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利用内蒙古2005年~2012年气象灾害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内蒙古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和雷击灾害3种类型,这3种气象灾害是造成内蒙古经济损失的主要类型,并且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这3种类型气象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暴雨洪涝和大风冰雹灾害以7月份最为严重,雷击灾害主要出现在6、7月份。夏季3种主要气象灾害高频率落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沿线和内蒙古中东部偏南及呼伦贝尔市地区,并且夏季各月份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986年~2020年期间降雹序列统计分析表明,青海省杂多县冰雹日数、冰雹灾害次数随年份推移呈现振荡减少的趋势;一年中冰雹出现在4月~10月,其中6月~9月为冰雹高发期,冰雹灾害同时也主要出现在4月~10月,其中5月、6月和9月为冰雹灾害高发期。杂多县冰雹的日变化非常明显,降雹主要发生在13时~20时,主要集中在15时~19时。从1986年~2020年杂多县冰雹最长持续时间年际变化分布特征可以看出,降雹持续时间整体上随年份推移呈显著减小的趋势;1986年~2020年杂多县平均单次降雹持续时间为7.5 min,总体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4年~2018年5~9月青海地区50站A资料和地面灾情报告资料,分五个区(青南地区、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区)统计青海高原强对流个例,分析强对流天气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特征:短时强降水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冰雹青南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唐古拉山区是青海冰雹高发区,但直径较小,主要为弱冰雹;雷暴大风青南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唐古拉山区是青海雷暴大风高发区,五道梁是极值中心。(2)时间变化特征:短时强降水近年有多发趋势,集中在7~8月,70.9%的站次均发生在16:00~24:00;冰雹近年来呈现逐渐减少趋势,极值出现在6月,91.4%的站次均发生在12:00~19:00。雷暴大风具有三峰型,主要活动在5~6月,89.1%的站次均发生在13:00~19:00。(3)对比华北和华南地区,青海高原冰雹、雷暴大风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不同于华北和华南地区,青海降雹峰值出现在6月,呈现单峰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青海湖环湖地区的海晏、刚察、共和、天峻四站1961~2008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该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湖地区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年降水量共和略有减少,海晏、刚察、天峻略有增加。大雨、霜日、春旱事件呈增加趋势,大风、沙尘、雷暴、冰雹事件呈减少趋势。气温与大雨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沙尘、早霜存在明显的负相关。雷暴与大风、雷暴与冰雹、大风与沙尘存在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5年-2000年梅州市七个县市气候资料,对大风、冰雹、雷暴和暴雨4种强对流天气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风天气年际变化明显,以4.6站次/10年的速率减少;主要发生在3月-9月,呈双峰变化,主峰在7月份,次峰在4月份。冰雹天气共发生21站次;季节性强,多发生在3、4月份,占冰雹总站次的81%。雷暴年际变化明显,以5.5日/10年的速率减少;多发生在4月-9月,呈单峰变化,最多在8月。暴雨日年平均4.4日,年际变化较大,多发生在3月-10月份,呈双峰型变化,8月最多;大暴雨发生在5月-10月,8月最多。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海北州气象灾害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对1990~2003年(其中春旱1978~2003年)海北州春旱、沙尘暴、冰雹、洪涝、寒潮、连阴雨、霜冻、雷电等气象灾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北州是气象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对当地农牧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昌都地区大风多发地丁青站1970年~2009年共40a逐日大风发生频次、平均风速等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丁青1970~2009年近40年大风日数、地面平均风速的气候趋势、周期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丁青大风日数月变化呈双峰型,月大风日数第一峰出现在5月,第二峰出现在9月,最少月为11、12月,丁青大风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6月;丁青近40a大风日数年变化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8447d.10a-1;丁青近40年平均风速呈整体下降趋势,平均风速为1.5米/秒。丁青大风频数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准8年、准10年的振荡周期,还存在着准28年的年代际周期特征;丁青年平均分速存在比较明显的准5年、准10年的周期,该周期与年大风日数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对内蒙古苏尼特右旗1961~2006年期间,每年3~5月份沙尘暴发生日数、降水量、大风天气日数及平均气温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在近46年沙尘暴爆发平均日数为7.2天,最高沙尘暴日数为22天,变化规律呈波动式下降趋势;沙尘暴爆发日数与前一年冬季和当年春季降水量呈负相关,与大风日数呈正相关,而与气温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9.
