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们无意间发现我们生活的空间和微观的原子、电子间有着些许的相似。宏观如太阳系,是八大行星在围绕着太阳做有规律的旋转,而微观体系原子中,是若干个电子在围绕着原子核旋转。如果把地球想像成一个正做着绕核运动的电子。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就有些许相像了呢?  相似文献   

2.
最空的和最重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在核的周围环绕着的电子构成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粒。在所有各种原子中,最简单的是氢原子。在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同时原子核里面只有一个微粒。这个微粒便是质子。在氢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围绕着原子核旋转的是电子。一个氢原子的直径大约是0.000,000,01厘米。这就是说:一亿个氢原子排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电子和正电子的碰撞实验,发现了一个很奇异的粒子——Ds(2317),并且认为它会有利于人们揭开原子结构之谜。 我们都知道,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和中子组成小而致密的原子核,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在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一个非常空旷的空间,因为和原子的大小比较起来,原子核的直径要小上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科技》2004,(1):24-25
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它们可以在磁场中旋转。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决定原子核旋转的频率和方向。在磁场中旋转的原子核有一  相似文献   

5.
<正>就像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一样,在半导体芯片中,电子也在一边围绕原子运动,一边如芭蕾舞者般自我旋转。自旋与电荷,是电子的两个内禀物理属性,各有千秋。但自电子学诞生以来,科学家基本都在关注电荷的流动,而对电子的自旋知之甚少。后摩尔时代,随着功耗增大带来的热壁垒和尺寸减小导致的量子壁垒横亘在前,电子器件的发展遇到了阻碍。正是此时,电子的自旋特性映入人们的眼帘。科学家发现,在纳米级的磁性薄膜材料中,电子产生了一种巨磁电阻效应,在有无外磁场作用的两种情况下,电阻变化很大。基于这种电子新自由度,  相似文献   

6.
电子是极小极小的粒子,在原子中围绕原子核飞快地转动。要测量电子的形状,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未来探测器     
当一个物体放旋转时,它就可能带上了电荷,或者形成微弱的电流,这是有事实根据的,如我们的栖息地地球,由于它质量大和它的自转速度快,在它的经度线上就形成了一条自东向西的电流,形成了南北磁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南北极。我想对于这样大的质量球体,在它旋转时,它外部和内部的速度很大,这样对于一些围绕原子运动的电子,就会由于不断的运动,逐渐偏移开原子核,而聚集在这个球体的表面。由于地球的不断旋转,形成一条自东向西的微弱电流,进而产生磁场。在这样一个球上,所有的经度线都可看成一条条电流,进而我们只有感觉到南北极,而在地面和天空并…  相似文献   

