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课堂上学生群情激奋,可以说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自以为这节其他教师认为掌握得不好的课,自己上的效果却是很好。可是,学生的作业情况表明却恰恰相反。于是,我不得不认真地反思:自己的失误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所谓教学高潮,是指教师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有情感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一般说来,处于教学高潮中,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应是敏感而强烈的,学生的意识处于异常“觉醒”和高度兴奋状态,并富有创造的激情和成功的体验,于是,学生便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识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创造“动”的氛围、“动”的条件、“动”的载体。教师的“动”是为了学生的“动”。不能只顾自己“动”,而让学生被“动”,而应师生互动,特别是生生互动。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让自己的舞台变得精彩?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运用电化手段,激发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著名教育家乌申斯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倡导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要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举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从新课改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以前的教学行为,最终给自己在新课改中的历史教学做了一个定位,即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一个充满爱意、尊重个性、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才是一个富有活力、充满和谐的教学课堂.新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学习行为习惯、求知理念、学习要求以及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当相机而动,及时变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行为就是密切的合作行为:这就要求创建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理解、信任、尊重学生的学习欲望+宽容,尊重,不只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感受学生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7.
赵金山 《农村教育》2005,(11):45-47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维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作文课,无非是教师布置一道作文题,或命题,或半命题,或材料,作一些提示后就让学生写,写完就交上来,然后教师去评改,最后发还给学生。其中虽有创新,但有一些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看似热闹,实则空洞无物,在教学理念上并未有彻底的更新。长此以往,作文课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不仅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作文水平止步不前,教师也失去了上作文课的激情。如此恶性循环,怎不让人心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笔者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认为作文教学贵在一个“活”字,没有条条框框,没有束缚,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怎样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活"起来?一想到这个问题,不禁让我想起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引进"活水"?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激"活"课堂氛围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是一块激情燃烧的阵地,激情四射的课堂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  相似文献   

10.
许广成 《林区教学》2010,(11):41-42
课堂教学要生活化,要适应学生阶段性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学生真情流露。教师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真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是一个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尊重、爱护学生的表现。真实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石,只有这个基石牢固了,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建设好。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求知"的方法,这样可以达到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换取最佳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发展,必须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动手实践、去发现、去探求、去总结规律,师生共同参与、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学生能够得到最佳发展。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只有做好以下几方面才能使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从更借助学生心态资源,增强教学活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自已的工作实际,探讨了教“活”历史课堂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这给我们新时期的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新时期的教育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做到以生为本,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收获知识,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使学生实现全面提高。那么,作为小学学科中的美术学科应该怎样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让数学作业批改“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业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应该包括完成作业和评价作业,这两部分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完成作业固然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评价作业也应该让学生参与完成。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把学生完成作业与评价作业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分割开来,形成了学生做作业、老师批作业,学生完全依赖教师对自己作业质量做出评价的状况。结果是学生既缺乏对作业质量给予自我评价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解释与应用,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直观手段创设情景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手势、表情等设置情景,便于学生明白句子的意思和使用场合,同时这些直观手段也有一定的观赏性,能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学“pen,pencil”时,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文具;在学“apples,bananas”时,请学生带来水果;“过生日”时,准备蛋糕和水果,教室里拉起彩带,营造“生日Party”氛围;表演对话时,学生带上头饰,穿上合适的衣服,像围裙或领带,使其更加接近所扮演的角色。又如,在教学服装类单词的一堂课上,我特意让每一个学生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用已学的单词描述自己展示的衣服,开起了一场别样的服装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在教学中常为这样的情境所困扰:请学生说说课后思考题,学生一边用期望的眼神望着我,一边悄悄拿起笔,准备记录。很显然,这是典型的被动式学习,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当我再一次打开书本,准备备课的时候,我问自己:“如果不按照以前的思路,我该怎么设计教案?”对此,我作了以下尝试。在准备《三棵银杏树》这篇课文的教案时,我围绕一个“读”字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一读,明白课文叙述了银杏树的什么;二读,明白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三读,体会自己喜欢的句子;四读,找找自己还不明白的地方。我按这样的设计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上“活”语文课,使学生觉得听课是种艺术享受,教师就应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把握住课堂的四环节。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活学活用的境地。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自主,鼓励创新;应广闻博采,引进“活水”;应精心设计,优化思路。这样就能把课堂上“活”,把学生教“活”。“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这给我们新时期的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新时期的教育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做到以生为本,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收获知识,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使学生实现全面提高。那么,作为小学学科中的美术学科应该怎样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