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学的伦理品性是指教学在伦理维度上的品质性格。教学内容中对伦理价值的涉及与解读、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伦理风貌等因素,共同决定着教学的伦理品性。当代教学需要以特定的伦理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依据.即情理交融的伦理、动态的伦理、全面关怀的伦理。提升教学的伦理品性需要提升教师的伦理素养、充实教学内容中的伦理价值、教学方式体现出应有的伦理性。  相似文献   

2.
教学的伦理品性是指教学在伦理维度上的品质性格.教学内容中对伦理价值的涉及与解读、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伦理风貌等因素,共同决定着教学的伦理品性.当代教学需要以特定的伦理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依据,印情理交融的伦理、动态的伦理、全面关怀的伦理.提升教学的伦理品性需要提升教师的伦理素养、充实教学内容中的伦理价值、教学方式体现出应有的伦理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一个具有价值体系与价值特性的价值实体或"伦理实体",对其价值构成具有天然的内在规定性,大学治理的终极价值特征在于使个体实现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最终达到更高层次的解放。公正、自由、民主与发展等是大学治理价值体系的谱系构成。现代大学治理价值体系的生成与构建需要加强社会公共伦理建设,净化大学治理价值品性形成的外部环境;将大学治理"应然"的价值品性融通于现代大学制度之中;强化对大学治理主体价值品性的培育与提升。  相似文献   

4.
论证教学的伦理品性,需要对教学进行不同方面的审视。通过对教学进行不同层面的考察,可以发现,教学的概念、教学的特性和教学的历史是教学具有伦理品性的有力佐证。概念的对比体现真正教学善的意义,彰显教学对人性的尊重;教学的教育性、教学与道德同一性、教学的交往特性是教学伦理性得以产生的根源;丰富的教学伦理思想印证了教学的伦理品性。  相似文献   

5.
论证教学的伦理品性,需要对教学进行不同方面的审视。通过对教学进行不同层面的考察,可以发现,教学的概念、教学的特性和教学的历史是教学具有伦理品性的有力佐证。概念的对比体现真正教学善的意义,彰显教学对人性的尊重;教学的教育性、教学与道德同一性、教学的交往特性是教学伦理性得以产生的根源;丰富的教学伦理思想印证了教学的伦理品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教学的伦理缺失现象令人担忧,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未能形成和谐共振的精神状态,社会本位思想与二元思维方式是形成这种教育伦理危机的深刻思想根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人的发展、生命发展的需要。因此,注重教学的伦理品性,提升教学的伦理品位,建设教学的伦理精神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为人”的事业,是追求真、善、美的事业,教学活动也就具有了伦理品性。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道德或反道德的偏差性行为却表明教师的教学伦理状况堪忧.这就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伦理建设,不断发扬教师的伦理精神、合理的定位教学伦理角色、确立教师教学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8.
从标准视角转向境界视角看待有效教学,是有效教学评价范式的转换,这有助于提升有效教学的品位。有效教学的功利境界是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改革所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的伦理境界是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平等尊重和构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伦理规范下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审美境界是要给学生带来感觉美、理性愉悦和心灵快乐,从而发展学生的自由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从教学内容、方法、技术和过程等方面遵循和贯彻美学原则,按照审美要求可以践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9.
教学伦理品性要求教学关注学生德性的养成,反对现实的应试教育,否定单纯的知识传递。当科技发展让教学走向科学时,当知识爆炸让人们对知识笃信不疑时,教学伦理品性却渐渐迷失。在教学实践中,社会主流思想的羁绊、传统哲学思维的束缚、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侵蚀成为教学伦理品性表现的阻抗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从标准视角转向境界视角看待有效教学,是有效教学评价范式的转换,这有助于提升有效教学的品位。有效教学的功利境界是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改革所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的伦理境界是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平等尊重和构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伦理规范下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审美境界是要给学生带来感觉美、理性愉悦和心灵快乐,从而发展学生的自由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从教学内容、方法、技术和过程等方面遵循和贯彻美学原则,按照审美要求可以践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教学伦理研究主要呈现四种范式,即教学规范论、教学美德论、教学语境论和教学情感论,四种范式各有其自身的价值和限度。教学关怀论以“爱”和“关怀”为伦理导向,以“关怀关系”的构建为伦理基础,以“交往实践”为伦理模式,呈现出关系性、隐含性、专业性、开放性等实践品性,实现了对传统教学伦理研究范式的整合与超越,重构了当代教学伦理研究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
初中习作与思政教学融通,既是学生品性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思维力、道德力与创新力提升的需要。从聚焦人们真实看法的舆情价值、指向学生思维开拓的教学价值与培育学生向真向善向美之心的教育价值三个方面出发,进行思政课与习作课的融合和创新,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拓展力与道德生成力。  相似文献   

