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农村金融作为农村资金的最重要的来源,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任务和现实性选择,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河南省作为中国的中心地带,始终把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作为中国应对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因社会各界对与之相关的基本要素缺乏厘清,致使新型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留存不少误读与疑问。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地发展新型城镇化。积极发展新型城镇化,就要遵循“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原则,科学地认识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正确地处理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农民市民化、新型农村社区化、城乡一体化、城镇群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毋庸置疑,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乃至较长时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由之路。从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中,发现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而要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考虑从结合地方发展战略统筹推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人口"城镇化和探索融资新模式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体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经济和现代化的发展,城镇化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有力支持,金融支持在城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文章以福清市为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开展实地调研对当地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建议,以供相关政府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并将它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同时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推动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文章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视角,系统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问题,并从政策制度、经济保障、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加快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实现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县域经济的发展联系紧密.灰色关联度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潜力因子与县域经济发展最为密切,其次是公平因子、治理因子、环境因子与保障因子.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最显著,第三产业还未能真正成为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因此,须从产业结构、分配机制、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以促进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成为未来一个阶段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对产业集聚区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文章以新型城镇化为研究背景,以新型城镇化新理念为引领,在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产业集聚区发展要朝着先进产业集群区、现代功能集合区、科技创新试验区、科学发展示范区与改革开放样板区的目标实现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