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老爸虽然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但我一直讨厌他对我的语文学习(特别是作文)说三道四。到高二下半学期,他使出一“绝招”,许诺我写一篇他布置的文章就奖励5元钱。没办法,在金钱面前我终于挂起了白旗,写就写吧,就算是为5元钱而奋斗记得有一天,我和老爸一边进午餐,一边讨论起李白的人生态度来,我们之间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分歧,我认为李白一生恃才傲物,不能笑对人生;而老爸则不以为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今天的读者用心分析一下古人 (特别是唐宋时期 )的诗歌 ,会发现三种不同的创作境界。第一种境界 ,是后人戏谐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句俗语———“李白斗酒诗百篇”。此类实例 ,在中国诗歌史上体现于即兴作诗。“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在《将进酒》中写就的这一诗句 ,呼应该诗上面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 ,纯乎一种豪情的抒发 ;他另外的诗句如“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之类 ,更是豪情激荡。而《红楼梦》中大观园里诗社成员们的诗作 ,不温不火 ,那是一般情感的抒发。这第一种诗歌创作的境…  相似文献   

3.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一)(二)(三)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下面提供的特定环境,填写相关的古代名句。(6分)去年中秋节,我驻美使馆召开了部分留学生座谈会。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同学们的发言先后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王安石的诗句:“,明月何时照我还?”2.,一片冰心在玉壶。(1分)3.,千金散尽还复来。(1分)4.,八千里路云和月。(1分)5.知己知彼,。(1分)6.“…  相似文献   

4.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李白与酒,俨乎构成盛唐时代最具时代特征且相互勾连、难析难分的两大意象符号。年轻气盛的学子喜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非凡气势,喜欢“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淋漓快意,他们能读出李白诗歌中的狂放与叛逆,却未必能读出李白狂放深处的愤怒和叛逆背后的理想。我想,这,应该是引导学生解读《将进酒》的教学核心目标所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中国传统文人借酒浇愁的文化意蕴,学生何止是耳熟能详!那么,李白“举杯”的…  相似文献   

5.
相同的教学设计,不二的目标确立,经过不同老师的“演绎”,却呈现出完全两样的课堂,原因何在?让我们一同感受以下案例———【案例1】孙双金老师教学《送别组诗》片段(老师带着学生初读古诗,了解了大意,然后鼓励学生质疑。)生:为什么汪伦要在李白“将欲行”的时候赶来踏歌相送呢?师:我特别欣赏你这个问题。(勾出“忽闻”一词)李白是在要走的时候,忽然才听到汪伦来相送的踏歌声的。为什么早不送,晚不送,偏偏在李白将要走的时候,汪伦才赶来相送呢?(全班沉思)师:请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有哪几种可能?请四个人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好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文言诗文(30分)1.按原文填空(4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了却君王天下事,。(3),化作春泥更护花。2.按要求填空。(6分)(1)范仲淹词《渔家傲》中表达作者思乡却因未在边疆建功立业而不能还乡的矛盾心理的两句词是,。(2)李煜曾有诗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忧愁的繁多、绵延,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李白的《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古语的诗句是:“,。”3.选择题。(6分)(1)选出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相似文献   

7.
徐一凡 《学语文》2006,(3):31-31
“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是一位令人“高山仰止”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激情澎湃,美不胜收,对后人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而酒与山水,作为李白诗作中的“二难”,是我们了解李白、研究李白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8.
象征趣话     
先让我们看看下面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再让我们想想下面的事物:梅花、泰山、流水、白云等等,它们除了实指外,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岁寒三友:松、竹、梅,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它们各有什么象征意义呢?由此可见,在我们生活中,人们以象征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比较普遍的。各种花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康乃馨代表温馨、慈祥,牡丹代表富贵、羞怯,水仙代表尊敬、自爱,蝴蝶兰代表幸福、吉祥,白色百合花代表纯洁,蓝色紫罗兰代表诚实,等等。中学语文教材里也…  相似文献   

9.
十二(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  相似文献   

10.
请看案例:为“被学生问倒”叫好:有一位老师到外地执教公开课《早发白帝城》。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他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向老师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李白这首诗是怎么来的?李白的酒量有多少?李白有儿子吗?李白死在什么地方?这首诗是李白什么时候写的,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江陵是什么地方?现在叫什么?请老师给我们谈谈古体诗都有哪些形式特点好吗?李白那个时期还有哪些诗人?李白有个好朋友叫杜甫,能谈谈杜甫的诗歌特色吗?李白与杜甫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吗?我听说这是李白在被流放的途…  相似文献   

