揭示了喜剧思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促成了美学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和美的本体向审美主体和审美意识的转变,并把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创造性地提出“内在感官”说和“审美趣味”论,深化了对审美活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它使美学由形而上的思辨研究开始主要转向具体经验的研究,形成了以经验归纳和心理分析为特色的新范式,为美学注入了“观念联想”、“审美同情”等新观念。它结合时代特点,对美、崇高等传统美学范畴给予新的阐释,注入新的内涵,以诸多原创性理论丰富了西方美学,并影响着近、现代美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由”是王国维美学体系中一重要范畴,王国维在其“境界”理论中追问了自由的内涵、分析了人类生命活动何以不自由的因素,进而为自由寻找出路。他认为,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只有通过审美活动、特别是在艺术的审美境界中把功利的实践活动转化为非功利的审美活动.生命活动才可能自由.  相似文献   

14.
生态问题是实践美学在新中国诞生以来面临的新问题,生态美学维度是实践美学有待发展的重要部分。笔者将集中于“人的自然化”这一哲学与美学命题,集中于实践美学中“人的自然化”相关研究,围绕生态人文研究中目的合于规律、人类合于自然以及自然它者目的这一中心结论,尝试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生态整体关系做出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巴赫金对西方喜剧美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及对拉伯雷的研究,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如何从喜剧美学的角度评价巴赫金的理论贡献是目前学术界较少论及的问题。本文试图考察巴赫金的喜剧美学理论对西方传统喜剧美学的突破与创新,认为巴赫金对笑与喜剧本质的认识富于思辨色彩,突破了片面注重喜剧的否定性内容及伦理意义的西方喜剧美学传统,并将对喜剧的理解扩展到本体层面和认识论层面;同时,他对喜剧的诸种范畴-怪诞、讽刺的分析也有许多创新,对西方喜剧的理论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美学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然而,20世纪以来的“百年美学”却是西方美学体系直接影响下的产物。作为一种知识背景、学术资源,西方美学对建构20世纪中国美学确实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体验方式。一味地用西方美学的逻辑与体系来套用中国美学,而忽视中国古典美学自身的特点,必然会丧失其独特魁力。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学术传统。必须以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为学术基点,有选择地利用西方的学术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早期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的原始巫术,是精神生产的种类,它表现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同时,它又具有想象性,形象性,情感性,在其实践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美感的生发,因此,原始巫术是带有审美活动性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实践美学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的美学流派 ,在 1 9世纪中期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定了基础和运思路向。在中国它产生于 2 0世纪 5 0 - 60年代 ,成熟于2 0世纪 80 - 90年代 ,它与整个世界的现代性展开是同步的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待西方社会的现代性 ,超越西方启蒙主义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所构建的审美现代性 ,为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倡导审美教育。它具有真正开放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在对王国维“古雅说”的研究中,传统的看法是以“古雅”为“风格”“技巧”“功力”或“艺术形式美”作为“古雅”的主要内涵,这些观念并不能反映“古雅”的本质,“古雅”是指以艺术符号的形式美为审美对象,以人在符合创造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为审美内涵的一种审美范畴。“古雅”说揭示了艺术活动的符号性质,县有重要的美学意义。阐释王国维“古雅”说的独特观念,使它在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对话和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意义,这是当代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