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大众传媒得到长足发展,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媒介也将其娱乐功能充分发挥。受众享受电视媒介带来的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在过度的娱乐消遣当中放纵沉溺,渐渐失去了理性的、富有逻辑性的思考能力,这一切都似乎预示着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语言将或成真。本文分析电视媒介娱乐传播现状,探究电视媒介过度娱乐化背后的原因,以期对电视媒介娱乐传播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出现,促使人们关注媒介形态的变化。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是媒介形态的物质基础和变化前提。基于电视和网络技术,数字电视应运而生。数字电视的出现,既是电视媒介在后信息时代,主动向网络靠拢的结果;也是媒介之间的借鉴和融合。数字电视的出现不仅意味着电视传播技术的变革,更是电视传媒业在内容生产、经营模式和消费方式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苗巍 《记者摇篮》2010,(9):45-45,44
电视体育新闻评论是一种常见的大众媒介传播样式,也是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电视体育新闻评论是借助电视媒介声音、画面和文字整合的特点,运用声画一体、视听结合的多样性、综合性、共享性的多元电视媒介符号,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体育赛事、体育事件、体育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人和事进行判断、分析、评价,发表意见、阐释观点的一种电视媒介传播样式。  相似文献   

4.
对电视媒介娱乐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娱乐批评 在许多学者看来,电视媒介很幸运却又很不幸。电视拥有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力,从而决定电视节目比其他媒介的内容更易走进受众的视野,深入他们的心灵,成为文化思想的助推器。电视传播可以凭借其视觉形象的直观性令语言文字传播风光不再,成为最适合营造现代观念的环境和土壤。  相似文献   

5.
电视读报节目是电视媒介选取、整理报纸媒介的新闻信息(报道或评论),以电视化传播形态进行导读、点评,将纸质媒介的深度性、抽象化与电视媒介的形象化传播的紧密结合。电视读报节目可以说是近年来电视新闻资讯类节目涌现的新样式,也是众多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6.
电视台要吸引人的注意,必须有好的栏目,而好的栏目要能引起人的长期关注,除了有好的内容外,很重要的是要有一位好的主持人。因为,电视作为视听媒介和文化媒介的载体,它的闪光处就在于声色俱全的画面。巴特尔认为,对画面的信息解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语言讯息、被编码的肖似图像讯息和非编码的肖似图像讯息。而电视中把这三种讯息连接在一起以产生传播意义的媒介者,无疑是那个向观众进行阐释的节目主持人。因此,主持人成为打造电视品牌栏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电视媒介事件与仪式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的电视传播形态,电视媒介事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仪式".本文从仪式传播的角度,探讨电视媒介事件凝聚社会、融和情感、增进团结、传承文化、确认秩序的重要仪式功能,考察电视媒介事件的仪式传播特点、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媒介传播语境决定着媒介的传播语态,选择传播语态的根本依据在于传播者的定位、传播的内容以及传播形式。电视经济节目因其特殊性而在传播过程中不时会受到阻碍,而电视家庭性的收视特征决定其必须选择恰当的传播语态。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目前中国经济媒体传播语态进行探讨与分析,并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为例,以期对于提升电视经济传媒的影响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当下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媒体市场的竞争,电视媒体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然需要加强营销传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文章以电视媒介影响传播的模式和方向为研究对象,首先立足于电视媒体发展的全过程,对电视媒介营销传播模式进行了讨论分析,随后分析讨论了电视媒介营销模式传播方向,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东方 《视听界》2008,(2):107-107
电视谈话节目包含两个要素:它的内容是主持人与嘉宾的语言交流,它的传播渠道是电视媒介。这两个要素,从两个维度上,将电视谈话节目与电视访谈、日常人际交往的谈话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1.
电视体育传播中媒介话语权的失衡是媒介传播中常见的问题,因此,电视体育传播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事件的客观真实性;构建高品位的体育文化内涵,增强体育传播的深度和价值;发挥电视体育大众传媒社会公共平台传播职能,构建普通弱势群体媒介话语表达空间;增强电视体育大众媒介传播的社会责任感,杜绝媒介传播领域在强势群体领域的极化。  相似文献   