11.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是李白游历越州(即现在的浙江绍兴)时写就的。关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一载,励精图治的精神气概与博大的胸襟那是妇孺皆知的,是我们仰慕的英雄。越军威猛无比,吴国昏聩朽腐。越王神威遍神州,战士气概响云天。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此时的越国何其昌盛!  相似文献   

12.
问联赏析     
运用发问式撰写的对联,设置悬念,令人深思,引人遐想,是联林中的一大奇观。现选录几条供大家欣赏。一、一问一答式(1)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回答此处佳。(酒店用联)刘伶,古代“竹林七贤”之一,嗜酒如命。诗人李白,有酒仙之称。让这两位古今闻名的酒客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在李白的出仕问题上,都一致认为:诗人李白一生中只有两次出仕,那就是天宝元年(741)被召入京,任供奉翰林的长安三年和天宝十四载(755)参加永王璘幕府而获罪入狱、流放夜郎。据近来发现和考证,我们认为:诗人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蜀前的青少年时代,在其家乡彰明县尚有一次出仕,这就是诗人李白的首次出仕。  相似文献   

14.
以心相送     
课例:特级教师孙双金《送别组诗》师:(学习《赠汪伦》后)此情此景此人,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汪伦来到桃花潭边送别李白的感人场面。如果用几个字来归纳汪伦是怎样送别李白的,我们可以说——以歌相送。师:刚才是别人送李白,现在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送别人。(简要学习《送孟浩然之广  相似文献   

15.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第1题5分,其余每题3分,共17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每横线1分)(1)《观书有感》这首诗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两句诗是:,。(2)李白的诗以夸张、奇特的想象见长,譬如《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月和云的诗句:,。(3)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2.在下列句子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沿着秦淮河,两旁都是一些仿古建筑物,几米宽的路面上充满的人群。②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宋祖英的演唱,赢得了满堂喝彩。③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6.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句。“还”是“返回”的意思,但如果不了解写作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李白的生活经历,便会对这个“还”字的含义解释不清。游国恩等同志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由宣城避地剡中,不久即隐居庐山屏风叠,密切注视着事件的发展。次年冬,永王李璘以抗敌平乱为号召,由江陵率师东下,过庐山时,坚请李白参加幕府,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情便接受了他的邀请。不料李璘暗怀与他哥哥唐肃宗(李亨)争夺  相似文献   

17.
李白是我国唐代一位炳耀千秋的伟大诗人,他不仅写诗才思敏捷,倚马千言,饮酒也痛快淋漓,一饮千盅。因而他赢得了“诗仙”和“酒仙”的美称。杜甫评价他的诗和酒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饮中八仙歌》),“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李白爱饮酒,又爱在酒后作诗。他的相当数量的饮酒诗就是这样产生的。李白的饮酒诗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是很复杂的。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思想:(1)追求精神和个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小学语文题真难,有时连我这个语文老师乍看之下也会懵掉,小孩子们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也就不奇怪了。髴写出“铁杵成针”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角,正确答案是李白。我的学生有以下五花八门的答案:老奶奶(果然有个老奶奶)一个诗人和他的妈妈(老奶奶是李白的妈妈?)铁杵(果然是主角,无语……)铁杵和针(……汗!)髵写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角,正确答案是赵括。学生的答案:赵刮(……还算好)一个大将军的儿子(的确是……这样的啊……)孙子(我呸,侮辱孙子)朱和亮(嗯?是……“诸葛亮”么?)髶题目的要求是根据提示写成语:“蚊子找蜘蛛———…  相似文献   

19.
“李白乘舟将欲行,头也不回真无情”“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让俺搂一顿”“天生我材必有用,老鼠儿子会打洞”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李白的诗与苏轼的诗作比较,分析他们的诗的画中态。(1)诗人所处的年代;(2)诗人的性格特征;(3)诗人的“取景”视点;(4)诗中“点景”之物的区别;(5)诗中的用“色”。李白的诗像一幅幅泼墨大写意的山水画卷;苏轼的诗像一幅幅半工意的水墨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