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怛逻斯战役不仅是高仙芝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唐代西北战略局势的转折点。穆斯林军队的胜利中止了高仙芝常胜之师的步伐,也扭转了唐在西域的大好局面。甚至可以说,正是怛逻斯战役的失败导致了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高仙芝最后调离西域,反映了唐开天之际西域政策由扩张向紧缩的变化,这种变化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怛逻斯战役是大唐最远的一次征伐,也是大唐唯一一次与阿拉伯国家的正面交战,惜以大败收场,是大唐外交史上的重要节点,影响极为深远。作为推动大唐出兵征讨大食的一支宗教力量,景教与此战役的关系却被史家忽视。本文采用文本细读、文史互证的方法对来自波斯、拂菻以及昭武九国的景教势力,通过攀附皇权取悦玄宗等一系列活动加以剖析,从而对怛逻斯一役背后的历史脉动有个更贴切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怛逻斯之战是唐朝天宝年间发生于唐朝与大食的一场大战,史学界对于战争爆发的讨论集中在偶然性和必然性上,众说纷纭。在研究这场战争时,只有将战争还原到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中考察,才能理解和把握这场战争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世界交往思想、共同体思想等从唯物史观发展而出的重要理论成果。通过对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深入挖掘,一方面能够明确该思想提出的理论根基,另一方面能够明确其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支撑,从而有助于这一思想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完善,对于消除各文明隔膜、偏见和冲突,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多样、平等、包容发展助益甚多。  相似文献   

5.
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文明互相交流对推动社会进步始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就必须加强与外来文明的交流。同时,要想改变文明交流的自发性和随意性的状况,促使大众向自觉参与文明交流转化,必须发挥政府引导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热点概览】古往今来,中西文明的交流与冲突往往同时并存。2008,注定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份,在东方古都北京召开的奥运会,将是一场中西两大文明对话与交流的“盛宴”。所以关于中西文明的基本常识将是每一个高中生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也将成为高考常考的“热点”。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它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农业文明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  相似文献   

7.
古代丝绸之路开辟了东亚与欧洲之间联系的通途,而亚欧大陆各种文明之间的碰撞和交融又增进了亚欧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往来。不过,由于地理上的障碍和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的亚欧关系是稀疏的。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亚欧文明的社会经济水平并无太大差距,双方关系又是比较平等的。  相似文献   

8.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高度,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本立场,继承了中华民族和合文明观的文化基因,賡续了中国共产党文明观的生动实践,回应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需要,其丰富的内容体系蕴含着释放文明正能量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论、坚持平等对话与僭越文明优越论相统一的立场论、尊重文明多样性与促进文化认同相统一的方法论、秉持和而不同与文化自觉相统一的关系论,为破解人类文明发展难题、治愈各种“文明病”开出了中国处方。面对“两个大局”的交织激荡,应积极践行多边主义、搭建文明交流平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注重文明传承发展,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打破阻碍文明友好往来的壁垒隔阂,彰显人类文明的包容属性,努力构建人类文明和谐共存、交相辉映的生动局面,让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语言对其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自己的老师,教师的语言文明,学生就会文明,教师的语言不文明,学生就会脏话连篇。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易发牢骚,也会导致与家长交流时语言不文明。  相似文献   

10.
教育,使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且日益进步;交流,使教育事业得以创新而不断发展。作为人类一种古老而又弥新的文明,中华文化正是通过教育交流而得以形成、发展、更新和播衍。纵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教育交流,既有将自身现有的最先进文化推向世界的活动,亦有从其他先进的国家或民族摄取自身亟需的文明因子的行为。在这种传输与求取、播衍与认同人类新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通过种种途径一直未曾停歇教育交流活动,并且借助这种活动来逐步推进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1.
阿拔斯王朝前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题材——苦行诗,它的产生是阿拔斯前期诗歌对所处商业文化生态抗拒的必然结果。苦行诗中体现了追求来世、禁绝享乐,以苦行的方式达到灵魂的净化的思想,这些思想与商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12.
“伊拉斯漠斯·蒙得斯计划”(ERASMUS MUNDUS PROGRAMME,简称“伊拉斯漠斯计划”)是欧盟于2004年启动的欧洲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旗舰计划”,受到欧洲各国师生的普遍欢迎。目前,欧洲共有31个国家的3100所大学参与该计划。  相似文献   