12.
甄东霞 《传媒》2016,(12):84-86
信息时代电视媒介传播承担着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角色,其凭借意见领袖的身份参与各种传播活动.在电视媒介传播系统内部,节目主持人及嘉宾主持形成群体传播特征.通过电视媒介受众观变迁的路径来看,嘉宾介入信息传播端口.电视媒介平台体现着意见领袖角色整体和局部、统领和被统领的层次关系,体现人际交流的优势,在电视媒介的统领下各个意见领袖在不同层次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实现大众传播的有效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传播学史中,很多学专门针对电视效果进行了大量研究。笔试图在浩瀚的理论中,以四个名的传播效果理论为框架,梳理出一条明确的电视效果理论线路。这些理论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电视媒介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严卫宏 《今传媒》2011,(8):82-83
本文通过对电视娱乐节目网络传播的长期观察,归纳出了以下五个特点:多渠道和多形式的立体化传播;网络受众规模日益增大;网络互动日益深入;网络平台将各娱乐节目集中展示;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在内容合作上日趋紧密。这些结论有助于揭示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进军网络媒体的规律,为电视媒体的相关改革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文化传播是电视媒介的重要功能和社会责任 1、电视在传播媒介中的重要地位。今天的我们,被各种媒介包围着.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等,尽管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电视媒体以其形象、鲜活、直观、广覆盖、低成本、快捷化等特点,依然是目前形式最为普及、受众最为广泛、传播最为迅捷、公众最为接受的信息传播载体。据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发展传播学”(CDC)课题组在江西省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从全省受访者的接触频度看,几乎每天看电视的人接近三分之二,高达65.4%,其中,稳定观众在所有受访者中所占比例接近九成。有研究者甚至将电视的这种地位称为“电视媒介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6.
徐卫琦 《东南传播》2023,(12):14-16
新媒体和电视在法治传播实践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媒介化视角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新媒体法治传播和电视法治节目对法治传播形式有不同的呈现逻辑,在不同媒介逻辑的主导下设置了相异的法治传播重点,并且对法治材料和象征性资源有着不同的分发和传播方式,这些不仅规定了公众对法治内容特定的接收和体验方式,而且建构了不同的传播主体和关系网络,可以看到不同的媒介技术及其应用如何为中国的法治宣传教育提供可供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广泛。特别是对于6岁到18岁以下的在校未成年人而言,相对于家庭、学校教育和同伴影响,电视媒介以其特定的传播影响力对其价值观、人生观、暴力倾向等诸多方面起着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控制电视媒介的消极作用,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是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青少年教育者、媒介从业者必须严肃应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广泛。特别是对于6岁到18岁以下的在校未成年人而言,相对于家庭、学校教育和同伴影响,电视媒介以其特定的传播影响力对其价值观、人生观、暴力倾向等诸多方面起着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控制电视媒介的消极作用,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是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青少年教育者、媒介从业者必须严肃应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吴美娜  项国雄 《新闻界》2005,(5):48-49,47
媒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人的行为方式还表现在对人的思想、文化的影响,新传播技术的威力不但会重塑媒介产业,同时也会影响到依赖媒介生存的世界.本文中大众媒介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大众媒介;新媒介则是指手机、摄录机、电脑等新兴媒介以及以互联网、万维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媒介.新媒介的出现使得传播形式得以改变,人们运用媒介和媒介内容的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媒介不再威力无比,受众不再软弱无力。  相似文献   

20.
徐占品  樊帆 《今传媒》2011,(11):74-75
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哀悼活动为例,认为哀悼仪式与电视媒体的结合既是电视媒介新闻功能的客观需求,也是扩大仪式效果的必然选择。电视媒介对哀悼仪式的呈现是通过表现唱礼者、演礼者、观礼者来实现的,其中演礼者必不可少。按照对仪式进行加工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媒介呈现仪式的方式分为再现仪式和制造仪式,电视媒介一般通过传播手段和传播内容来再现仪式或制造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