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学地理因素对于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背景作用。湿地背景催发白洋淀诗歌群落诗歌情怀,燕赵文化渊源确立白洋淀诗歌群落诗歌生命基调,地缘优势打造白洋淀诗歌群落封闭而开放的诗歌美学。  相似文献   

2.
地域因素对于"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背景作用,从燕赵文化内涵和异域文化碰撞对"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影响,可看到"白洋淀诗歌群落"的跨地域空间叙事.  相似文献   

3.
“白洋淀诗群”是文革时期一个独特的存在,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具独特的文学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个诗歌群落以及诗歌作品的分析,浅谈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洋淀诗群”的文学史现象是独特的,一般研究者把它当作“朦胧诗”的“附属”和背景来关照,视之为“前崛起”、“前朦胧”。“白洋淀诗群”的诗歌写作更接近“原生态”,它疏离和叛逆了政治和商业媒介的束缚,以其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和“异质性”构成特殊背詈下新诗不间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林莽的方式     
“白洋淀诗群”的主要代表性诗人林莽的诗特色。侧重从“对生存的温和质询”、“对经验的特殊命名”、“对中年写作的自觉探询”三方面展开论述,揭开了林莽诗歌话语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对当下诗歌写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白洋淀派”的代表作家孙犁,是一个具有独特创作个性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熔散文、诗歌为一炉,既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画卷,又是优美抒情的乐章,形成了疏朗淡雅,纤丽从容,质朴自然的独特艺术风格。其短篇小说《荷花淀》就是这样的一篇优秀作品。《荷花淀》是以冀中抗日根据地——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由普通的农村妇女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塑了一群勤劳朴实、真挚多情而又机智勇敢、积极向上的青  相似文献   

7.
多多创作于白洋淀时期的“地下诗歌”体现了他独有的率直和锋芒。他以“对于痛苦的认知,对于个体生命的内省”、“以近乎疯狂的对文化和语言的挑战”显示着他诗歌的尊贵品格。以代言“铁屋中的呐喊”显示着强烈的思想震撼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诗人的重要代表,海子的存在丰富了中国当代诗歌的意象群落。“麦地”“村庄”曾一度成为海子的代名词。本文认为,除了“麦地”“村庄”外,“黑夜”意象与‘‘死亡”意象也是海子诗歌意象群落中的重要主题。笔者结合海子的诗歌创作,对海子诗歌中存在的浓郁的黑夜意象与死亡意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研究中,白洋淀诗群已经成为经典。在白洋淀诗群的相关研究中,还应该注意对那些仍被历史叙述所忽视的诗人进行关注和挖掘。基于此,白洋淀诗群中的几位女性诗人就具有不可替代的新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孙犁的小说追求“诗歌般的意境,散文式的格调”,《荷花淀》则突出地体现了这种风格。这篇不足五千字的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事关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选取了白洋淀的小小一隅,通过对水生、水生嫂等敌后抗日根据地青年勤劳勇敢、乐观向上的性格刻画,表现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温柔多情,坚贞勇敢的美丽心灵。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全篇清新纯朴,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诗体小说”的独特魅力。小说之所以收到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对动词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1.
古蜀神话中的主体大多有着淳厚朴实的善良秉性与不畏险阻的进取精神,早期蜀族社会也盛行着崇道德、尚名节、重礼教的风俗习气.这种淳厚朴实、积极进取、崇德重礼的民族精神对蜀民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西雅图市社区教育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性质不同的西雅图社区机构根据社区需要设计、实施各种社区教育计划,并发展出多种深受社区居民欢迎的特色社区教育计划,其造就无差别的人的发展理念,源自民生、反映民生的发展思路,灵活的教育形式,多样的教育内容和实施渠道,对于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消费主义的文化氛围中,谭湘散文创作以其对个人存在经验的执著表达而独具特色:其作品以对知识女性艰难生存境地的审问和反思,向通常的女性散文的柔弱、脂粉气提出了挑战,在极限性的生存体验和领悟中表达着鲜明的女性独立意识;同时,其散文以包容一切的女性精神、生命意识,豁达、兼容地看待生活与人生,传达出一种可贵的生命体验、乐观风貌。  相似文献   

14.
汉水文化研究逐渐形成气候,但对汉水上游鄂西北地区的春秋古庸国、麇国却缺乏足够的重视,汉水文明的发端起源于汉水上游,古庸国、麇国作为汉水上游古方国的代表,系统地考证其历史渊源以及它们与楚国及百濮部落的关系,是汉水文化研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三峡地区,巫人、巴人、楚人、秦人因盐而上演了中国上古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场面悲壮惨烈的战争,虽然战争最终让巫国、巴国、楚国黯然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这场战争客观上带来了文化上的融合。随着战争的升级和范围的扩大,各民族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也在连续不断的兼并与融合中日益壮大,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咸阳任家咀秦人墓地发掘的242座墓葬,依照仿铜陶礼器墓和日用陶器墓两大类,以及两者之间可对比的器物,约略分为六期。任家咀秦墓出土器物反映了秦与楚、晋、周及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史实,同时反映了秦迁都咸阳前后实施变法的历史背景。整个墓地从春秋至秦统一,延续时间长,中间无缺环,出土器物丰富,对于建立秦墓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国时期,襄阳是魏蜀吴三方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先是曹操夺取襄阳,后来关羽又进攻樊城,再后就是孙吴多次北伐襄阳,最后羊祜、杜预经营襄阳数年,将襄阳打造成灭吴战争的前沿阵地.魏蜀吴襄阳争战对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影响,诠释了襄阳兵家必争之地的地位,提升了襄阳的行政地位,造就了襄阳“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声誉.  相似文献   

18.
对曾侯乙的身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考证,认为曾侯乙就是师乙,曾国与随国是一个国家的假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9.
唐代宗大历年间,鲍防、严维等人在浙东越州组织了一场规模较大的诗歌联唱活动,后称大历浙东唱和。该唱和受越地文化的影响较深,作品中随处可见越文化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的向往、对现实的关注、对家国的忠爱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国家权力是国家教育权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国家教育权是在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又是一个教育立法的过程,德、法、英、美四国的实践表明,教育立法在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