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写共生,即在读写之间往复循环、共生共长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立场,从学生的读写兴趣、读写需要和读写困难出发找准"共生原点";吃透语文教材,秉持目标意识,定准"共生长点";基于系统思维,系统地设计"共生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教师博览》2018,(4):29-30
网络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正悄然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网络环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无限广泛的空间,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材料。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读写教学,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合理安排,需要师生配合与不断摸索,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初中语文读写共生教学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新课题。读写共生,是指在"读"的过程中,融入"写"的积极因子,在"写"的教学中发挥"读"的引导效应,从而使读与写相互作用,和谐共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影响并制约着写作,写又反过来促进读,读写共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莉萍 《学苑教育》2021,(11):53-54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言意共生教学策略研究,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在诵读、鉴赏、演绎、读写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为言意共生教学创造良好条件,让学生在多重学习互动中形成言意共生学习认知,进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以形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训练,都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品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徐杰 《江苏教育》2015,(10):24-26
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融入"写"的积极因子,在写作教学中发挥"读"的引导效应,从而使读与写相互作用,和谐共生。读写结合,是两个环节的"相融共生",主要有"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共生"三种基本形式,其操作要领应随着读写结合的形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江苏考生高中三年学了不少经典文本,然而在写作中依然面临无材可用、捉襟见肘的困境,能娴熟转化运用课内素材的学生凤毛麟角。笔者以在教学中通常被简单化处理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以下简称《八大家》)为依托,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读写互助、读写共生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     
<正>中学语文"专题读写"教学,是以专题的形式,打通读写,从而实现读写互融共生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两大特征:一是专题式学习;二是读写结合、交互共生。我们提倡专题读写,既是对汉语读写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新课标提出的"读整本书""探究性学习"等理念的呼应。最重要的是,专题读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与完善。因为从学习科学的角度讲,专  相似文献   

7.
读、写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现代语文教学强调,阅读与写作二者在教学中应紧密结合,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文章,有利于拓展视野,积累素材,便于后期更加顺利地写作;而写作训练则以阅读为基础,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结合,发挥二者融合的功能作用,实现学生读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达到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初中语文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进行探究,期望促成初中语文教学的“读写互筑,一体共生”。  相似文献   

8.
<正>初中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为阅读而阅读"的模块化教学方法,而应在读写结合中积极探究以读为媒、以写为介的读写共生体系的建构和发展。为此,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需要充分解决目标不明确、方法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将读写结合作为一种科学、严谨、系统的教学方法有效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写,写中读。  相似文献   

9.
林清霞 《英语广场》2020,(11):134-136
读写结合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融入"写"的积极因子,在写作教学中发挥"读"的引导效应,从而使读与写相互作用,和谐共生。本文以北师版高一必修二第四单元第四课为案例,阐述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为写作搭建支架,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之前高中英语教学中,读写教学没有得到教师与学生的普遍关注。以至于现在涉及到英语读写教学问题时,教师的教学无从下手;而学生长期没有形成读写的习惯,更是不知从何着手。然而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了英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形成为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语文中的读写结合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培养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读写结合能力,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水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己的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新课程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在语文课堂中要通过一系列的读写训练,促进语文的读写结合。读写训练不仅  相似文献   

12.
王建强 《知识文库》2022,(23):61-63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时代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以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读写融合方法不当,读写融合较差,方法随意等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技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个学生求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夯实作用,让学生充分实现读写融合。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读写融合存在的问题和读写融合教学的重要性,提出读写融合实现途径,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语文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读写融合,读写融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塑造语言情感,而且可以结合词汇、语法和情境,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相似文献   

13.
付国玉 《家长》2023,(17):150-152
<正>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在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素养培养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实现对阅读和写作的高效掌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读写共生”的学习活动中。这样既能进一步丰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讲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语文学习的发展规律。对于小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能够促进他们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为下一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训练中,结合教学实际,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首先要确定读写结合的目标,然后要从课本出发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要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魏清凤 《新教师》2020,(2):27-28
在现阶段的语文课堂上,虽然教师在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在教学环节上,教师更多的还是将二者区分开来,即先让学生进行阅读,再通过练笔的形式进行书写。这样虽然达到了读写的目的,却没有以读促写。因此,教师要改变现阶段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法,从而实现读写共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网络资源在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作用,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为例,说明怎样在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使用不同的多媒体或网络技术和手段,分析了如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通过网络资源和英语教学相结合中,激发学生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的读和写不仅能够实现共生,还可以很好利用网络环境的载体,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信息的作用,以读写结合来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成长。具体做法有:借鉴Vclass平台,实现读写整合;引入Pad,实践个性化教学;开辟博客,激发写作兴趣;运用云盘,汇集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16):15-16
思辨性读写教学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对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提出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调整课堂定位,将语文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致力于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教学。思辨性读写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文章对高中语文思辨性读写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谢秀琴 《教师》2023,(18):18-20
将读写结合理念应用于写作教学已有多年时间。将群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融合,实现读写融合,不仅践行了群文阅读的相关理念,还为当前写作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文章旨在探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读写融合的新策略,以期在以往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读写交互环境,实现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共生共融,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打破语文教学“重阅读轻写作”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陈明助 《学周刊C版》2024,(6):116-118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读写结合巩固阅读,促进写作,增强学生文学储备。文章从价值、原则与路径三个维度,探究了读写结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意在实现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进一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优选材料、注重积累、多元训练、优化指导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