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程琳 《华夏文化》2019,(1):49-51
正朱丽叶是莎士比亚著名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女主人公,最终为爱而殉情,实现了自己爱的追求与坚守。杜丽娘是汤显祖"四梦"当中《牡丹亭》的女主人公,因爱而亡,同时又因爱而复活,在不断的冲突当中完成了一生对于爱情的渴望。两部文学作品虽然存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基本在情感诉求这一个主要思想上两者坚持的是一种人间至情的爱情观。无论是朱丽叶还是杜丽娘,二者都为了追寻实现自己的爱情理想进行了爱的反抗,最终在生与死的转换过程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解脱方  相似文献   

2.
在中西方的情爱诗歌中,诗人对于男女间纯洁美好、忠贞不渝、欢乐幸福爱情的描写和歌颂,是基于人类自然的、共同的人性本质的特征,反映中西方爱情诗的共同点,、但由于地域特征、生活方式、民族心理性格的不同影响,中西方情爱诗歌也必然表现不同的艺术审美特征,昭示各自的爱情诗歌风貌.,中西方情爱诗歌反映彼此民族文化底蕴及旨归。——作者  相似文献   

3.
公元1年左右,奥维德出版了《爱经》,向人们传授爱情的艺术。《爱经》分为三卷,第一卷旨在告诉男人如何获得爱情;第二卷是要告诉男人如何保持爱情;第三卷则是告诉女人如何追求爱情。为了增加书的知名度和发行量,奥维德还亲自撰写了广告词:假如有谁还不懂得怎样谈恋爱,那就读一读这本书吧,书还没有读完,他就懂得如何去爱了。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初期在文学领域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宗旨就是追求人性的解放。他们通过种种文学形式鞭挞旧的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表达了他们对自由人性的向往。当时人们思考最多的是对爱情的追求。在这众多艺术形式中,诗歌是最便于用来表达这种感情的一种形式,“五四”时期许多著名的文人都留下了他们的诗篇。鲁迅曾用白话写作一首《爱之神》(作于1918年),诗中写道:你应该爱谁,我怎么知道。总之我的箭是放过了!你要是爱谁,便没命的去爱他;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 死掉。诗中透露出被封建礼教束缚了几千年的“新青…  相似文献   

5.
<正>德国诗人海涅在他的一首抒情诗中写道:"我爱过你,现在还在爱着",这优美的诗句用来形容阿赫玛托娃对古米廖夫的依恋似乎再贴切不过了。1903年,未来的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白银时代的著  相似文献   

6.
正爱情是一次邂逅,爱情是一段重逢,爱情是一份坚守。当一个接着一个九载时光的约定被兑现,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用他精准又纪实的镜头记录下的,是一段绵延悠长的爱情故事,也是一首字字珠玑的人生长诗。《爱在黎明破晓前》一场等待爱情萌发的旅程在疾驰的列车上徐徐拉开。清新可人的法国女孩儿赛琳娜为了避开一对夫妻的争吵,将  相似文献   

7.
曾思艺 《世界文化》2010,(11):20-22
《矛盾而迷恋的爱——莱蒙托夫少年时期的爱情及苏什科娃组诗》一文(见《世界文化》2010年9月刊)所说诗人对苏什科娃的爱,主要还是一个少年对一个美丽的青年女性自然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天才的少年诗人对理解自己的知音的寻觅,这种爱尽管热情,但不炽烈,更由于女方不理解自己而深感失望,因此即使失恋也不会痛彻心扉,但他随后对伊万诺娃的爱,却是激情满怀,发自心底的。  相似文献   

8.
张丽娜 《世界文化》2009,(3):20-21,26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普希金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而阿赫玛托娃则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这位女诗人以纤细入微的笔触,将女性在爱情中幽微曲折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一串串优美动人甚或凄婉的诗歌呈现在我们面前。更可贵的是,她的诗还包含了对爱情清醒冷静的思考,承载了一种独特的坚强与鲜明的自我意识,因此引得人们争相传颂。  相似文献   

9.
一 古往今来,各民族都有大量的咏唱爱情的情歌.在白族诗歌的百花园中,有一束特别耀眼的诱人花儿,那就是白族情歌.在传统的白族情歌中,主张自由婚恋,反对买卖包办婚姻,主张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爱情忠贞不二,同甘共苦,白头偕老,反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主张男耕女织,诚实劳动,反对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等等,是反复咏唱的主要内容.白族情歌是白族民歌海洋中最为闪光的部分,它集中反映了白族人民的爱情与婚姻观念和制度.  相似文献   

10.
曾思艺 《世界文化》2009,(11):13-15
普希金(1799~1837)的一位女友曾这样评价他:“在他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是他最喜欢的:诗与满足自己的强烈的爱欹。在这两方面,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对普希金的最中肯评价。在诗歌方面,普希金创作了八百多首抒情诗、数十首叙事诗,还有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诗歌乃至民族文学的基础,成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相似文献   

