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03,(17):25-25
德国科学家日前研发出一种新型心脏起搏器,能够对植入该起搏器的心脏病患者的心律以及呼吸功能进行监测。德国一家医院于8月4日日完成了一例该起搏器的植入手术,目前病人康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脑起搏器是一种直接作用于神经中枢的人工装置,是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或精神疾病的有效手段,其工作机理是将电极植入大脑的特定部位,通过慢性电刺激达到治疗神经或精神疾病的效果。多年来,脑起搏器等植入式神经调控器械主要由美国公司生产,昂贵的治疗费用让大多数患者望而却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路明教授带领团队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创造性地将载人航天的各种高新技术、高可靠性方法应用在脑起搏器中,研制成功系列脑起搏器,包括单通道、双通道和双通道可充电脑起搏器等,其中双通道可充电脑起搏器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采用无线方法给植入体内的刺激器充电,将脑起搏器使用寿命大幅提高到十年以上。清华大学的脑起搏器技术在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单位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成功进行转化,实现了系列化清华脑起搏器的产业化。清华脑起搏器不仅打破了美国公司垄断,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而且凭借优秀的品质、更低的价格和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信任,一年多时间已在全国近50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手术1200多例次。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革新》2014,(11):54-54
12名志愿者平静地躺在磁共振扫描仪上观看英国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电影作品。另一个房间内,一名特殊的实验参与者——已经处于植物人状态16年的男性也在同样条件下"观看"该电影。研究结果显示,这名男子的大脑活动与12名健康志愿者的大脑活动极其相似,这意味着电影情节对他也产生了影响。研究者将这一结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相似文献   

4.
声音     
《科学生活》2008,(10):33-33
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郎大炮郎咸平"炮轰"中关村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称联想的研发资金还不到总营业额的1.2%,同时被点名批评的还有清华紫光、方正科技、中关村科技等。全球变暖,臭氧层空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的大脑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高级、最神奇的器官,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无法真正地认识我们的大脑。人类在对大脑的认识过程中,充满了对大脑的误解。误解1:人类大脑只使用了不到10%的空间?有科学家认为,人类大脑只使用了不到10%,即大脑90%以上都处于休眠状态,即使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精英,其大脑的开发程度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众》2008,(3):18-19
猴子大脑控制机器人1.一只叫"艾多亚"的母猴,踏上跑步机猴子头部的电子传感器2.大脑植入电极的它以稳定的速度开始行走  相似文献   

7.
12名志愿者平静地躺在磁共振扫描仪上观看英国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电影作品.另一个房间内,一名特殊的实验参与者——已经处于植物人状态16年的男性也在同样条件下“观看”该电影.研究结果显示,这名男子的大脑活动与12名健康志愿者的大脑活动极其相似,这意味着电影情节对他也产生了影响.研究者将这一结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并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家属对患者居家康复知识的需求程度,积极探讨干预措施,指导其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8月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及其家属对术后居家相关康复知识的需求程度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患者及其家属对起搏器术后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均有需求,需求度为(100%)。需求排前3位的是如何随访、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发症如何观察和预防。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家属对患者居家康复知识需求度很高,应及时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患有罕见致命疾病的儿童在北京接受了第二次干细胞治疗手术——直接针对他的大脑。 今年4月,年仅7岁的小男孩维克多·奥斯霍姆从他的家乡瑞典来到北京海军总医院,在那里.医生把500万个干细胞一次性地植入到了他的大脑中,这是维克多·奥斯霍姆第三次来中国——他在2005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并移植了1000万个干细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头脑中的一些记忆其实并不真实,而是某个"邪恶"的科学家编造并植入大脑中的,你会不会感到不寒而栗?这一幕正在成为现实!美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地在小鼠的大脑中植入了虚假记忆。他们首先将小鼠放入第一个环境中,记录下与此环境有关的脑细胞;然后把小鼠放入第二个环境中,并通过激光激活与第一个环境有关的脑细胞,让小鼠以为自己置身于第一个环境中。这时,  相似文献   

