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是地应力长期持续作用下引起的岩石圈的剧烈破碎变形,是地壳运动激化及现今活动断裂构造发生、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地震预测既要迅速查清前期地震发生的地点、规模和破坏程度,找出地震形成的原因,更要准确地推测出下一次地震(尤其是大地震)可能出现的地点、时间。可见地震预测不仅仅是需要有观察、测量,记录地应力形成、演变的精确仪器,更要有完整、系统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虽然该次地震的震级不是很高,但还是造成了1.8万间房屋倒塌、15万多间房屋损坏,原因之一是自建房屋的抗震能力差,文章就自建房的防震隐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地震勘探技术是油气资源,地球深部探测及工程勘察等重要的物探方法之一,而地震反演技术是地震勘探的核心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是利用采集到的地震资料反推地下介质的波阻抗或速度分布,并估算储层参数进行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一种技术方法,对储层预测,内陆深部探测及隐伏油气藏等勘探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简述了近年来的几种地震反演技术理论,并对地震反演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次,其中7级以上的地震为18~19次,而8级以上的地震平均为每年1~2次。目前,全球科学界对地震发生原理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地震预测或预报也是人类的难题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11年首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姚华建教授在地震破裂规律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攻读硕博阶段科研成果颇丰从硕士到博士,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再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姚华建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用地震面波及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背景噪声去研究地球的地  相似文献   

5.
在油气田勘探过程中,用各种地震属性来预测油气储量以及分析石油储层特征来增加勘探的成功几率是非常小的。近年来,地震油气储层预测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发展,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是地震波振幅、频率、相位的综合反映,是重要的地震属性参数。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信息丰富的特点,该技术的基础是当沉积相单元发生变化时,其地震反射特征(包括振幅、频率、相位、积分能谱、时频能量等)也必定有所变化,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把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定量地刻画出来即对波形进行分类,形成地震波形异常即地震相图。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地震波形分类技术的基本原理,一般流程及关键参数等技术环节并应用波形分类技术对涠西南凹陷沉积相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该区宏观沉积环境吻合,其结果符合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西部贵州、云南、广西和四川等岩溶(卡斯特)分布区,特殊的地震地质背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严重。本文介绍了岩溶山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特点,并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我国对地震事件对核电站的影响倍加重视,决定开展地震PSA研究,其中危险性分析是地震PSA研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本文介绍了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四个步骤:震源评价、地震重现、衰减关系确定以及危险性曲线的确定方法;分析了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和一致危险性谱,探讨了危险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危险性分析方法是成熟的,在分析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正确看待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知多少     
《科技新时代》2008,(6):113-118
Q: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导致该地区发生如此强烈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韦蒂 《金秋科苑》2011,(20):72-74
频发的地震灾害,让很多人"谈震色变"。前一段时间有网友称,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上空发现所谓的"地震云",甚至将拍摄到的照片传到了网络上,引起网民恐慌。而长期以来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干旱是地震的前兆之一,那么气候的变化究竟与地震的发生有何关联呢!  相似文献   

10.
《百科知识》2004,(5):37-37
地震是地壳急骤颤动的自然现象。根据引起地壳震动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等等。 由于大规模的地震活动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巨大的灾难,所以地震预报就成为人类减灾的重要措施。然而,就世界范围来讲,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仍是当代世界一大科学难题。首先是地震前兆的识别和判定十分困  相似文献   

11.
地震会发生连锁反应,一场地震可能是千里之外的另一场地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浅谈地震与动物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地震前,受地震孕育过程中物理和化学变化影响,某些动物会出现异常行为.但由于动物出现相同或相似异常行为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出现动物异常,并不一定会发生地震.因此,动物异常和地震很难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地球把脉     
《百科知识》2003,(11):28-29
近一时期,我国相继发生多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8月16日到21日,不到一周时间里发生5级以上地震3次,的确比较少见。虽然专家认为,近期地震活动还属正常。但是,鉴于我国是世界上大陆地壳活动最剧烈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地震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关键词     
地震速报服务4月1日起,中国地震局正式提供自动地震速报服务,中国地震台网将通过手机、网站、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向全社会实时发布自动地震速报信息。在震后第一时间发布震中位置、震级大小等地震参数,对于政府和社会公众判断灾情、启动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海上固体激光器美国海军研究局日前宣布,2014年初将推出海上固体激光器,并应用于"庞塞号"。"庞塞号"在20世纪70年代曾是一艘两栖运输船,近几年被改装成为一个高科技浮动基地。  相似文献   

15.
刘琦 《内江科技》2013,(12):135-136
地震层位标定是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和地震储层研究的基础,合成地震记录对层位标定、构造解释、储层反演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研究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合成记录标定效果不理想,甚至错误的现象,这既有理论基础和客观资料的原因,也有制作和标定过程过于简单化的问题。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应用时变子波方法、密度声波联合标定、斜井标定,以及子波提取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不仅为精细储层预测提供准确的地质模型,而且为预测薄砂层分布提供有利的保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医科大学何韵杰读者来信问,当前网络上对于地震"生命三角"持有不同的意见,那么现实地震中是否真能形成"生命三角",若可以,是随机还是有规律的?希望下面的文章能够解答您和其他读者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次强震,比如汶川地震、芦山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科学界还没能攻克地震预测难题之前,面对大地震人们能够做到的,是在地震中尽量保住自己的性命,以及震后及时、有效地救灾。  相似文献   

17.
科教新闻     
《科学中国人》2013,(5):82-83
学界就"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持谨慎态度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说,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多次震级较大的地震,但"我们只能说地球在运动,目前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地震增加"。同属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专家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年都会有一次8级以上地震,近20次7级以上地震,超过120次6级以上地震。因此,近年来多次大地震并不表明地震正在增加。还有学者认为,地震学界对于地球是否进入活跃期还在争论之中,尚未达成共识。有一种观点认为,自2004年印尼大地震以后,全球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两次8  相似文献   

18.
4月1日,中国地震局宣布面向公众启用自动地震速报服务,中国地震台网将通过手机、网站、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向全社会实时发布地震信息。有了这个速报系统,地震发生后,社会公众了解地震信息就方便了很多。但社会公众更关心的是,地震是否可以  相似文献   

19.
曾卿  吴蔚  陈明春 《大众科技》2005,(11):97-98
十万大山地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给石油地震勘探带来了许多技术难题,这也是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的原因.文章经充分认识了解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并参考该区几轮地震资料采集工程的施工方法及相关试验,进行技术探讨,寻求改善地震资料信噪比及有效完成地震地质任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汉中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之一,在此次地震中损失严重,笔者通过对汉中地震带的研究论证了汉中今后仍可能发生较大的灾害性地震通过对灾区建筑震后调查发现村镇建筑震害严重,抗震水平远远低于所需设防烈度最低要求,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汉中村镇落后的经济条件与专业化抗震设计资源服务之间的矛盾,并且这一矛盾将是汉中严峻的抗震减灾形势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