11.
爱与人生     
人们常提起爱,如“深深地爱……”,“爱你胜过任何人……”,“热爱故土吧……”等等。“爱”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人的各种行为上。那么究竟什么是爱?仔细想想,往往很难抓到它的实体。爱既无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行为准则。可是,人们却又很轻易地时常把爱挂在嘴上,像肥皂泡一样地源源出现,而又白白地消逝。那么,爱是不是就这样没有实体呢?当然不是。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爱与  相似文献   

12.
对宝晴感情关系的定性,学界此前主要有三说,即"友情"说、"爱情"说和回避定性的"感情"说."爱情"说虽相对稍近于实际,但仍未尽人意.宝晴之间的感情,既不能与宝黛爱情相提并论,也有别于一般正常的恋情,只不过是多情公子与痴情丫鬟之间一段带点畸形的特殊恋情.对宝晴恋情悲剧成因,流行的"阶级迫害"或镇压"反抗"说并未触及"事体情理"症结所在,实际上这涉及为宝玉择妾以及对宝玉"规引入正"问题.作为小说情节副线之一的宝晴恋情悲剧及宝晴袭恋情婚姻(妻妾制度下的另类婚姻形式)悲剧,与作为小说情节主线之一、涉及为宝玉择妻问题的宝黛爱情悲剧及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结构上两相对称,内容上也互相影映.  相似文献   

13.
爱在高三     
爱与被爱是幸福美好的,只是在高三的日子里不是那么富有诗意.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雪灯笼>这样一则故事,也许只有你看完它,才会明白一些--  相似文献   

14.
诗是有生命的语言,是光明,又是人类精神和灵魂的交响乐。它表现自然和人生,生与死,希望,信仰和爱情,甚至表现世界和宇宙。从远古至今,它不断地创新,拨动全世界人们的心弦。世界各国的语言不同,然而在世界文学的洪流中,诗歌是互相渗透的。形成欧洲文化世界的是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精神,其诗歌也是从这两大潮流中产生的。代表希腊文化的古诗,可以举出与荷马齐名的美丽的女诗人萨福(公元前7世纪),有人称她是第10位诗歌女神。古希腊神话中司文艺的女神共9  相似文献   

15.
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也为欢迎日本天皇、皇后陛下来华访问,由著名作曲家吕远先生于1987年根据日本人民家喻户晓的诗歌《九十九夜》而改编创作的表现力极强的歌剧《歌仙——小野小町》,今年10月在北京再次与观众见面.该剧以古代日本皇太子和歌女相爱的传说为素材,描述了一对年轻人冲破封建婚姻桎桔追求真挚爱情的悲剧.剧情曲折、动人.剧中女主角小野小町的母亲婵娟是日本使臣在中国收养的孤儿.该剧不仅歌颂了  相似文献   

16.
李秀龙 《东方文化》2001,(1):125-126
爱,无疑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感情;每时每地我们都可听到对人间之爱的颂扬、对人们献出一份爱心的呼唤。但我们不难看到,爱的实现却并不是人们现世生存之路的目标,实业家、政治家以至哲学家们都很清楚:历史、人类明之发展、现世利益之更大实现是不可能从爱这种美好的情感趋向中去寻求推动力量的。  相似文献   

17.
王彬 《世界文化》2010,(7):28-28
《荆棘之城》是一部以女人之间的爱为基础的作品,欲望、阴谋与爱情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背景中交织穿插,使得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8.
李慧 《世界文化》2009,(2):12-13
安徒生,一个享誉世界的童话大王,他用生花妙笔创作出许多饱含深情的童话篇章,为人们营建了一个色彩绚烂、神奇动人的“安徒生童话世界”。在这个虚幻世界里,爱情之光璀璨夺目,在爱的名义下,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相互碰撞,正义与执著、伟大与牺牲、坚贞与爱情彼此砥砺。但是,鲜为人知的是现实中的童话大师竞终身未娶!爱情,这个令人着魔的字眼留给安徒生的是无奈与伤感。今天,我们就撩开安徒生童话世界的梦幻霓裳,走进他真实鲜活的爱情人生。  相似文献   

19.
鸟与婚俗文化王建堂鸟是人类的亲密朋友,与人类生活结下不解之缘。男婚女嫁这一古老的话题,就溶进了丰富的鸟意象。"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兴起了刘兰芝、焦仲卿悲天怆地的爱情悲剧;"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表达了唐明皇、杨贵妃坚贞不渝的理想爱情...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哲学对爱的问题有着多维的探索和深刻的认识。早在春秋时期 ,儒家就提出了“仁”的哲学。《论语·颜渊》载 :“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儒家所谓爱 ,第一 ,爱有差等。“亲厚 ,厚 ;亲薄 ,薄。”(《墨子·大取》)对亲厚的就厚爱 ,对亲薄的就薄爱。爱依血缘关系的亲疏而有等级之别。第二 ,泛爱。“爱父 ,其继爱人 ,仁也。”(《郭店楚简·五行》)仁是把对亲之爱加以推广。“亲至 ,薄不至。”(《墨子·大取》)有最亲的 ,却没有最薄的 ,爱是普遍的。第三 ,诚。“诚于中 ,形于外。”(《大学》)爱是内心情感自然的流露 ,不是“作”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