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区分书的好与不好,有我自己的办法.但最好的书,我想是那种不管时间地点,随便翻开书的任何一页,都可以读下去,并且读出味道来.即使你的心绪不好,也可以在阅读中忘却自我,恢复宁静.能禁得住这样读的书,古今中外不是很多.当然一些传世经典,比如<论语>、<老子>、<庄子>、<大学>、<中庸>、<史记>、<文心雕龙>等,是有此奇效的.<孟子>我试过,就不行.小说中,只有<红楼梦>有此效果.<三国>、<水浒>、<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虽是名著,也禁不住这种阅读方法.至于学者们撰写的研究性著作,欲达此阅读效果,就少得接近于无了.  相似文献   

2.
<试题研究>2002年第8期有这样一道题:如图,人从格外只能进入第一格,在格中每次可向前跳1格或2格,那么人从格外跳到第8格,可以有____种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3.
情有独钟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已与<老年教育>结缘十多年了. 有<老年教育>相伴的日子,就如同与好友谈心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感到生活是那么充实美好.  相似文献   

4.
<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一文是1999年出版的我的同名专著的前言.这本著作的内容其实可以称为"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读研究生时,就专心于<春秋左传>的研读,毕业论文是<左传人物形象论>,并完成了80万字的<春秋左传直解>一书.从<左传>人手,又研读了<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史籍.这样,对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1995年,正好广西师大出版社要编写一套以文体分类的文学史,约我写史传文学部分,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的问世,也就有了这篇前言.  相似文献   

5.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介绍了北魏时期的农、林、牧、副、渔方面的情况,因此,我们通常把<齐民要术>看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保存完整的农学巨著.虽然这样评价是确切的,但却还嫌有所遗漏.因为把它作为农学著作,就掩盖了它在生物学(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上的光辉成就.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察,从<齐民要术>中可以发现许多生物学史上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6.
<正>人需要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梦想。没有渴望和梦想的日子使我们的生命失去活力和勇气。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差一点儿掉进了安于现状的陷阱里。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北大当了老师,收入不高但生活安逸,于是娶妻生子,柴米油盐,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梦想就这样慢慢消失。直到有一天,我回到了家乡,又爬上了那座小山,看着长江从天边滚滚而来,那种越过地平线的渴望  相似文献   

7.
<正>过年,可以说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日子。我们可以在这样的日子里品到很多的味道。也许是喜庆、热闹的,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亲朋好友有说有笑地吃团圆饭;也许是快乐、充实的,因为我们可以在新年里学到一些新知识;也许是温馨、幸福的,因为家人会在这样的日子里给我们制造惊喜;也许是苦涩的,因为远在他乡坚守岗位的人们不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作为汉末魏晋时期众多文献资料汇总的集大成之作,仅仅研究<文学>篇的前半部分从"郑玄在马融门下"起至桓玄"自叹才思转退"65条,就可以具体而微地发掘出这一时期经学衰落转型、玄学方兴未艾和佛学后来居上的学术嬗变轨迹.这样新颖而有限的观察视角,说明<世说新语>文本对于学术思想研究的真实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掘.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可谓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蜂,这在学术界已达成了共识,就连广大读者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喜欢<红楼梦>?<红楼梦>的魅力到底在什么地方?笔者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很多语文教师都感慨,每次布置学生写作文,学生们都要叫苦连天,即便是给两三天的时间甚至是一周的时间,学生们交作文时也都是拖拖拉拉的。于是有的教师干脆利用单元测验的机会让学生写作文,这样,作文终于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收齐了。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该怎么办?一、作文训练的范围与内容的确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表现在一看到作文题就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写什么。学生无话可写,无感可发,究其  相似文献   

11.
每次拿起<文苑·经典美文>我都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一般吮吸着上面的文字.从<最美好的时刻>开启<灵性之思>,然后<沿着我的母亲河>回忆<那些事,那些人>,当我把<幸福放在手上>的时候,心中溢满了感动.  相似文献   

12.
独爱雨     
一直很喜欢戴望舒的<雨巷>,喜欢江南潮湿的气候,喜欢雨中那丁香般的幽怨.每次读着那一个个安静的文字.我的心灵就会感觉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漫步于戴望舒所遇见的雨巷.喜欢雨,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相似文献   

13.
去年,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的日子里,我翻阅了从战争年代保存下来的笔记本.其中最令我心潮激荡的是,1946年8月初我从<晋绥日报>上抄录的贺龙<哭向应>悼文.  相似文献   

14.
<正>今天就是你搬来的一块砖,虽然朴素不足道,却垫起了你明天的一段高度。今天是一件披在身上的棉袄,虽然不够阔气,却能挡住寒气,使你明天不会感冒。今天是拧开水龙头冲出的清水,可以濯足,可以洗衣,可以变为香茶一杯。我现在后悔了,为许许多多的今天而后悔。在灰暗的日子中,灰暗的是人而不是日子。因为在那些日子中,曾有过别人的辉煌。我曾拥有时间,却不知怎样支配时间,今天我想粗读一遍《明史》,我想了解一些植物学的知识,我想把古今皇帝与朝代的年表背下来,但我没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时,经常碰到"过圆锥曲线上一点求作切线"的问题,虽然可以用代数或几何的方法解决此问题,但是这种方法随着曲线类型或位置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不具有通性.这样不但使教师制作课件的时间加长,而且势必影响<几何画板>软件的推广和应用.本文介绍根据射影几何理论,利用<几何画板>中的记录功能制作"过圆锥曲线上一点求作切线"的一个通用方法,使用时只需在曲线上点击五次就可完成.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我读过三遍,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每次阅读我都会有新的体会.   我第一次读<骆驼祥子>,还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当时,我只是幼稚地对小说的主人公祥子表示同情,对他为了一辆黄包车而娶了自己并不喜欢的虎妞感到不屑.就因为这样,书还没有读完,就被我丢在一边了.现在想来,当时的我真是肤浅极了.……  相似文献   

17.
侯朝阳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25-27,65
在<圣经>中,审判的观念具有十分丰富而又复杂的涵义.就世俗层面而言,审判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法律裁决,这与<圣经>的律法观念密切相关;从内在的或更为显明的人神关系角度来看,审判意味着神对人类行为的回应.在<圣经>中渗透着这样一种信念,即只要人们认识到个体永远无法避免罪性的困扰.只要人们依然要求正义、善和爱,那么审判就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从<野草>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之后的心灵抉择.<野草>记叙了鲁迅在绝望和希望之中的彷徨和奋进.于绝望中抗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就是鲁迅得以不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湘妃和虞舜的感情传说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反映在今传最古老的经典<尚书>、<山海经>、<孟子>、<楚辞>、<史记>、<列女传>等六大系文献中.在西汉时期汇编的<列女传>中,湘妃故事被列在105篇传记的首位,称为"元始二妃",在发生的时间和编载的时间上都是最早的.从最初的记录开始,湘妃故事就包含曲折复杂的多层情节,具有明显的爱情因素,视为两性关系的正面典范,在中国文化中占据正统的重要地位.文章在对潇湘意象试作界定的基础上,设计出了相关问卷并对答卷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最初的创作形式是词,最早公开于1938年.为便于传播,这首词被改编成<长征谣>歌词.<清平乐·六盘山>从一开始创作时,就酝酿得比较成熟,自然天成,没有经过多大的修改.认为这首词经过多次重大修改,甚至达八次之多的学者,没能拿出足够的论据具体指出每次都作了哪些重大修改,因而这一说法缺乏充分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