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陈璐 《考试周刊》2009,(31):31-33
《红字》通过对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悲惨生活的描写,再现了17世纪美国清教社会中妇女的处境,展现了女英雄海斯特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流露的女性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夏祖贵 《海外英语》2012,(3):223-224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红字》是一部有关女性解放的小说。小说精彩呈现了女主角海斯特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之间悲壮的爱情故事,并批判了当时的清教社会对海丝特白兰的压迫及对丁梅斯代尔的精神摧残。故事中的海斯特白兰顽强地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向往并积极争取真正的美好的爱情,崭新地呈现了一位不畏清教桎梏统治的新女性。该文试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当时的社会是怎样对海丝特进行影响以及社会影响与女性解放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纳撒尼尔.霍桑在《红字》中塑造的海斯特.白兰吸引了无数读者并在近年来引发了诸多富有新意的解读。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求以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解读,为重新欣赏《红字》提供了参考。基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础上,通过对海斯特形象的演变而挖掘小说中反女性主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红字》是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讲述了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不顾当时清教主义的束缚,与牧师相爱犯下"通奸"罪而遭受"社会公德"强烈谴责的故事.本文试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海斯特·白兰带有叛逆倾向的心理活动及其勇敢的女权斗争行为.  相似文献   

5.
《红字》的伟大之处在于海斯特·白兰这个人物的塑造,她是早期美国清教统治下的牺牲品。然而,她不畏强权,与政教合一的殖民统治进行顽强的斗争。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所刻画的一个反抗者的缩影,"一个女性主义的天使",一个期待着男女平等地位的坚强女性。  相似文献   

6.
向天华 《文教资料》2006,(30):166-167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Hawthome)的代表作《红字》一书中的主要人物关系之一就是海斯特·白兰和其私生女珠儿的关系。关于她们俩的关系,评论界历来的评论就是把珠儿看成海斯特胸前红十字的活的表征。本文将从精神分析法的角度对她们俩的关系进行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中的玫瑰往往是女性与爱情的象征。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讲述了年轻美丽的女子海斯特·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的恋爱悲剧。野玫瑰是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之一。作品分析表明,这丛在狱门旁边盛开的野玫瑰象征着美丽热情、坚韧不屈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象征着在清教统治下的新英格兰这块蛮荒异端的土地上绽放的忠贞不渝的爱情之花和芳菲清新的道德之花。  相似文献   

8.
Hester Prynne,a Rebel Against Puritanis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小说家那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书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不顾清教主义的束缚,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被视为“通奸”。本文从海斯特·白兰的心理和行动分析她作为一个清教主义叛逆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红字》的女主角海斯特·白兰(Hest er Prynne)是一位具有主体性的独立女性。母亲、异性恋爱人以及同性姐妹三种身份在海斯特·白兰(Hest er Prynne)身上浑融一体,在每一种身份里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性分别是海斯特·白兰(Hest er Prynne)构建其主体性的每一个侧面。由于尊重自己与他者之间的差异,她所构建的女性身份既有别于雌雄同体亦有别于铁娘子,而是以尊重两性差异为前提,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10.
黄盛 《文教资料》2007,10(32):25-27
美国小说家霍桑的《红字》中象征意象丰富,情节神秘,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一部关于描写一个名叫海斯特·白兰的女人的罗曼史。不过,如果我们从解构主义视角来看待这本书的话,就会发现它其实是对于作者所处年代美国白人社会的封建制和父权制的严厉鞭挞。本文从美国和欧洲、男性和女性、白人和印第安人关系进行分析对比,阐述小说中对传统的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