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新课程提出了新的教材观,即教材仅仅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学习生活的一种范例。而并非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强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作大胆的改编或重组,而不必全盘照搬式的执行。但是,在  相似文献   

2.
韦俏娟 《考试周刊》2010,(25):86-86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的,但是长期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没有得到真正实现,课堂仍然是教师的“教”、“管”、“压”的课堂,于是有专家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生命活力的主阵地!”新的数学课程教材正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其生命价值,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的教材,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素养,达成育人目标的主要凭借。怎样用好教材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彰显教材的价值更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可以从“尊重并研读教材,发现教材的价值”“恰当处理教材,呈现教材的精彩”“灵活运用教材,迁移教材的写法”这三个层级用好教材,从而实现教材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新的教材观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走进教材”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走出教材”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更好、更广阔的空间。下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走进教材,走出教材”淡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语文的重要依据,是开展语文活动的重要依托。新课改下,教师的教材观渐渐地发生了改变: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师要努力尊重教材,但不做教材的奴隶;教师要善于重组教材、包装教材,要形成“大教材”的意识。然而,这种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并不是随意的增删和重组,而是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深度解读教材、宽度拓展教材、薄度回归教材。  相似文献   

6.
刘康 《考试周刊》2009,(37):23-24
新课标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树立新的教材观,使有限的教材发挥出无限的育人功能和无限的价值来。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已经不再是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本,仅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资料。教育工作者已经对此达成共识,“用教材”成为教学活动中对待教材的理想方式,然而这一理想的实现过程远非设想的那般简单,现实的教学中大量的教师仍然困步于“教教材”。如何走出“教教材”的困境,自如地“用教材”还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8.
教材选用取向与不同的教材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践中,对教师如何选用教材一般存在三种观点:“教教材”、“用教材教”、“不用教材教”。这三种不同观点反映了课程实施过程中三种不同的取向,即“忠实取向”、“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教师对待教材的不同态度实际上也折射了他们不同的教材观。作为新旧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材料式”教材观和“圣经式”教材观在诸多方面都显示出迥然不同的特点。但新的课程改革为教材观的转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生存的土壤,“材料式”教材观将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们凭借对人教版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所蕴含的智力因素的独特理解和创造性思维,适时、灵活地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的方式进行多思、多解和繁简对比分析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现行教材成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现就我们的做法与体会,简述如下,意在抛砖引玉,用好现行教材。一、多思、多解问题的运用现行人教版教材中已有不少多思、多解的例题与习题,有的题目虽没有提出“多解”要求,但教师如能以“新的数学理念”处理教材,同样可以“活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多思、多解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  相似文献   

10.
课改至今,语文课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孩子的笑声洒满每个角落;精致的课件贯穿教学的始终;充分张扬的学生个性;动人的作秀课频频出现;学生或说唱,或表演,给人一种师生同乐、其乐融融的感觉,着实令人兴奋。但如果对此背景下的某些教学现象进行反思,不难发现当前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还存在着一些“无度”现象,这些问题主要缘于教师与文本对话中误区产生的隐患。下面笔者就教者在把握“回归”与“超越”中与文本对话的现状进行分析。一、迷信教材,文本对话不深入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库,同时也是课程标准思想的载体和学生学习养成的凭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新的教材观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走进教材,走出教材”。教材对教学的影响不是“束缚”,而是“引领”。“用教材教”就要先深入对话教材,再浅出教材。没有对教材的深入对话,也就没有对教材的浅出。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一味地“教教材”,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仔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努力做到“用教材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享受到一些“用教材教”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主要是吃透教材,学生的学习也重在掌握教材。不少教师视教材为“圣经”,在教学中“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视教材为工具和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教材功能的转向促使教师摆脱教材的束缚和钳制,克服对教材的盲目崇拜和依赖,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所谓“活化教材”,即结合教学实际批判性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相似文献   

13.
仲崇柱 《青年教师》2005,(12):51-52
新课程的教材观强调教材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为此,实施新课程必须让教师从教材中走出来,从一个新的角度和高度去看待和处理教材。同时随着人们对教材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空间越来越大。教师处理教材的策略水平,不仅是教师基本素质、教学水平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成为教师能否适应新课改、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直接反映。笔认为.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处理应做到“五化”: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主要媒介。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新的教材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一批例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果视教材为“圣经”,一味死搬教材,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呈现方式把知识内容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就背离了新课程的方向,削弱了教材的功能,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潜心“走进教材”,又要善于“走出教材”,为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素养创设路径。所谓“走进教材”,就是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体会教材编…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常规备课讲究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主要针对的是某单元的某篇文章,重点在教师如何去“教”,体现的是“教师中心”;而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点在教师要“变”——由教材的执行者变为教材的合作者,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参,从而有效地使用教材,提高师生的教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胡海舟 《山东教育》2005,(25):25-26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因而,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中介。但由于学生与教师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等诸因素的差异,以及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学生眼中的“教材”与教师眼中的“教材”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笔者认为,要使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师必须分四个步骤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即:走进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跳出教材。  相似文献   

18.
例谈数学教材的合理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强调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作为教师,应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处理教材,要确定新的教材观,即教材不再是圣经,它只不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因此,合理处理教材是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将合理处理教材的经验总结出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静 《学苑教育》2023,(5):12-13+16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与“学”活动的材料。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深钻课标、借助教材、潜心备课、资源整合,杜绝教学教材化,寻觅教学最优化。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调整教学思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丰盈教材、趣化教材、活用教材、易化教材、高于教材,开发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深度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20.
胡辉莲 《海外英语》2023,(22):100-102
“人工智能英语”类教材有着广泛需求,但其教材建设才刚刚起步。对现有一些“人工智能英语”类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其编纂理念相对落后,没有跟上ESP教学的新理念。下一步的教材建设要基于ESP新理念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发展,做好需求分析,优化教材形式,甄选语言材料,提高教材内容和任务设计的启发性、趣味性、互动性,聚焦人工智能英语的语言内核,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