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时代,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推动下,“融合”已经成为世界媒体业的主要特征和趋势,其对国际传播的影响和渗透作用也日益明显。作为世界媒体业的一部分,我国国际传播的各个环节也正面临这一趋势,需要我们密切予以关注并对我们的国际传播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正在对外传播领域内,突发事件传播方式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对外传播领域内各种突发事件的传播也越来越具有移动社会化传播的鲜明特征。即,在对外传播领域,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沿着社会关系网络进行传播已经成为突发事件传播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对于那些进入公共视野的突发事件,传统大众传播方式和新兴移动社会化传播方式的运行共同勾勒了突发事件传播的真实图景。面对各种突发事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对政府传播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传播(即政府信息传播)虽然不是一种新的传播现象,却在信息时代的新语境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与诉求。特别是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成为普罗大众表达意愿、聚合观点的阵地以后,政府传播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其传统优势明显削减。如何适应新的媒体环境,进行传播策略上的改进与调整,成为政府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结合中国政府传播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程曼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出版了《〈蜜蜂华报〉研究》、《海外华文传媒研究》、《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国际传播学教程》、《公关心理学》等专著及教材,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4.
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文化传播全球化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事实上,应对全球传播已经是各国政府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我国政府同样意识到了问题的迫切性和严重程度.在2008年1月份的政治局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五项要求.中国政府必须审慎面对全球传播格局下的互联网的文化建设和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传统信息传播因受交通等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发挥其优势。互联网的出现给云南提供了一种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与发达地区平等交流,展示和宣传自己的机遇。2002年5月,云南省政府新闻办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结合云南实际,主办了“知云南、游云南”大型网上知识竞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宣传云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突发事件报道是当前中国新闻对外报道中一个极为特殊的领域,不仅涉及多方利害关系,且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很可能直接影响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同时,这类事件新闻性强,媒体和受众关注度高。在互联网技术陕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报道理念和手段暴露出了一些缺陷,我们需要在对外传播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做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报道,以便在坚持“内外有别”、“以我为主”、“于我有利”等原则的基础上,取得更积极的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世界语虽然是个“小语种”,但它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广泛。据统计,目前世界语已经传播到120多个国家,约有1000多万人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被应用于政治、经济、科技、旅游和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8.
世界媒体和文化发展的不平等格局进入新千年以后,全球新闻传播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崛起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美英两国为主导的全球传播格局被逐渐改写。长期以来,美英两国对全球信息传播和流行文化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越来越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国越来越多企业借助海外网络平台进行国际形象建设和品牌传播。然而,从网络平台使用规模、平台功能使用率、传播力等方面来看,大部分企业的运用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各类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和流行,"可供性"(affordance)概念走进西方传播和媒介研究界的视野,成为理解和分析社交媒体界面、传播技术与用户之间关系的术语之一,不少国外学者也从可供性角度探讨社交媒体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及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而互联网平台可供性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互联网已经不是十年前的互联网。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技术等,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互联网本身,也在影响着整个传媒业。尽管不同国家的网络发展进程不尽相同,发展重点也可能有所差异,但有一些变革是共通的。这些变革既体现在网络传播模式层面,也体现在网民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国际传播出现了多平台、多通道、多终端,并且交叉渗透的格局,竞争也由此变得格外激烈。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从政策和资金上对一批国家级媒体旗下的网站予以重点扶持。然而,美国德国媒介电视网络报纸电视网络频率%71.064.340.467.246.5媒介网络电视图书网络电视频率%79.063.536.556.956.1媒介网络电视报纸网络电视频率%76.470.960.957.456.5总体青年人群精英人群  相似文献   

