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改版,对于办报人来说,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通过适度改版以应对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保持报纸新鲜活力,已成为编辑人员的"必备功"。尤其在年度转换、报纸扩期增版、编辑人员调整之时,编辑部通常会采用版式调整等方式来达到出新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空军报》扩期改版过程中的具体实践,谈谈整体重组思路在改版中的实际运用操作规律。  相似文献   

2.
在同类报纸开始细分受众的新闻竞争中,《楚天金报》最先关注白领阶层,并于2002年开国内报纸之先河,率先推出"阳光白领"新闻版。作为一个特色新闻版,"阳光白领"独辟蹊径,关注白领人群,关注高端生活,在引领时尚潮流、倡导积极向上的都市生活及理念方面,彰显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2010年3月18日,《楚天金报》进行新一轮改版,  相似文献   

3.
朱广盛 《新闻通讯》2014,(11):62-63
每届世界杯报道无疑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新闻战争。2014年,在报纸进入"全面衰退的临界点"的时候,巴西世界杯无情地将纸媒的软肋暴露无遗。但是,仍有许多新锐报纸在大气候"逼"和小气候"抢"的双重压力下,一如既往地做出了自己的积极探索。作为地市级媒体的《扬州晚报》,试水全媒体报道的策略与其他报纸所见略同,但在实践中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内有影响的省级党报,《新华日报》不断改进自己的办报思路,注重从内容与形式上有所突破,体现出鲜明的风格与个性。2007年3月《新华日报》以"高度、贴近、开放"为理念进行改版,报纸内容格局和版容版貌出现了新变化,专家学者称改版后的《新华日报》"格调高雅,  相似文献   

5.
<北京娱乐信报>于2007年8月1日改版不到三个月后又于同年11月27日再次改版,由专业类娱乐报纸改为综合类地铁报纸.总体看来,改版后的<北京娱乐信报>具有适应地铁读者的特色,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6.
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自1995年12月1日改版以来,报纸质理得到很大提高,上上下下都比较满意。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说:“新华日报改版后,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做到了扬党报之威,融晚报之长,改版是成功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的一份材料肯定了新华日报的改版,认为改版的报纸“面貌一新”,“信息量大、短新闻多,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很多读者也投书报社,对改版大加称赞。 最近,新华日报总编辑周正荣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介绍了报纸改版的思路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6月16日,"微改版"后的《南方都市报》摆上报亭,成为今年传统媒体"改版潮"中的新一员。从《新京报》到传统门户腾讯网再到《南方都市报》,与前几轮纸媒改版"综合大报化""报网互动化"的"大口吃胖"不同,本轮改版更多的是给自己"瘦身",为用户"转身"——这背后隐含着内容产品的工业化思维。如果工业生产所蕴含的效率性、标准化、用户导向,能帮助传统媒体打破"屡败屡改,屡改屡败"的怪圈,何尝不可一试!  相似文献   

8.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日起,无数马克思主义者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让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在中国传播开来。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重新出版,并于1942年6月改版。作为解放区的一家党报,它履行着政府赋予它的责任,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本文主要分析了1941年和1943年的《解放日报内容索引》,回顾改版前的《解放日报》与改版后的报纸的社论、时评,并看他们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  相似文献   

9.
2002年8月6日以来,南方日报六次成功改版,持续地积极推进新闻改革、报纸改革,用现代报业的运作机制和办报理念整合优势资源,坚持不懈地推动党报走向市场、将报纸做大做强,为全国党报改革探路。六次成功改版,使南方日报从内容到版式、从报纸采编到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新闻     
◆美国华裔报纸改版“小型报”面世由华裔方家经营的美国《旧金山观察家报》5月16日正式改版成为“小型报”,以全新面目和读者见面。该报负责人方李邦琴女士表示,改版主要是为这份有130年历史的报纸注入新活力,使之赶上时代。据称,《观察家报》是美国第一份由大报改变成小报形式出版的报纸。方李邦琴称是受了《纽约邮报》、《芝加哥太阳时报》等多份成功的小报的启发才决定改版的,此次改版的成功是累积了第一次改版失败的经验,又经过三次试版而成。改版后的报纸力求令读者方便易读画面清楚,简单扼要。另外率先采用封面封底倒装式印刷…  相似文献   

