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仍“举步维艰”之时,孙老师从“风”这个角度予以巧妙点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可能邱少云趴…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想尽了种种办法 ,从理念到实践 ,从教学方式的改变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 ,有一些“以学生为主体”就像“彩色的泡沫” ,具体表现在 :1 偏离主题不予指正《标准》倡导“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因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 ,问题的答案也不是惟一的、绝对的。但好多教师在上课时忽略了“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而使语文教学偏离…  相似文献   

3.
一、讲清知识:在诗歌发展的悠远时空间徜徉本单元按时间顺序安排了《诗经》《楚辞》《孔雀东南飞》以及汉魏晋时期的诗歌,从《诗经》到《归园田居》,跨越了从西周到晋共1600多年的历史,时空之大、形式之异、内容之广,构成了本单元的特点。要让学生亲近诗歌有一定的难度,必要的诗歌常识讲解对学生认识诗歌有极大的好处。从诗歌的发展上说,这些诗歌鲜明地描画了中国诗歌走向成熟的轨迹:从歌舞诗的合一到诗歌形式的独立出现,从集体无意识的宣泄到文人的自觉创作。了解“风”“雅”“颂”的区别“,楚辞”产生的背景“,乐府诗”的特点以及屈原、…  相似文献   

4.
9月12日《北京青年报》载:由于学生提出反对意见,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落选鄂版语文教材。该教材副主编称,学生用的教材应由学生说了算。乍听此消息,似乎觉得有理,“学生用的教材应由学生说了算”,这话将当下流行的“学生主体地位说”推向了极致。可细细品味似乎又觉得不妥,不禁要反问一句:这样做到底是对学生的尊重还是迁就?新课程改革从酝酿到实施,无疑是一场由思想内容到外在形式的革命。《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的设计、乃至学…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国青年报》连续刊登了两篇关于学生考试作弊的文章,一篇是《“考试作弊一律开除”遭遇合法性拷问》(下称《拷问》),另一篇是《学生不以为耻作弊屡禁难止》(下称:《难止》)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大学生作弊问题。《拷问》一文认为:“大学的慧眼难容考试作弊的学生。学校因考试作弊而开除学生,毁掉的是他们的未来,还有他们整个家庭的幸福,这是违背了教育的精神和目标的。”而《难止》一文则指出:“一方面是教育部严令各高校严肃处理考试作弊,一方面是考试作弊的学生前赴后继,学习成绩差的作弊求过关,成绩好的作弊争奖学金。对作弊…  相似文献   

6.
李吉林(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非常鲜明地提出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纲要》不仅提出了鲜明的培养目标,而且从“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等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7.
一位老师在教了《指南针》一课后,问学生:“指南针有什么用?”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指南针能指明方向。”一句话就完了,老师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但是如果换个角度,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人,在哪些方面需要使用指南针?”使学生从天空想到大海,从海面想到海底,从沙漠想到原始森林;  相似文献   

8.
我发现有的阅读教学课愈来愈“多情”。这儿的“多情”指的是阅读教学课正在被一些“学科”包围,不少阅读课上成了“风光民俗课”、“地理常识课”、“戏剧表演课”、“多媒体展示课”……语文课程虽然具有综合性,但仍然有自己的学科特征。学科一旦失去其本质特征,也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下面,我们先看两个“多情”教学案例,从中或许能看出这种“多情”教学的样态。例1:课题《碧螺春》课前准备:鼓励学生广泛收集有关茶文化方面的资料。(上课前,学生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上街购买VCD,借来录像带,还有的学生从《茶艺》、《茶经》等书上…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一贯重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问题.他1964年2月《在春节座谈会上的谈话》中指出:“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同年3月在《对“北京一个中学校长提出减轻中学生负担问题的意见”的批示》中又指出:“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1965年7月在《对“北京师范学院一个班学生生活过度紧张,健康状况下降”材料的批示》中指出:“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同年12月《在杭州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指出:“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身体也搞坏了,  相似文献   

10.
1 激趣培情审课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教学《可爱的草塘》初,先演示《五彩池》、《趵突泉》等文的投影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课文所描绘的秀美景象,唤起热爱祖国的情感。接着让学生观赏《北大荒自然风光》电视剪辑片。学生观赏后,师生问答:“从画面上看到什么景象?”“长满芦苇草的草塘。”“草塘的景色美吗?”“塘  相似文献   

