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站起来”与“举起来”○李德山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听了某校小学六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检查作业时,甲班的老师要未完成作业的同学“站起来”,于是,没完成前课作业的学生三三两两地低着头站了起来,课堂气氛骤然沉闷。而乙班的老师要完成作业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相似文献   

2.
最近 ,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在处理学生缺交作业时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甲老师责令缺交作业的同学“站起来” ,于是教室里三三两两地站起了好几个低垂着脑袋的学生 ,准备接受老师的严厉批评 ,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而乙老师请缺交作业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这时 ,那些稚气未脱而面带羞愧的同学都纷纷举起了小手 ,并把目光投向了讲台上正在微笑着的老师。同是检查作业 ,一个“站起来” ,一个“举起来” ,所获得的教育效果却完全不同。“站起来”有强烈的贬斥色彩 ,是变相体罚 ,不利于创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一个…  相似文献   

3.
张凯 《教书育人》2006,(8):38-38
一次自习课上,正当同学们埋头写作业,我辅导一名学生解答问题时,突然,有位男同学高喊:“老师!”我抬头一看,是一位学习成绩很不错的男同学。他正举着手。我以为他有不会的题要问,便请他继续说下去,但是没想到他站起来却说出了我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师,她总看我,使我全身不自在。”  相似文献   

4.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克服学生说英语的心理障碍
  作为老师,我们要克服孩子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开口。一个班里的孩子存在着各种差异,总会有一些孩子在老师提问时表现得很胆怯,不敢举起手回答问题。这些孩子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先天口语条件不如其他同学,有的家长在家不能辅导,这些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对说英语失去信心,还有一些孩子害怕自己回答错误会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对于存在这些情况的孩子,老师首先要表示理解。其次,我们要展现亲和力和对教学的激情,以平等的姿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给孩子们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如在一节二年级的英语公开课上,一位老教师让孩子开小火车回答”Whatcolourdoyoulike?”,第一个站起来的小月想说”Ilikepurple.”却把purple读错了。旁边的孩子有的积极地举手想要帮她回答,有的则发出了嘲笑声。这些都让小月紧张了起来,左顾右盼想要寻求同学帮忙,似乎想要放弃回答的机会。上课的老师并没有批评她,而是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她,一遍一遍地教她读purple一词。小月终于回答正确时,这位老师满脸笑容地捧着她的脸,对她表示赞许,在座听课的老师都被这位老师的耐心和对孩子的爱感动了。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对学生的亲和和关爱,营造出的课堂气氛又怎么会让孩子惧怕开口呢?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下的数学作业不应仅仅局限于成为学生与教师知识与情感交流的“信箱”,因为“信箱”充其量也就是一种交流平台而已.而老师通过布置作业来“作词”,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作曲”,如果二者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与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则能完成“一首动听的歌曲”,这要比“信箱”强许多.  相似文献   

6.
徐大广 《教书育人》2014,(10):32-32
家庭作业是巩固新知的有效手段,如果布置科学,检查及时,就会有着积极的效果。有调查显示,学生最头疼的就是家庭作业,每天下午临近放学时是最恐怖的时刻。初中新增的科目越来越多,作业量也越来越大,所以在家庭作业布置上,任课老师要和其他老师协调好,以防作业扎堆。同时,作业要有布置有检查,避免一些同学的“偷工减料”,影响作业效果。但是用于检查作业的时间又不能太多,所以可以请学生互相合作检查作业,省时省力出效果。“懒”老师教出“勤”学生。  相似文献   

7.
多次听到老师们叹息,说批改议论文时,对学生不会用事例论证束手无策:一个班四五十名学生,举的例子都差不多,而且都是老一套,比如,论勤奋必定说谁,谈锲而不舍肯定提谁,呆板到一无可看.我记得有一届的高一,上讲评作文课,忽然来了许多外地老师要听课,我那节课真不想让别的老师听,但既然大家远道来了,也就不见外.我让一个小组11个同学轮流读自己的议论文,我站在讲台前,什么话也不说,让他们自己感受.第三个同学读到“哥白尼”的事例时,已经有人笑了;到第六个“哥白尼”出现时,听课的老师已经忍俊不禁;到了第十一个同学站起来时,这个同学说:“老师,我能不能不读了,我也……”全班大笑,听课的老师也都笑起来.怎么会有那么多“哥白尼”的?我真的不明白.请想,一位教师改两个班的作文,一晚上遇上几十个“哥白尼”,有可能梦里也有“哥白尼”,他的精神能不崩溃么?  相似文献   

8.
开学初,我又接手了一个新班。该班有一个学生,平时不爱完成作业。老师用了许多方法,他还是常犯不改。与新生见面第一节课我就郑重告诫学生:“我们现在是六年级的大学生了,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合格的小学毕业生!”第一次作业,这位同学就给我来了一个“下马...  相似文献   

9.
黄曾 《四川教育》2001,(4):19-19
学生可以当同学的“老师”,也可以当老师的“老师”,课堂教学中不妨试着让学生走上讲台来当当“老师”,让学生过把“教师瘾”。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幕后组织者,教师事先给学生指定主讲哪一节课的内容,并给主讲的同学提供相应的备课参考资料,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备好课,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讲到哪些重难点问题等。总之,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思考有准备地上讲台当“老师”。 让学生过把“教师瘾”,首先,对于听课学生来说,由于是自己的同学当“老师”给他们讲课,这样相对于教师的权威讲课来说,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他们感到较有…  相似文献   