13.
希腊化时期是历史上人类文明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汇合.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希腊文明由于征服者的身份而成为这次交流汇合的能动推进者,从而也使这一文明过程表现为希腊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希腊化".然而,处于被动状态的亚非土著文明却并非绝对意义上的被动,"希腊化"的程度取决于东方文明的自身选择以及文明之间的力量对比.  相似文献   

14.
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唐朝与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的阿拨斯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发生了一场战争,当时中国方面出兵三万余人,包括安西都护府的二万余人,而阿拉伯方面兵力为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四万人,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阿拉伯属国的兵力十余万,总兵力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战争进行了五天,后因葛逻禄部的反叛,唐军失败,一万余人被俘,千余人逃回安西。这场战争以唐军的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5.
“文明交流互鉴”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贯穿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实践的重要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聚焦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一系列论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世界交往理论的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理念的继承,对中国共产党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实践成就的聚成。习近平洞悉世界文明历史,把握世界发展大局,深刻回答了文明交流互鉴何以重要、文明交流互鉴是什么、文明为什么能够交流互鉴、文明如何交流互鉴的新时代命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16.
笔谈与德育     
语言交流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交流的本质特点,我们日常所获得的信息绝大部分是从语言交流中得到的。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伴随着文字的产生,出现了书面语言交流。比起面对面的话语交流,书面语言的交流有更强的目的性、延续性,更严密的逻辑性和相对的隐蔽性。在积极倡导人权、尊重隐私的当代社会,这后一点尤其显得重要。在书面语言的交流中,对应“面谈”,人们通常把“一对一”的书面交流方式称为“笔谈”。在学校从事德育工作,解决学生思想方面的某些问题,免不了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流。但是,选择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形式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陈勤 《学习之友》2006,(3):24-26
贞观王朝的强盛是中国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强盛王朝,强盛的标志不外乎国富兵强和物阜民丰,在深层文明(主要指制度和文化遗产)上做出突出建树的只有贞观王朝,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在当时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相似文献   

18.
西亚北非是文明起源形成较早的地区之一,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学科分化的影响,学界关于这一地区的研究往往以单个文明为核心,忽视了地区范围内各个文明之间不同交往关系的意义。单就古埃及文明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研究而言,学者们经历了西方中心主义、文化传播论、帝国主义理论、多中心理论的影响和转向。以大历史观为指导,以古埃及文明与周围地区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从整体上观察西亚北非地区各个文明古国之间的交往交流,可以发现各个文明或多或少与周围文明进行着各种交流,以和平的方式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也以野蛮的方式留下惨痛历史教训,和平发展繁荣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19.
"交流互鉴"是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核心观念,其目的在于应对当今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2019年的众多外交场合中,"交流互鉴"的内涵不断地丰富和加深,成为中国对世界发展所贡献的重要理念之一。"交流互鉴"表现在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认识和把握文明发展的社会性本质。而且,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策略,中国旨在树立文明交流的新典范。中国能够发扬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来保证多元文化意义下的"交流互鉴",不断挖掘内在的价值底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推进东方外交史研究,总结历史上东方国家对外开放的经验与教训,我们邀请了澳门大学黄枝连教授、魏楚雄教授、外交学院熊志勇教授、印度尼赫鲁大学谭中教授、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谢丰斋教授进行了一次笔谈。五位教授从广阔的时空背景探讨了东方历史上文明交流、融合与冲突的复杂过程,让我们看到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是一个异常曲折复杂的历史,同时我们也看到正是这些交流才促进了东方历史的整体发展。探讨东西方文明交流与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可能带来的冲击,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都是一项不可不做的基础工作。现将五位教授的笔谈整理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