11.
《论语·雍也》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学生乐学《小珊迪》文,宜据学生先睹为快的和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把激乐焦点集中在最末小节,要学生改写其中的“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也不能不深受感动”这句话,并从和原句的比较中知晓:“直到今天”(延续时间长);“谁”(泛指所有读了这个  相似文献   

12.
从1998年开始,我每接一届学生都要进行一项“传统写作”:《感悟亲情》。我先把追忆已故父亲的一篇纪念文章《一杯薄薄的思念》读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课后温习一下朱自清的《背影》和日本作家粟良平的《一碗阳春面》。我还推荐傅大琳的诗作《梦话》给学生:“你睡着了你不知道/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妈妈小时候也讲梦  相似文献   

13.
一、“儿童音乐剧”形式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崭新理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从社会生活、学习经验中构建智慧、技能,是尊从了学生认知的规律:过分强调学科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是违反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到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的需要,校长仇忠海先生提出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指导思想。校园文化冲破书山题海的阻碍,“热”了起来。从初中的口才训练到高中的论辩艺术介绍,从“种子”文学社、影视评论组到学记团、法学团;从“英语角”到英语演讲;精英辩论赛开展了,心理知识小品会演成功了,“地学科普站”挂牌了……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才干。《种子文萃》《流星雨》《七中学生导报》《校园快汛》,校园学生刊物洋溢着青春气息,良好的校园文化氖围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种子”文学社自1995年11月以来,有20位同学在《中学生知识报》《中文自修》《当代学生》等市级报刊上发表了50篇文章,其中有些文章在中学师生中引起过一定的反响。  相似文献   

15.
人们说:《立体几何》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俗话说:“教学有方,但无定法”。“方”与“法”应成为我们克服“难”字的武器。拿“平面的基本性质”一课来说,内容并不复杂,但它奠定了立体几何的理论基础.从学生方面来讲,是学生的认识从平几到立几的第一次考验。 为上好这堂课。笔者认为:应该力求“活  相似文献   

16.
学生学习古文时,从难易程度上看,常接触下列两类词语:一类是明摆着的“拦路虎”,如《黔之驴》中的“阚、《狼》中的“尻”、《李愬雪  相似文献   

17.
2月份:参观校办《守则》画廊;教唱《守则》歌;开辟“《守则》学习问讯处”专栏,组织学生进行《守则》方面的知识问答。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守则》条文的记忆和理解。3月份:重点抓《守则》第一条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的感情。活动形式:听《伟大的祖国,我爱您》的报告;看《伟大的祖国》画展;开展“祖国山川多美丽”的郊游活动;进行“为祖国大地献上花衣裳》的植树种花活动,并评选“植树种花模范少年”。4月份:重点抓《守则》第二、三条的教育,促进学生心向四化,勤奋学习,积极锻炼,力争“三好”。活动形式:举行“四化需要我争三好”的  相似文献   

18.
老师:“老师”原是金元时代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谓。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后来,“老师”就成了专指学生对教师的尊称,并一直沿用至今。先生:“先生”原为古代时对老教师的尊称。《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管子·弟子职》:“先生既息,各就其友。”《孟子》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后来,“先生”就成了人们对教师的尊称。西席:“西席”之源于《称谓录》卷八:“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本课在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到处有水》这两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水是怎样的物体》,由于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利用“眼”、“耳”、“鼻”、“舌”、“手”等感官认识物体的方法,所以认识水的性质时,已有一定的能力。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本课通过观察、尝试、比较、研讨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央民族大学李耀宗教授一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李老师,您在报上发表了《呼唤考献学》以及您对一些“启名公司”利用《易经》等传统文献敛财的看法。最近,媒体接连传来少年弑母、生母戕婴等咋舌新闻。这些都涉及我们民族的素质问题,请您从传统文化视角,谈谈素质教育。教授:题目太大。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即所谓“文以教化”,包括“文治”和“教化”,是讲以文教施政治民,对民众“素质”文而化之。半个世纪前,我在私塾里受过传统的“传统文化教育”;而今,又给研究生讲《中国传统文化学》。不妨谈点体会。学生:您先谈谈“素质教育”的意义吧。教授:我认为,从两个文明建设讲,在社会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