12.
国家之间的交往,最重要且能够持久的,既不是经济与贸易,也不是投资,更不是高层领导人的互访,而是人民之间的交往和人民之间心灵的沟通。民间外交作为"最后一公里"对于政府外交的主干道的影响正在空前加大,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外交的落地实效。我们的对外传播应追求"民相亲、心相通",通过民间力量发出中国声音。从近几年中国民间外交的实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身份错位、对象错位以及途径失衡等现象,中国的民间外交需要打开新思路,寻找新方向。要注重发挥民间力量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提高民间智库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媒体在文化交流互鉴中的渠道作用,使其成为民心相通的桥梁;要加强新媒体传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历史机遇,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中国与所在国民间的联系与互动;还要充分重视利用中国海外企业在推进民间外交时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对外传播影响力与话语权建构的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3.
在新年来临之际,全国几十家新闻网站汇集在天津与中国网签署了合作协议,意义深远。签署这样的协议,在我们的互联网发展史上是第一次。这是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加快利用互联网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一项举措。互联网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它以其独具的传播优势,不仅为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拓展了新的空间和渠道,而且为我们的声音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冲破西方舆论封锁,提供了经济有效的途径。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新闻网站都十分重视利用互联网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总体上讲,我们的网站在境外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与中央的要求和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差距的存在,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我们网站的信息内容还不够丰富,吸引力和针对性还不够强。  相似文献   

14.
刘扬 《对外大传播》2013,(12):47-49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跨国传播的生态,逐渐告别了以一国政府为传播主体、比拼电波与内容越境的国际传播形态。在国际传播生态下如鱼得水的VOA、BBC等对外广播已纷纷从空气中的短波转移至网络线上,其业务范围也随之转变和拓展,以在全球传播生态中能继续存在。全球传播以商业利益为主轴运转,其传播主体更为多元,以往不承担对外宣传功能的商业化媒体也加入进来,使得对外传播从过往直接对说服效果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媒体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这意味着,受众可以不赞同这些“外来和尚”的观点,但每逢有新闻事件发生,都会主动去接触这些媒体去接受信息,进而对外产生影响。顺应这一趋势,跨国传播媒体的本土化品牌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5.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媒体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和传播手段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变化,各种新兴媒体层出不穷。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对外传播?如何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如何“使我们的图像、声音、文字、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进入千家万户”?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对外传播业界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肖明超 《职业圈》2012,(25):58-59
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一个品牌到底使用什么样的营销手段,才能够永葆青春?在社交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当草根消费者可以在互联网上任意发表评论,甚至开始对品牌采取娱乐化的手段传播信息的时候,品牌又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17.
襄承涛 《职业圈》2013,(21):140-140
一、企业进行新闻传播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企业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企业宣传的重要方式。大多主流企业都十分重视新闻传播对于提升自身品牌的作用,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他们往往利用对新闻或事件的炒作,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全球传播已经进入平台化时代。以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为主导的信息传播新型基础设施正在从技术、市场、政治和文化等多个层面,重构着全球传播的信息流动新格局、地缘政治新秩序和文化交往新生态。在这个全球传播的平台化转型过程中,新冠肺炎疫情扮演了加速器的作用:一方面,快速推动了以短视频社交、视频会议、流媒体音乐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另一方面,严重加剧了全球传播已有的裂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终端接收使用的数字鸿沟,以及与政治博弈、贸易争端和文化歧见等深度绑定在一起的数字平台的地缘政治。  相似文献   

19.
手机,原本只是人们在移动中进行人际传播的通信工具。然而手机技术应用的发展,使其不仅是双向语音通话的工具,更成为个性化的、可以随时随地收发信息的媒体终端。随着它与互联网的结合,手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新兴媒体。新闻媒体在利用手机方面,一是可以将自已的内容通过这一大众化的终端进行传播及销售,二是可以成为媒体与受众间互动的中介。  相似文献   

20.
阙跃平 《文化学刊》2011,(6):120-125
在政府主导下的非遗保护工作中,传播是一项重要的保护制度,其中,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传播有利于提高公众的非遗保护意识。近几年开始出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其构建的情景、动机、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