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视会终结吗?这是伴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而浮出水面的一个问题。事实上,新媒体时代可能带来的不是电视媒体自身的终结,而是传统电视传播模式的终结。未来电视的传播将不再是基于频道和栏目(节目)的单向线性传播,而是基于碎片化信息的、由电视媒体及其观众两大主体共同完成的多级传播。  相似文献   

2.
闫林 《中国记者》2012,(2):66-68
1.制播模式的变化传统电视过去一直是面对单向传播渠道的一次性生产,点对面的单向传播.面对多样化的新媒体形态,尤其是日益增长的互动需求,这样的生产传播模式很难适应全媒体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正在对传统广电传播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和冲击。本文立足新媒体的特点和传统媒体的弊端,以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蓝本,从传者、受众、内容、渠道和效果等传播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线索,来观照新媒体与传统广电在传播模式上的创新点和结合点,从传播模式角度探讨新媒体对传统广电传播的影响和改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11,(7):21-21
在传统电视媒体主导的时代的传播,很多品牌通常的传播模式是,选择电视媒体进行大量的广告轰炸后,便守在销售终端等待消费者到来,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在到终端来之前,已被新媒体阻断或改变了路线,特别是具有碎片化时间植入、随时随地可见性、冲击力更强的数字视频新媒体,  相似文献   

5.
李艳  王燕侠 《新闻前哨》2009,(12):69-70
传统的电视传播模式中,传者将信息传至受众,传播过程就结束了,受众与媒体之间不可能交流,传者与受者是单向的传播关系。这种模式使“传”“受”双方明显处于主动与被动的不平等地位.受众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传者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反馈。随着传播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受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相反.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份报纸而言,是新闻从业者占主导地位,还是读者占主导地位?在传统的办报模式下,报纸是由新闻从业者独立采编完成,然后由读者被动接受,这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因此新闻从业者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数字传播时代,媒介的汇聚让即时的视听信息传播功能不再为传统的电视终端所专有,渠道的融合和信息接收终端的功能趋同让视听媒体竞争呈同质化趋势.本文认为,电视媒体与新兴视听媒体的竞争实质在于各自传播特性的竞争,数字化浪潮中的视听信息传播竞争也必将走向传播差异性竞争之路,电视媒体需要在传播特征与内容的深度结合基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化,新媒体概念迅速兴起。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媒体而言的,主要包含数字电视、网络媒体、数字杂志和数字报纸等新兴的媒体。在这一背景下,时事新闻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在传播过程中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摒弃原本单一的传播模式,实现差异化传播。本文从时事新闻差异化传播的内涵与原因出发,通过对新媒体场域下时事新闻传播现状的分析,探究时事新闻差异化传播的路径与方法。期望能够对当下时事新闻的传播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模式。本文借助于"混沌"理论尝试建构新媒体环境下新型的电视传播模式,提出"细分受众、实时传播、主持引导、内外互动"的电视传播新模式——"混沌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莹  杨艳 《传媒》2016,(3):87-88
本文在对微电影的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及传播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微电影在现代社会中承担着多向传播功能,是一种多向交互传播模式.为加深对这一模式的理解,本文从微电影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鲤 《当代传播》2014,(2):67-68
本文通过分析电视媒体跨平台传播的现有尝试和可行路径,提出SoLoMo趋势下我国电视媒体跨平台传播的三种模式,即构建用户关系与维系模式、基于定位功能的渠道模式以及借船出海之手机电视模式,以期为电视媒体与移动互联媒体的跨界整合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阿敏 《视听》2022,(4):179-181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诗歌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文字传播模式,以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呈现出渠道多样、互动增强、成本降低、传播范围广阔的传播特点.在新的传播平台上,诗歌传播的路径也在不断革新,诗歌文本被制作成音视频投放在新媒体平台或被搬上电视荧屏,以节目形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诗歌,阅读诗歌.藉由新媒...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突  相似文献   

14.
晨曦 《东南传播》2014,(8):97-99
在新媒体[1]彻底颠覆传媒业态的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正逐渐打破思维、行为的惯性,在运作模式和内容生产等方面主动适应新的行业格局。如何实现小型电视纪录片的最大生存可能?本文所分析的《今日体育档案》节目(至今仍在播出)在制作理念上具有一定的突破性,较大程度实现了电视节目的"跨域传播"。[2]所谓"跨域传播"是指在新媒体背景下,由于多种终端介质的存在,内容生产和传播者(媒体)对某一内容进行横跨式的生存和传播。笔者试图通过《今日体育档案》的实践与探索来说明:电视节目的生存空间已不再局限于"跨地域"传播这种横向的广度,它更应具备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跨越,能在各种终端传播的纵深发展的可能。此外,小型电视纪录片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努力方向,或将是实现传者与受者对节目进程的"共同控制",[3]即:传者与受者双方均在传播过程中发挥作用,对传播的内容、方式、方向等都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刘丹 《东南传播》2014,(12):4-8
数字技术改变了人类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和传播模式,也改变着人们获取内容的渠道,手机由最初的通讯工具变为集娱乐、学习和社交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媒体终端。随着Wi Fi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手机电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论文从MPA模式(mobile phone appropriation)出发,根据受众的群体特征,着重分析手机电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障碍和制度障碍,考量手机作为一种常用媒介终端应当如何与电视终端无缝连接。只有当手机电视突破技术与制度的藩篱,最大程度上满足使用者对于"电视"的高清、流畅等特点的需要,才能实现其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刘娟 《新闻传播》2005,(11):44-46
网络电视实现了电视与网络在传播模式上的强强联合,具有与网络或电视完全不同的传播文化结构。首先,发散性传播方式促使了传统电视受众线性思维解构;其次,网络与电视单传播语境界线的消解,使同域或异域文化圈中的不同文化的交流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一类传播文化形态;最后,多媒体技术使传统电视的大众文化特质进步向传播文化方向发展,令传统传播文化的公信度、厚重度呈弱化趋势,使网络电视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了阴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全媒体时代,传播更加强调用户创造和互动交流,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开始转变观念,与新媒体的关系由竞争变为合作。传统电视媒体在新媒体传播方面不断地探索,精准定位用户,拓宽传播渠道,使自身达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以江苏卫视《一站到底》利用视频网站、微博和官方授权游戏三种不同新媒体渠道进行传播的现状为基础,从受众、影响力、传播价值、营销、电视节目产业链等多方面对其传播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史剑辉  龙耘 《东南传播》2011,(11):18-20
随着技术的进步、运营模式的完善,手机电视传播内容进一步融合化、交互化;传播渠道更具交融性、选择性;接受终端日渐多媒化、便携化;消费群体更具自主性、多元性:进而形成了强大的融合力,必将推动其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激发其传播效能。本文基于媒体融合、媒体生态视野,通过考察手机电视生态环境、技术进展与运营模式,试图探析当下手机电视产业发展的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卢锋 《视听界》2004,(6):48-50
从心理学的认识一致性理论发展而来的互向模式,对我们深入认识和改进目前的科教电视传播现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互向模式启示我们,在科教电视传播中,既要充分发挥“精英阶层”的作用,也要发挥公众的作用,而且要促使传播进一步改变传播理念,即从科普的“单向传播”向科技传播的“双向互动”转变。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媒介环境日新月异,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渠道霸权",更体现了去权威、包容性的大众文化和草根精神,模糊了信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传播方式的不同,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新媒体科技在互动性上的完善,使得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参与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与拓展。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已经无法对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