8.
在前边第二讲里,曾经提到原子的构造。原子是由一个原子核和围绕在外面的许多电子构成的。当元素互相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祇是各元素原子外层或次外层的电子互相交换移转,每个原子的原子核并不发生变化。在普通情形下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很稳固的,很不容易用普通方法使它们破裂和变化。只有少数的较重的原子,因为它们构造复杂些,原子核是不大稳固的,经常自动地在那里放出东西来,慢慢的自己便发生改变。这种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像镭、铀等都是。现在我们已经能用一种特殊的办法人工的改变它们的变化,或使原子核之间也能互相发生反应,这就属於原子核反应的范围。今天在结束为一化学讲座的时候,我们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近代科学中关於原子核反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大约460光年之外的人马座,一个厚厚的尘埃盘围绕着一颗叫做TYC824126521的恒星旋转,其中有类似我们地球的岩石行星正在那个尘埃盘中形成。不过研究人员意外地发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该尘埃盘却不见啦!据说这种情况是前所未有的,更有趣的是,我们太阳系可能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记者,当他第一次被邀请参观苏联原子能发电站的时候,他会感觉到一种完全可以理解的激动。他带着一颗跳动的心跨过发电站的门槛,意识到这是走进了原子世纪。他用特别注意的眼光浏览着理论物理学的篇章,最复杂的原子模型的详细结构一层又一层地出现在他的思想之中。还在原子理论发展的初期,列宁就曾经天才地预见到在原子的每一个粒子里面都蕴藏着无穷尽的能量。在电子壳层的后面是原子核——这是一个万花筒式的物质粒子的集合体,里面蕴藏着强大的能量。我们现在正在深入地研究着微观世界中各种粒子的性质,例如电子、质子、中子、阳电子、光子、介子、超子,研究它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变,作为时代的标志,我们看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1,(16)
本文是在前几篇论文的基础上推理出的观点。文中主要介绍原子的结构及性质,在前文的基础上我们推理出原子的结构是由不同质量的电子因为因果性作用力存在原子核不同的轨道上,而不同轨道上的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相互作用形成原子的稳定结构;原子的性质是原子核(最外层)轨道上的电子得到或失去表现出因果性作用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有九个行星围绕着太阳旋转,这已是人们的常识了。但是,九个行星的全部发现,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古代,只看到星空中有金、木、水、火、土五个“游星”。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建立以后,知道地球同它们一样,也是一个行星。此后,直到十八世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中叶,物理学家从理论上证明了磁单极子必然存在。虽然物理学家们经过了半个世纪的艰苦寻找,磁单极子仍然毫无踪影。即使这样,我仍然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物理理论的完善,磁单极子的发现是迟早的事。下面我就对磁单极子的利用发表一下我的见解。众所周知,每个磁铁都有N极和S极。展开一下联想,谁会有相似的性质呢?答案就是正负电荷。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核以及围绕在核外不停运动的电子构成的,而正电荷存在于质子中,因而显正电。我们为何不能把电荷换成磁单极子,而构成一种新的原子呢?当我们把N极子(或S极子)和其他基本粒子…  相似文献   

14.
转几圈     
两枚同面值的硬币紧贴在一起。硬币B固定不动,硬币A的边缘紧贴B并围绕着B旋转。当A围绕着B旋转一周回到原来的位置时,它围绕着自己的中心旋转了几个360度?要充分动用你头脑中那双眼睛,即充分运用你的视觉想象力。几乎可以肯定,你想当然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是错的。(答案见本期)  相似文献   

15.
nook 《世界发明》2006,(1):56-60
绚丽的华尔兹旋转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木马的旋转能勾起我们儿时的回忆。而浓郁的卡布其诺上飘浮着的旋转泡沫则是对味觉细胞的呼应。其实,细细观察一下你就能发现,我们原来生活在一个“天旋地转”的世界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根据原子的电子构造,我们知道原子外层电子并不完全是满足於8个,有些原子外层有7个,如Cl,Br,I等,有些原子外层仅有一个,如H,当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各元素的原子有争取获得惰性气体(外层满足8个电子)的稳定电子层的倾向。这就是两个原子组合而成分子的原因,例如:氯气的分子是Cl_2,它的结构是: 又如:氢的分子是H_2,氢原子用H.代表,它的结构是:  相似文献   

17.
电子是一种微观粒子,在原子如此小的空间内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并且其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不同,没有确定的方向和轨迹,只能用电子云描述它在原子核外  相似文献   

18.
法国人德布罗意1924年发表电子波动理论文集,首先提出电子和原子中的其他物质组成都具有波动性,并进而提出微观物质也应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物质波思想,解决了原子内的电子运动问题,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物质波理论,得到爱因斯坦的首肯,并后来成为薛定谔波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德国人海森堡1925年建立量子理论第一个数学描述—  相似文献   

19.
物理科学对微观实体(原子性粒子)的认定遵循着性质实体化的原则,在有关生命的理论中还可以发现功能实体化的方法.这样,在理论的解释上存在着性质解释和功能解释两种模式.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中,两种解释模式同时并存、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20.
自由基     
在我们这个由原子组成的世界中,有一个特别的法则,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它的外围电子就一定要配对,如果不配对,它们就要去寻找另一个电子,使自己变成稳定的结构。科学家们把这种有着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叫做自由基。当一个稳定原子的原有结构被外力打破,而导致这个原子缺少了一个电子时,自由基就产生了。当自由基与其他物质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一个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