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结合当前跨国企业并购中对国家经济安全的争议,文章通过对国家经济安全相关立法现状的回顾以及比较法上的对照反思,在相关经济理论与中国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经济安全审查的具体标准,并认为民族利益不应当作为国家经济安全审查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韦国善 《职业圈》2007,(19):4-5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邓小平从国家长远根本利益出发,以宽广眼界和敏锐的洞察力审视国家安全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论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3.
60年前的昨天,一支刚刚走出硝烟弥漫战场的部队,一人一马一杆枪,守森林、剿残匪,开始在东北的林海雪原,为孕育中的新中国守护山林。60年后的今天,这支部队奋战在森林防火灭火第一线,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安全,遍布于祖国大江南北,为国家生态安全构筑坚固的屏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刘家佶 《文化学刊》2013,(6):120-128
本文强调对工人阶级生活史的研究,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人阶级60年生活史的研究可展现国家、阶级概念如何在中国工人阶级日常生活中进行渗透,建构阶级印象,并由此推动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革的过程。本文以社会环境和中国工人阶级生活的变化为主线,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发展过程进行完整的叙事,以他们的生活为“中国工人阶级”意义的真正归宿。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正演变成一场全球化的经济危机,中国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国家竞争力的解读,我们认识到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创新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而创新的深层动力在于政府的制度安排.波特的国家竞争力模型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结合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ChatGPT是新一代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聊天机器人,在2022年末火遍全球。它能够完成大数据、多场景、多层次的数据分析。运用实验法在ChatGPT Legacy中输入与中国国家形象有关的5个具体问题来分析ChatGPT对中国国家形象图景描绘以及生成该图景背后的原因,通过对比和反复测试发现,ChatGPT在国家形象生成的非中立看法所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数据来源渠道、训练纠错方式和把关人价值导向三个方面。在数智时代针对此现状,研发中国版ChatGPT非常必要和迫切。类ChatGPT对话访谈将成为研究和改进中国国家形象的一种新方法,可以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8.
雷颐 《文化学刊》2014,(4):4-12
本文以《日本国志》的遭遇、海军军费被挪作他用为切入点,对甲午战争前中国与日本文化观念、国家制度建设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此时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军事体制等几个重要方面,日本已基本完成现代国家建构,而中国仍处于前现代国家。所以,甲午战争时中国是“非现代国家”,而日本已是“现代国家”,中国惨败,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9.
开展民意调查是全球通行做法。对于中国而言,适时推进全球民意调查工作,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的有力抓手,提升舆论引导策略的有效方式,增强国际传播亲和力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2020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直接掌握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国际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最新认知与变化。面对新形势与新机遇,我国的国际传播工作应该用好民意调查这个渠道,加大相关理论研究深度与广度,持续重视发挥民意调查的舆论风向标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家形象塑造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关系的演变和国际新闻的流动中,西方国家在国际传媒中对中国的指责是否公平合理是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指摘增添了中国外交中“软实力”的建设代价,使中国在非洲的形象大打折扣。 要改变现有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并塑造美誉的国家形象,就需要考虑如何在传播全球化的流程中表达中华民族的历史,阐释中国“和谐文化”的意义。 成功的和谐文化传播不仅要随着中国对非政策的演变不断调整自己的传播内容,还要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引领中国对非外交活动的进展,从而更彻底地赢得广大非洲国家的受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阿拉伯文最早的典籍《古兰经》中有一句名言:“为了求知,哪怕远到中国。”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流往来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8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就把中阿人民联系在一起。就在不久前,奥运圣火首次造访了中东海湾地区,这是来自中国北京2008奥运会的祥云火焰。  相似文献   

12.
在《环球时报》关于“您认为哪种行为最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的网络调查中,“部y)-官员的贪污腐败”连续三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位居榜首,2009年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9.2%。当公众普遍把官员贪腐上升到影响国家形象的高度的时候,官员素质与国家形象的关系问题已是不言自明。实际上,由于官员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官员素质对于国家形象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西方媒体在构建国家形象中起主导作用。2008年以后,中国综合国力迈上新的台阶,但国家形象建设仍不理想。CNN作为美国传媒体系中主导力量,在构建中国形象中起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近五年CNN对华报道各领域的报道倾向,总结CNN对华报道的规律,为中国应对外媒、改善国家形象提供借鉴。CNN对华报道倾向及议题分析本文选取2008年到2012年为研究时间段,通过在CNN官方网站(CNN.cominternational)输入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国际旅游不仅是一个经济产业,而且是传播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渠道。发展迅猛的国际旅游既为改善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必须重视的问题。国际旅游传播国家形象的特征对一个国家而言,无论是本国居民的出境游,还是他国居民的入境游,都会影响到该国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其  相似文献   

15.
近来,国务院新闻办组织摄制国家形象宣传片,在国内外引起不少关注。一定程度上讲,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国家公关的名义,如此自信而全面地把镜头对准自己。由此,也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国家形象、国民形象,乃至政府官员形象的探讨与思索。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把握全球受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动态,连续、科学、系统地评估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效果,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华通明略(MillWardBrown)、Lightspeed GMI,72016年lfJ至3月开展了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5)。  相似文献   

17.
《文化学刊》2010,(6):11-11
陈国栋在《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经济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弗朗西斯.福山将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称为“福音”,将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强行推广这种自由民主制度称为政治思想在全球各个地区和文化中的传播:“从拉丁美洲到东欧,从苏联到中东和亚洲,强权政府在20年间大面积塌方。”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11,(2):4-4
1月17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筹拍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播出,中国各领域杰出代表和普通百姓在片中逐一亮相,让美国观众了解一个更直观更立体的中国国家新形象。  相似文献   

19.
二战时的法西斯劣行使德国国家形象蒙受极大损失。但是,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德国不仅扭转了恶名,还在欧盟和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了良好的国家形象。深入研究其成功经验,可以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维护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林丹 《文化学刊》2010,(6):26-31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指在国家竞争中,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家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建立在国家文化、国家精神、国家环境、政府公共服务、人力素质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国家核心价值的凝聚力、国家精神的吸引力、国家公民的创新力、政策制度的整合力和对外界产生影响的文化辐射力等力量的总合。国家文化软实力包括国家文化凝聚力、国家文化吸引力、国家文化创新力、国家文化整合力和国家文化辐射力等五个组成部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特征表现在:能够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发展度";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满意度";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协调度";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持续度"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