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近几年许多单位的领导愈来愈重视新闻宣传,使得一些通讯员思想上、工作上产生不少压力。单位领导要求他们上稿“多多益善”,报纸要要求他们多写好稿,使他们不知如何才好。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结合实际,经过认真思考,认为通讯员在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方能适应和掌握通讯报道的主动权。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宣传与新闻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是我们党宣传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能把宣传与新闻画等号。因此,不是任何事实、任何工作都能写成稿件登报纸;何  相似文献   

2.
在调进《新生报》编辑部工作之前,我在农场担任过26年新闻干事,深知当一名基层通讯员的甘苦。一篇稿件,从采访、写出初稿、送审、修改到复写、寄发,要花去很多心血和时间。通讯员把稿件寄出后,希望报纸、杂志、电台采用,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报刊、电台能否多采用一些通讯员的稿件呢?回答是肯定的。调进《新生报》3年来,我作了如下尝试。一、多编短稿。一般来说,编辑编长稿较省事。我自己也喜欢写通讯、特写,动辄二三千字。这对一张8开小报来说,要占一块较大版面,势必挤掉好几篇短稿。因此,我在编稿时尽量抑长扬短,稿件可以编短的尽量编短,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掉,力求在一个版里多发几条。这样做,删  相似文献   

3.
日前,和几位同行(编辑)谈论通讯员来稿情况,大家谈得最多的是,有时一天就收到报道员寄给他们本人的稿件达10余篇,来稿大都附言:“领导要求此稿见报,请一定关照”,“长时间没见报压力大,请照顾用一下”,等等。而仔细看,则发现多数稿件没写好或没新闻价值。大家想编好稿,自然不顾通讯员附言多么漂亮和令人同情,对不能编发的,只能是望洋兴叹爱莫能助。长时间不见报的报道员上稿心切,特别是某阶段开展诸如营区正规化建设试点、“四个教育”试点等在本单位是“重大活动”时,领导给报道人员下达报道任务,报道员不得不向编辑“求…  相似文献   

4.
自《枣庄日报》1980年诞生至今,我几乎一直从事报纸群众工作,担负着通讯报道网络建设及通讯员的管理、培训等任务,与广大通讯员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熟知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体会到其甘苦喜忧。随着近几年许多单位的领导愈来愈重视新闻宣传,使得一些专职通讯员越来越感到困惑,思想上、工作上产生不少压力。单位领导要求他们上稿“多多益善”,报纸又要求他们多写好稿,使他们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才好。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在进一步加强对通讯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采写水平,并发挥群工部门的桥梁作用,努力沟通通讯员与其单位领导思想认识的同时,积极引导通讯员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关系,使不少通讯员在迷惘中走出误区,逐渐适应和掌握了做好  相似文献   

5.
“我原先写长稿多,用得少;近年来写短稿多,也用得少。”有的通讯员问我:“这是什么原因呢?”联系看稿情况,我认为,稿件刊用与否,关键是质量,不论长稿短稿都是一样。我翻了一些不用的稿件,粗略分析这些稿件不用的原因,归纳为10个字: 一曰“偏”。偏离方向,问题抓不准,缺乏针对性、指导性。二曰“旧”。稿件所反映的内容陈旧,老套。三曰“空”。内容空泛,言之无物,华而不实。四曰“平”。写得平淡,可读性差。  相似文献   

6.
一些通讯员私下抱怨,你们要求我们写短稿,可是你们自己的稿件却越写越长。 翻开报纸一看,这话还真有道理,君不见,但凡数千上万字的稿件,无不是“本报记者”的杰作,难怪通讯员们会有这样的意见了! 记者写稿,天经地义,而且一般情况下,记者参与采访和写作的,大都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新闻,往往需要作突出的反映。实事求是地说,要对字数进行一刀切也是不现实的,对于重大事件的写真、英雄事迹的描述,便需要一定的篇幅作保证。但除此以外,是不是也存在记者和通讯员在用稿问题上宽严有别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7.
我台曾经(2000年初)收到一篇通讯员来稿,在编辑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该稿内容很简单,说的是某乡镇领导给农民选择了农业结构调整的项目:种台湾长茄,并在某村作为任务下达。通讯员的来稿是正面报道,但这篇稿件该不该上,从何角度上?在我台  相似文献   

8.
我原在一家企业当通讯员,如今我当上了记者。从通讯员到记者,我感到关键是要完成从局部到全局的转变。通讯员报道的新闻事实,大都是一个点——其所在单位出现的人和事。所以,不论是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通讯员很难摆脱局部对他的制约。记者报道的新闻事实,大都是从面上筛选出来的典型和对面上情况的综合。所以,不论是从主观  相似文献   

9.
某报在评选优秀通讯员时,一些很少见稿的人却“榜上有名”,而那些勤奋写作、屡见报端的基层通讯员却“名落孙山”。据悉,只因“先进者”有一顶“××长”的桂冠.因而“当之无愧”。一个单位宣传报道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基层一线通讯员的写作积极性和企业良好的竞争机制。要调动手下人的写作热情,作为领导应“以功论赏”,作为报  相似文献   

10.
我初学写稿时,认为写长稿,才能说明问题,才有份量,但事与愿违,长稿登得少。后来参加县委宣传部通讯员培训班,编辑同志一再向我们讲要多写短新闻,即被人们称作“豆腐块”的小文章。我把这一经验当作座佑铭,坚持多写“豆腐块”,获得好效益。1986年初,我发现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时,有的地方大砍粮食种植面积,我立即写400宇的短新闻“调整产业结构,决不可放松粮食生产”,便于2,月17日登在《湖北日报》二  相似文献   

