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广东资源承载力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评述了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根据广东省省情的主要特点,初步提出了广东省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新思路:①经济资源是广东省人口规模的主要承载资源;②2000年和2025年,广东省经济资源人口承载量大于预期人口数量,人口容量相对富余  相似文献   

2.
中学环境教育问题刍议□左世荣/湖北省丹江口市教研室一、中学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感资源、环境和人口,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而环境的生产量和承载量,又直接制约和影响着资源和人口。人的两重性——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一方面人具有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咸阳市农业气候资源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诊断了咸阳农业气候资源、及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针对咸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剖析咸阳市粮食生产条件与耕地资源利用特点的基础上 ,分别采用单元回归与自然增长法建模预测 2 0 1 0、2 0 30年该市耕地资源、粮食生产能力及人口的变化趋势 ,并以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为指标 ,分析了全市及各县 (区 )不同年份的生活水准及人口承载力状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资源 ,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依据 1949- 1998年咸阳市人口及 GNP统计资料,运用 GIS分析手段,对咸阳市人口增长的空间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 50年中,咸阳市各县区人口增长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城区人口增长迅速;北部经济相对落后县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南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县区。对人口增长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区域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依据1949-1998年咸阳市人口及GNP统计资料,运用GIS分析手段,对咸阳市人口增长的空间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年中,咸阳市各县区人口增长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城区人口增长迅速;北部经济相对落后县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南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县区。对人口增长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区域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归纳了全球性最紧迫的六大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或人口膨胀 当今世界人类正以每年近亿人的速度增长着。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超过60亿;到2022年可能达到“饱和状态”即科学家指出的80亿人。 人口的增长不仅要同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还要同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否则,将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水源危机。目前,世界上  相似文献   

8.
耕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耕地需求的不断膨胀,已成为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隐忧。石家庄市过高的耕地人口承载量、较高的耕地生产力以及较高的垦殖指数和有限的耕地后备资源,致使石家庄市人口与耕地的逆向发展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在对耕地减少的时空分布及其严酷事实宏观评析的基础上和在对适度人口容量与可持续发展对耕地需求规模的预测前提下,本文提出了石家庄市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实施设想  相似文献   

9.
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腹部,辖1市2区10县,国土面积10213平方公里,总人口464万,其中城区人口42.5万,是以电子、轻纺、机械、旅游、医药保健为支柱产业的中等城市。“九五”以来,我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全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方针,努力营建适应大开发需要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明显的教育氛围。在城市教育改革中突出中等职业教育这个重点,增强中职为城市服务的社会功能。我们的主要做法:一、以职教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大力调整中等学校布局和结构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市委、市政府加强统筹力度,坚持…  相似文献   

10.
发展和完善我国教育事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银行2000年底发表的《增长的质量》研究报告,把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视为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在我国的生产要素当中,物质资源、自然资源技术、管理都不占优势,惟独人口资源有12.95亿。然而我国人口的素质偏低,文盲、半文盲以及小学文化程度占较大比重,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专业职称的人员,仅占劳动力总量的8.6%。[1]我们若将一切资源用“1”后面加若干“0”来表示,那么最前面的“1”就是人力资源。如果没有这个“1”,后面的若干“0”就没有意义了。可见把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源,是我国…  相似文献   

11.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和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析合肥市2000-2009年间的人口承载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人口总量和人均生态足迹逐年上升,人口承载力却呈下降趋势。最后,根据合肥市人口承载力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滇池流域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滇池流域的人口离土地承载力的上限还有距离,因此各个资源环境因子承载力从小到大的排列为:水环境→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滇池流域人口承载力可分为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由于水资源严重不足和水环境恶化,目前的人口总量已超过生态承载力。第二层次:若主要通过科技手段和人文治理,使水环境恶化的状况改善,主城的自来水可供人口为438~456万人。第三层次:如果未来牛栏江和金沙江调水工程能够实施,则主城人口可以达到滇池盆地的土地人口容量500—550万人,到此土地承载力的极限后,再无人口增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苏州常住人口已达1046万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矛盾日趋凸显,人口承载力面临严峻挑战:土地资源供给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不容乐观、环境保护面临严峻形势、公共资源面临巨大压力。针对“十二五”期间苏州发展的新趋势、新问题,以及苏州人口承载力现状,我们要加大人口调控力度,创新人口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要将人口转移纳入产业转移目标,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人口转型升级;要加强企业员工管理、强化私房出租管理,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要深入开展人口发展前瞻研究,完善人口调控机制,加强对人口调控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县级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估算方法入手,分别估算了××县各乡(镇)耕地与林地生产潜力,并在此基上础,估算了该县的人口承载量,结果表明,××县理论承裁力为1608327(人),其中耕地承裁723211(人);林地承裁885116(人),若按目前人口增长率增长,则24年后亦即2013年××县人口将达到饱和,由此可见××县土地人口承裁力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教育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社会资源,对其承载力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关于资源承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育资源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概念、评价指标及测评方法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为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育承载力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重庆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初步探讨重庆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子.将主成分分析法引入重庆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选取总用水量、水资源总量、人口增长率、水资源利用率、年人均用水量、总供水量、人口总数、城镇化率、平均产水系数、万元GDP用水、农田灌溉亩均用水、人均GDP、总耗水量等13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指标的标准化和综合化处理.研究表明:通过对重庆市2000~2011年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来看,人口对水资源造成的压力,水资源的自身状况和社会经济情况是影响重庆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重庆市水资源承载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研究区域人口消费与食物生产、人类需求与资源供给间的平衡关系问题,研究土地资源承载力能为区域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文章以人粮关系为基础,建立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and Carrying Capacity Index,LCCI)模型,从县、地级市、流域三个尺度定量评价了汉江流域湖北段的土地资源现实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汉江流域湖北段不同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地域特征与时空演变格局,反映出土地资源、粮食、人口的耦合关系,为湖北省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口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统计数据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水平指标,对1990—2007年巢湖流域人口承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8年间巢湖流域实际人口规模均超出流域经济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和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容量。认为,人口压力是巢湖水质恶化、治理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为综合治理巢湖污染、制定流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提供一个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山西省人增地减的矛盾日趋突出。研究山西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有助于促进山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别从人均耕地阈值、绝对承载力与相对承载容量三个不同角度来探讨分析了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运用负载指数法对内蒙古各盟市水资源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人口数量、降水量、水资源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也不一样,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但是整体来看,除了呼伦贝尔市,各个盟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都比较高、开发利用潜力比较低,开发条件很不乐观。因此,应该从社会、经济、环境整体系统出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努力改善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