收集2007年~2016年鄂尔多斯市冰雹资料,结合多普勒雷达资料和鄂尔多斯市人工影响天气三维指挥系统,分析了55个冰雹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回波形态、45dBz回波顶度、垂直液态水含量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冰雹雷达回波多以单体和多单体存在,发生冰雹时45dBz回波顶高在7km以上。但6月份发生冰雹的垂直累计液态含水量达到20 kg·m~(-2),7月~8月份的垂直累计液态含水量在30 kg·m~(-2)以上。6月份0℃层高度多数集中在在4km~4.5km,7、8月份0℃层高度在4.5km以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我国136个气象站1956~2001年大风频数资料,应用MapInfo 5.0和Excel,研究了我国大风的空间分布特征、年代际变化、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对大风频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大风灾害的总体趋势减少,变化幅度较大.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除内蒙古和东北交界处,以及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区外,大风灾害发生频数都较小,各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下降趋势较为显著.而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对大风频数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分别有促进和阻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收集和分析2005年~2018年发生在呼和浩特地区冰雹天气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的资料和产品,得出了一些冰雹天气发生时反射率因子(R)、回波顶(ET)、垂直累积液态水(VIL)、冰雹指数(HI)等雷达产品的初步特征,利用这些特征指标指导雷达开展灾害天气的预报服务,可有效提高短时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为今后做好冰雹灾害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辛元瑜  李博 《青海科技》2021,28(2):81-83,102
利用青海省海南地区下辖五县2015~2019年气象灾害进行分析,农业气象灾害104起,主要有暴雨洪涝、冰雹、干旱、霜冻、连阴雨、雪灾.暴雨洪涝是最多的气象灾害,冰雹是次多的气象灾害;从地区分布分析,贵南县受灾次数最多,其次为兴海、共和和同德县,贵德县最少.根据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特征,提出针对性较强的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长...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32)
利用2003—2017年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和分析了锦州地区41次冰雹天气过程的气候特征,通过对物理量和雷达产品的分析,确定冰雹天气过程的物理量阈值,得出了冰雹的预报方法,确定了短临预警指标。结果表明,锦州冰雹日数年际变化呈总体减少趋势,月分布呈双峰型,日变化十分明显,冰雹天气的局地性很强,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T850-T500、TT、SSI、0℃层和-20℃层厚度、K指数、SI指数对锦州地区冰雹天气的发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利用指标叠套法进行冰雹潜势预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0~2009年阿瓦提县出现的冰雹造成的灾害灾情进行总结分析,阿瓦提县冰雹灾害主要有:频发率高、季节性强、突发性强、大型的天气过程为主的特征。特别是2005年以后,阿瓦提县出现冰雹灾害周期比过去短,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在此还提出一些冰雹的防灾减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977~2012年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大风日数、风速及风向等资料,分析了安多县近35年大风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大风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三月份大风日数最多,且大风日数随年际逐渐减少;出现大风时平均风速也相对较高;极大风速的最大峰值主要出现在1~4月份,主要风向为西风。  相似文献   

16.
利用阿拉善盟阿右旗气象站1961年~2017年的大风资料,分析了阿右旗地区近57a大风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右旗气象站各年代大风日数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年大风日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阿右旗大风日数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平均大风日数的各月分布不均匀,以春季最多,夏季次之,秋季最少。所以春季大风日数的多少对全年大风日数的变化趋势起到主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海东部两次大到暴雨天气卫星云图及产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09年6月18日下午至夜间和2009年8月17日夜间在青海东部地区发生的两次大到暴雨天气,从影响系统、卫星云图及产品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气尺度的冷空气是大到暴雨天气发生的前提和条件,两次天气过程的红外卫星云图特征不同,造成的天气也不尽相同,"6.18"过程的卫星云图呈团状,具有暴雨云团的特征,云团所经的区域出现了大风、冰雹和区域性的大到暴雨天气,"8.17"过程的卫星云图呈带状,云团所经的区域出现了大风、冰雹和不均匀的短时大到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8.
利用酒泉1961~2017年气象观测资料对酒泉雷电天气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对酒泉雷击灾害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酒泉雷电灾害3~10月都有出现,主要集中在7、8月份。雷暴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出现在11~20这个时段。根据雷暴特征,提出了酒钢电厂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9.
1951年至2010年北京市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龙腾  陈远生  燕然然  沈恬  蒋蕾  王瑛 《资源科学》2012,34(7):1287-1297
根据北京市1951年-2010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资料,综合运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法、GM(1,1)模型等方法,从不同时间尺度和层面上分析北京市降水和气温变化的规律以及未来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降水的72.5%集中在夏季,7月份的降水最多,12月份最少;极端降水指标中的1日最大降水量、极端强降水日数、极端强降水比率、最长连续无降水天数呈不同程度的递减趋势,零降水日数以2d/10a的速率递增;北京市历年的降水量以44.3mm/10a的速率递减,1994年为降水的突变年份,未来的降水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北京市下一次旱灾大致指向2028年-2029年左右;北京市历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突变年份都是1989年,而平均最高气温的突变年份为1993年-1994年和1996年,三者未来整体上都呈增加趋势,而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利用张家口雷达站(313)的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MICAPS常规气象观测及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14年8月9日傍晚出现在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区(多伦县)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天气是以短时强降水为主,伴随有冰雹、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此次强对流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冷涡、低层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负3小时变压中心及较强的层结不稳定也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反射率因子图显示系统为飑线,而在飑线中存在超级单体,径向速度图也表现出明显的中气旋特征;雷达产品分析表明,垂直液态水含量(VIL)和回波顶高度值(ET)对短时强降水和冰雹、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