11.
首届“中国新闻奖”于去年秋天评选结束后,由36名专家组成的复评委就送评稿件中消息少、质量差,通讯多、长风烈的倾向,向全国新闻界同行发出了强烈呼吁:要多发短消息,减少长通讯。其实,多发短新闻,各新闻单位一直是比较重视的,编辑们也为之作了很大努力。但因种种原因,“长”风总是刹而不止,“短”风仍难成气候。《新疆军垦报》改版增刊一年来,我们要闻版的编辑有意在选用来自基层通讯员的短稿、小稿方面作了些初步尝试,颇有收益。下面谈点探索中的粗浅体会。基层通讯员常常感叹写的小稿上一版难……而要闻版的编辑却常为组版时“缺稿”而发愁。  相似文献   

12.
我结合几年来的实践,谈谈怎样做一个称职的通讯员。一、通讯员要熟悉报道要求要完成报道任务,首先要了解和熟悉新闻单位的报道要求。记得一次,我县一名计生干部抓计划生育的事迹非常感人,我将稿件写好后,寄给金陵之声广播电台,电台的一位编辑给我来信说:此稿不宜对外宣传,适宜对内宣传。后来我改投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很快被采用。从播,对报纸的每一个栏目都进行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业余报道工作的9年中,乡党委书记和乡长调换了10位。其中,有的对通讯报道工作热,有的凉。我通过三方面的努力,促使热的领导更热,凉的领导变热。现在,领导为我多写稿写好稿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9年来,我在县广播站发稿百篇以上,在中央、省、市级新闻单位发稿40篇以上,连续被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1984年10月,被河南日报社表彰为模范通讯员。我的三方面努力是: 一是服务党的中心。通讯报道工作是党  相似文献   

14.
我当报纸编辑多年,对附稿件来的信起初不重视,认为信上无非说一些“关照”、“扶助”之类的客套话。一次,一位老编辑对我说:“附稿信疏忽不得,它是编辑了解通讯员和作者写作动机的重要渠道,是对来稿的有益的补充和旁证,是发现新的新闻线索的一个来源。”他的话使我开始注意阅读附稿信。在我们报社,附稿信每天有几十封,我把这些信分成四类:第一类,诚挚的表白。这类信大都是表明为什么写稿和对编辑的期望。我选择有代表性的及时回信鼓励并提出努力方向。第二类,可靠的依据。这类信写的是稿件的一些旁证、数据、来源等,很有参考价值。我将这些信和稿  相似文献   

15.
11月 8日是我国第一个记者节。我这个新闻工作的爱好者,应邀参加了汉源县委宣传部举行的“庆祝中国第一个记者节”座谈会。县内各有关单位,电视台的记者和通讯员一行 20多人出席,宣传部副部长马军致辞,李春芬部长讲话,她要求通讯员们要紧紧围绕着党的各个时期方针政策,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报道,要有针对性,全面准确地报道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基本精神,基本思想,重大部署,重要信息。为办好今日汉源报,多写稿、写好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献计献策。通讯员在会上发言热烈,互相交流写作经验,不少人谈到,在新闻采写中的苦与…  相似文献   

16.
“上稿难,上大报、登大稿更难”,这是企业通讯员的普遍感受。回顾本人从事通讯报道20多年的经验教训,认为,企业通讯员上稿难,特别是上省级以上大报更难,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这是因为:第一,改革开放促进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大发展,同时报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文革”期间,我国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报刊被迫停刊。当时,中央主要有“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地方主要有省市委机关报支撑局面,那时,企业通讯员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篇新闻稿件,一家人像过年一样庆贺。因为报刊少,上稿的机会少,所以稿以少为贵,一旦见报,  相似文献   

17.
请留好底稿     
经常看到一些通讯员把稿子寄往报社或电台后,便把底稿扔进了废纸篓,我觉得很可惜。以我十几年的经验,觉得长期保留底稿,至少有以下好处: 第一,对照底稿与被采用稿,总结经验教训,可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通讯员写的稿件,到了编辑那里,大都要进行修改。这样,稿件被采用后,只要拿出底稿与被采用稿加以对照,就能从中找出自己写的稿哪部分是成功的,哪部分是不成功的。写作水平会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讯员聚在一起时,慨叹最多的莫过于新闻报道与本职工作的矛盾。我刚搞业余报道时,也曾为此苦恼。后来,我注意处理本职工作与新闻报道的关系,从而使通讯报道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我的具体做法是: 思想上摆正位置。作为一个业余通讯员,只有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才可能把本职工作中的“能源”转化到新闻报道中。在报道内容上,我也注意结合工作实际。由于摆正了新闻报道与本职工作的位置,因此组织上不仅积极支持我写稿,领导和同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些单位、部门召开的新闻报道工作总结会、评比会上,看到那里的领导同志重视宣传报道工作,笔者感到欣喜,同时,又听说给通讯员下达用稿指标,不由得产生一点隐忧。“新年,要求在市级报刊、广播中用稿××篇,在省以上报刊、广播中用稿××篇”,听了那个指标数,我为他们那里的通讯员发愁,“哪有那么多的报道线索、新闻题材呢?”任何工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总归不行。通讯报道工作指明任务,给点压力,这也有好处,可促使通讯员经常开动脑筋,提高通讯员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20.
给消息稿配言论.一般是稿件篇幅大言论篇幅小,通常言论的文字量比消息稿文字量要小三分之一强,常常以编者按、后记等形式出现。但在实际编稿过程中。对特殊稿子,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出比消息稿篇幅大而效果好的言论。一次,我接到工地通讯员的电话.说他们工地有一位从学校分来才3个月的大学生,利用旧汽车的底盘.设计了一种新工具,解决了将大圆钢管运进容积有限的引水洞进行安装的运输难题。次日一早,他就传真来300多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