11.
2004年2月10日是重庆日报新一轮改版的第一天,打开报纸犹如春风拂面,使人感到新奇、清新,改版引起读者极大反响。  相似文献   

12.
任琦 《传媒》2013,(1):38-40
改版,对于身处转型社会的我国报业来说,已是一种常态.但是,回首2012年,从2月6日《北京晨报》改版开始,《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广州日报》《楚天都市报》《湖北日报》《华西都市报》《深圳晚报》《生活新报》《都市时报》《山东商报》等一连串的报纸都出现在改版名单上. 这些报纸何以在2012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改版?集体改版潮的背后说明了什么?报业改版的方向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改版已成常态 2015年10月12日,《南方都市报》宣布改版,该报于2014年6月、2015年3月已两次改版.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改版三次,在我国报业改版史上实属罕见.仅仅过了一天,10月13日,广州另一知名报纸《羊城晚报》宣布全新改版,《羊城晚报》上一次改版是2014年元旦.在2015年改版的不止这两家:10月26日《重庆晨报》改版,10月8日《今晚报》改版,8月《三湘都市报》改版,7月《河南商报》改版,6月《都市消费晨报》改版,5月《楚天都市报》改版——该报宣称从2012年开始每年一大改,3月《北京晚报》改版.  相似文献   

14.
田高 《新闻窗》2014,(5):60-60
一、要不要改版和如何改版从2013年11月份《黔南日报》开始改版: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反衬内容,报社采编人员和视觉编辑竭尽所能,就是要"让报纸好看一点"。在宣传上紧扣地方党委政府大事,作全景式报道,例如黔南州委十届四次全会、全州"两会",以特刊形式作深度解读,定位准确,内容丰富。在报道内容布局上,条块细分,提倡短文,图文并茂,充分体现了改版后的新做法、新思考。其次,采用大幅图片,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让人耳目一新,好比一道菜换了做法,瞬间浓香扑鼻。再有,通过对一连串大事的报道、评论,亮明了观点,启发了读者。比如:图说"一圈两翼"、棚改进行时、记者走基层等栏目系列报道,都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2009年5月18日,城市信报正式改版登陆青岛. 城市信报刚改版时只有20余位记者,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刚毕业的学生.在新记者培训中,领导曾对我们说过,我们要改版落地的报纸将是一份与同城媒体风格完全不同的报纸.无论从版式、内容还是写作的表达方式,都将有异于其他报纸,文无定法,你们可以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写作,原生态地表现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6.
改版半年,政治报道在新一轮改版推动下创新转型,时政要闻成为报纸最大的版块,值得回顾和思考的东西很多。下面,我主要围绕"三大战役"谈谈得与失。"三大战役"是指元月的省两会报道、3月的全国两会报道和6月的省十次党代会报道。这三大战役都是在社长、老总直接领导下,以政治新闻中心为班底,融合要闻、出版、摄影、策划、区域、武汉、时事等部门同志一起打下来的。省十次党代会报道还抽调了楚天都市报摄影记者增援。这3次报道即便不包括会前预热报道,都规模宏大。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9月1日,《沧州晚报》焕然一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沧州日报、沧州晚报今年都对版面进行了全面改版(沧州日报6月份完成了改版)。改版后的沧州日报、沧州晚报栏目设计更加科学、规范,更加适合各个层面读者阅读;图文并茂,让读者更加直观的了解文章内容,大大增强了可读性;反映基层群众生活的新闻更多了,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群众。"两报"改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品质至上,精耕细作新闻报道报纸是新闻纸,报纸品牌建设的核心,在于内容竞争  相似文献   

18.
湖北日报改版已满十日.如凤凰涅椠,全新蜕变。其中标题的变化又是这次改版最大的亮点之一.可以用“短、新、活、美”来概括。标题是文章的灵魂,报纸的眼睛。  相似文献   

19.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市党报如何进一步提高宣传艺术,增强报纸的吸引力、感染力,做到让党委政府放心、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就是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报纸改版。通过报纸改版,进一步明确办报定位,组织引导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采写出有思想深度、充满时代气息、鲜活具体、生动感人的新闻作品;通过报纸改版,进一步明确办报思路,  相似文献   

20.
贴近读者     
报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拉近了读者和报纸的关系,宣传报道的内容离读者愈来愈近。特别是近年来,报纸的改版、扩版、不仅增大了信息量,加强了报道深度,而且在内容上不断创新,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和贴近性。作为我省唯一一张面向农村的综合性报纸,《河南农村报》自1997年9月1日更名改版以来,版面内容不断创新,坚持指导性,突出实用性,加大服务性,增强可读性,愈来愈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和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