11.
急救技术的长足发展使严重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但由这一损伤引发的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的患者人数(即传统意义上的"植物人")却急剧增加.临床"植物人"的分类(植物状态、最小意识状态、闭锁综合征)存在较高误诊率,如何科学客观判断DOC患者是否还存在意识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江蓓 《百科知识》2012,(16):21-22
正凯西在15年前由于中风损伤了脑干,从此瘫痪并且失去了言语能力。神经外科医生在她大脑的运动皮层中植入了一个记录芯片,芯片上有大概100个发丝般细小的电极,用来记录大脑发出的带有运动意愿的信号,信号传导至机械手臂就可做出凯西想要的动作。通过这次实验性的治疗,凯西在15年里第一次可以抬起"手臂",端起一杯咖啡品尝。  相似文献   

13.
地球上99%的生物没有大脑,可是它们一样活得很好。所以,机器人也可以不必有大脑。"疯狂"的BEAM机器人设计者大多抱有这样的理念,因为"大脑"是昂贵的,而BEAM机器人却像低等生物一样廉价。它们是遵从仿生、电子、美学、机械的原则,从废旧电子用品中诞生的机械玩物。  相似文献   

14.
杨冬 《百科知识》2021,(25):4-7
Neuralink 是特斯拉和 SpaceX 公司的创始人马斯克参与创建的一家高科技公司,前不久,该公司的研究者通过在猴子的脑中植入一定数量的电极,使猴子可以通过"意念"来控制光标在电脑屏幕上玩乒乓球游戏.Neuralink公司在猴子脑中植入的设备可以在大脑和外部机器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这种设备被称为脑机接口. Neuralink公司使用的技术需要将设备(电极或者芯片)植入动物的脑中,因此被称为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与之相对的则是利用脑电波等在颅外"读出"脑中信息(或者往脑内"写入"信息)的技术,被称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  相似文献   

15.
人体揭秘     
人体存在“瞌睡虫”现代科学研究发现 ,人的大脑中确实存在一种能引起睡眠的物质——前列腺素 D2 。科学家曾经把 D2注射给经过充分休息的实验猴子 ,会使原来精神饱满的实验猴子很快就进入熟睡 ,而且许久不会醒来。人体中的“瞌睡虫”D2 ,是前列腺素的生物活性物质的一种。前列腺素的种类很多 ,在人体的许多组织中都可以合成。不同的前列腺素具有不同的功能 ,有的调节血压 ,有的抑制胃液分泌 ,有的改变支气管的舒缩状态等。其中的 D2 和 E2 主要存在于大脑中 ,D2 引起睡眠 ,E2 有促醒作用。D2 的生理过程是 :大脑工作时需要消耗包括糖元…  相似文献   

16.
李鹏 《今日科苑》2012,(2):67-68
在美国影片《黑客帝国》中,人的大脑中被植入电脑芯片,其思维和行动,甚至从出生到死亡都被整个电脑网络构成的"矩阵"所控制。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现在人造生命已经实现,有生物学家担心,这种情形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变为现实,未来电脑黑客可以设计出一种电脑病毒,将化学物质植入人脑,控制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大脑通常以每年约0.5%的速度萎缩;如果患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萎缩速度就会提高到1%;患上老年痴呆时,大脑萎缩速度最高可达2.5%。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基因影像学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大脑扫描数据库,该中心负责人的保罗·汤普森表示:"我们研究了改变各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美国匹兹堡大学试验表明,猴子接受头发丝薄厚的微型芯片植入大脑后,能通过思维,操纵机械手臂完成进食动作。对那些饱受折磨的瘫痪病人而言,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使他们看到生命的曙光。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人类能通过思维控制做到"心想事成"。  相似文献   

19.
正慢性心脏病患者依靠心脏起搏器生存,那么有没有大脑"起搏器",来结束精神病呢?2013年,新西兰帕金森病人安得烈·约翰逊上传了一个视频:他平静地坐在镜头前,接着关掉了自己的深度脑刺激装置,数秒后他开始剧烈摇晃,肌肉颤抖,这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几分钟后,他慢慢重新开  相似文献   

20.
正严格来说,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或者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身份证的。现代意义的身份证制度,只有短短的75年时间,始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当年,宁夏省政府制定了"居民证制度",这就是中国现代身份证的雏形。在中国古代,普通人是没有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