13.
建构和谐校园需要以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学校本身的正当性和校园关系的道德性,寻求和谐校园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和谐校园的价值追求应以伦理的视角建设校园,提升学校的伦理品性以及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关系的人文性;以共享价值观为核心,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以关怀为切入点,营造师生的精神家园。和谐校园的伦理特质应该从公正、团结和尊重三个方面来把握,公正和团结反映了学校作为教育共同体的文化特质,尊重则反映了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文化特质。理想的和谐校园应该是充满个人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尊重个人自由和价值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AECT’05定义中提出的伦理道德无疑为我国教育技术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伦理道德的研究理应受到关注。本文首先从教学设计内在的伦理品性、伦理学外在的实践品性以及不同伦理文化下教学设计的差异三个方面入手论证了教学设计伦理视角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学设计的实践和理论中伦理关怀的缺失,进而总结归纳教学设计的伦理诉求:以人为着眼点,以促进教学公平、满足教学差异为契入点,以构建和谐课堂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教育课程的精神关注:文化·伦理·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更多关注教学知识与能力,而忽视教师的精神成长。为确保教师质量的改善,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进行新的转向。普通教育类课程应该发生"文化"转向,以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类课程应转向"伦理"关注,以帮助教师成为具有人文伦理品性的教育者,学科专业类课程应关注"智慧"品性,以促进教师成为有教育机智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16.
技术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更多关注教学知识与能力,而忽视教师的精神成长。为确保教师质量的改善,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进行新的转向。普通教育类课程应该发生“文化”转向,以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类课程应转向“伦理”关注,以帮助教师成为具有人文伦理品性的教育者,学科专业类课程应关注“智慧”品性,以促进教师成为有教育机智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以人为核心的具有多维品性的实践活动。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地关注教学的工具性、科学性、艺术性而忽视了其伦理性,忽略挖掘教学的伦理价值及其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和人格完善的意义,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不如人意。"好"的教学是一种追求和实践德性的活动,其将伦理性视为重要属性,注重知识与道德的并重。因此,伦理性的教学是"好"的教学,它具有关怀和完整的特征。基于教学伦理的"好"的教学应通过教学环境等方式进行间接教学,以此使学生养成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伦理,是指发生在教学活动中,以师生互动为基础,指向个体生命成长的道德意蕴和价值取向。教学公平、教学幸福及教学成效等是当下教学伦理的关键话题。构建并彰显教学伦理,需要厘清效率与道德的关系,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以评价引领教学发展,将伦理内化为课堂教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教学以育人为宗旨,它所关注的应当是学习者德性养成和整体生命意义的展现,从此角度讲教学具有伦理品性。然而考察现实的教学样态,却发现教学的这种伦理品性存在迷失现象。教学奉客观知识为圭臬,形成了教学知识定位,忽视生命意义体验,从而导致教学育人品质迷失。具体表现为:盲目追求客观知识,造成了教学失衡;习惯授受式教学,造成了教学趋同。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至善"的事业。区分不同类型的教学伦理冲突类型,有利于教师正确对待各种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相同价值序列和不同价值序列的教学伦理之间会产生各种冲突,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解决教学伦理冲突的智慧和能力,唯有在"教学至善"目标指引下,教学伦理冲突的解决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