10.
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堂语文公开课,课题是《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十八课)。老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句。读了之后,很多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也一一进行了回答。老师感到这一环节进行的差不多了,刚要转到下一个环节,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老师,书上说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里的东京是日本的东京吗?”老师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不是。”并示意学生坐下,这时又一个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认为东京就是北京。老师这时有点不耐烦了:“大家注意,东京就是东京,不是日本的东京也不是…  相似文献   

11.
老师叫同学们用“发现”和“发明”造一个句子,许多同学不会造。过了一会儿,小华把手举了起来,老师请他站起来:“请小华回答!”  相似文献   

12.
下课了,老师们陆续走进办公室,办公室里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某老师,你们班的某某同学这节课又开始捣乱了……”“某某同学真是屡教不改,你看今天又错了这么多……”“某某今天又没有完成作业,我一定要和他的家长好好谈谈……”办公室的门又开了,一位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让我感动不已。上课内容是《锄禾》,老师利用多媒体营造了非常好的学习气氛。孩子们边看图边欣赏老师优美的朗读,学得轻轻松松,兴趣盎然。在教学生字“知(zhī)”时,老师先让自己认为有把握读准字音的学生来读。全班36位学生,有30位能借助拼音正确地读出知(zhī)音来,然后老师组织同桌相互读。在经历了自读、互读之后,老师又随机点了一组同学来读。第一位、第二位……一直到第四位,每个同学都读得非常准,第五个同学站起来了,她轻轻地念到:“chī。”老师一听,问道:“她读得对吗?”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  相似文献   

14.
幽默     
“这是什么形?”父亲指着长方形图案问儿子。“长方形。”儿子答道。“这是什么形?”父亲又指着正方形图案问儿子。“短方形。”儿子很认真地回答说。A记得有一次去听一年级的语文课,做课后练习时,老师叫了一位同学站起来读题,此题为“小溪流进()里”。这位学生站起后,大声读到“小溪流进括号里”。B要交作业了,老师说:“还有没交作业的‘漏网之鱼’吗?”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能明天来自投罗网吗?”C医学院某班进行口试。教授问一学生某种药每次口服量是多少?学生回答:“5克”。一分钟后,他发现自己答错了,应为5毫克,便急忙站起来说:…  相似文献   

15.
苗壮 《山东教育》2003,(13):20-20
开班会让学生自揭伤疤,迟到了可以不喊报告推门而入,课堂上学生有权拒绝回答问题,老师在办公室和学生谈话必须先给学生找个椅子……这些看上去有违“传统”的做法,都是北京市东城区一个叫做“尊重教育”实验课题组的老师们的“创造”。依照笔者的观点,“尊重教育”其实是一种能创造奇迹的较“前卫”的教育。说起“尊重教育”,笔者不由就想起了“让学生举起右手”的河北省安国市的那位教师的故事。一次,那位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无意中发现一个平日里学习很差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举起了手,但是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又一个字也回答不出来。…  相似文献   

16.
轻松一刻     
《考试》2004,(2)
“现在有一个轻而易举的工作要派你们当中最懒的人去做。”老师对站在前面的20个学生说,“最懒的同学请举手。”立即有19人举起  相似文献   

17.
学习《动物装饰——鱼》(人美版教材)时,教室的后排举起了一只小手。“你有问题?”我问道。“老师,他不画装饰鱼,他在作业纸上画F16战斗机。”有这样的事?我心里嘀咕着,示意这位同学把作业纸拿起来给我看。“老师,我画的不是战斗机,就是装饰鱼。”“你画的是战斗机形的鱼,鱼的外观就是一架战斗机,是吧?”他点了点头。“继续画。”我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  相似文献   

18.
有人在说谎     
早自习的时候,班主任孙老师检查我们作业的完成情况。孙老师说:"谁完成语文作业了?"完成语文作业的同学都举起了小手,孙老师数了一下,一共有38人。接着孙老师又问:  相似文献   

19.
绿云 《师道》2003,(5):48-48
在成长的道路上,一件看来似乎平常的事情,说不定会影响你的一生。那还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我的数学越来越跟不上,每次考试都掉在后面,我感到非常自卑。教我们数学课的是一位姓蔡的男老师,他中等个,四十多岁。有一次在课堂上,他提出一个问题,话音刚落,周围的同学就唰地一下举起了手。我当时并没有听懂老师的问题,但看到别人都举手了,我也不由自主地举起了手。蔡老师看到我举手很高兴,当场就用鼓励的口气说:“请绿云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我站了起来,头脑里嗡的一片空白,什么也不知道,眼睛发呆,蔡老师赶紧说:“…  相似文献   

20.
汤跃珍 《学前教育》2009,(11):18-19
秋游后,当老师请孩子们举手交流秋游的所见所闻时,孩子们个个都把小手高高举起,伸向老师,有的孩子甚至急得站起来直嚷嚷:“老师,老师,我……”尽管老师多次示意要“注意倾听”,但孩子们只顾讲述自己的见闻,并不在意老师的示意,课堂气氛活跃,但在“热闹”的场面下真正倾听的孩子并不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