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上海世博会期间,笔者作为新华社世博对外报道前方记者在世博会驻点一个月,采写的多篇中英文对外稿件被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等海外媒体转发。总结这些报道,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重视研究海外媒体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对外大传播》2009,(11):47-48
通过这次成功举办世博推介伦敦“上海周”,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上海和上海世博会的海外宣传推广工作要按照“低调、务实、对路”的指导思想,配合国家外交大局,依托中华文化资源,瞄准时机,精准定位,开拓创新,致力于影响主要地区、主流媒体、主流社会,实现外宣效应最大化。主要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10,(11):23-24
世博期间,上海外语频道始终坚持以"贴近受众需求、发布世博服务资讯"为本,着力实现对世博理念和主题的传播、上海城市精神的弘扬以及中国文化精髓的演绎。  相似文献   

4.
在世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人民网外文网站推出了上海世博会专题。该专题重点突出服务性、互动性,重点突出原创、独家、首发稿件,为网友提供了一个了解世博、参与世博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2009,(6):55-55
2009年5月6日,上海世博会全国网络宣传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前一阶段世博网络宣传工作的相关情况和进展,并对下一步的世博网宣工作提出了要求和部署。  相似文献   

6.
2010年是“世博年”,新华网按照“坚持有利于世博会筹办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展示我负责任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在国内外营造客观友善的舆论氛围的原则”来报道世博,采写、编发的稿件被境内外多家网站广泛转载。  相似文献   

7.
《对外大传播》2010,(11):15-15
及时主动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应对,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是营造世博期间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保障。在上海世博会宣传及媒体服务指挥部的组织框架下,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以指挥部新闻发布与突发新闻应对部名义全面统筹上海世博新闻发布与突发事件新闻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8.
4月8日,由中国外文局与上海世博局合作创办的《世博周刊》中、英、日三个文版同步面市。作为上海世博会唯一一份国家级多语种刊物,《世博周刊》将以上海世博会为核心报道内容,于4月至11月间出版24期,全景式展现本届世博会。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上海世博会,被许多媒体称为“绿色世博”、“环保世博”,在城市最佳实践园区的诸多案例馆中,滕头、杭州和厦门三地通过各具特色的方式,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国特色的环保理念,为世界各国医治国际“城市病”贡献出“中成药”。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社区有近1平方公里的世博用地,位于中山南路西藏南路口的社区,世博广场正处在未来浦西世博园的入口处,称作“陆上大门”。世博会召开期间,预计将有大批中外宾客由半淞园路社区进入浦西世博园区,透过这“第一扇窗”领略上海风情、感受市民素质。  相似文献   

11.
茹拥政 《文化交流》2012,(11):59-62
绍兴酒的世博情缘 在韩国丽水市举办的2012年世博会上,一款来自中国的古越龙山绍兴(花雕)酒吸引无数游客驻足。  相似文献   

12.
正海外华语电视,是指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境外创办、运营或播出的电视机构或频道,以及外国人在海外运营的中文频道1。与多数海外华文报刊不同,现有的海外华语电视媒体,大多只在每天特定时段播出华语节目,并非单一语种的中文电视频道。然而,虽然发展规模普遍不及历史悠久、运营成熟的华文报刊,海外华语电视依然因其优于纸制媒体的即时性、直感性、广泛性特征,得到了众多海外观众的青睐,并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电视媒体与传  相似文献   

13.
胡钰  卢俊 《对外大传播》2016,(10):36-39
随着央企国际化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央企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舆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加强央企海外形象建设和舆论风险防控成为对外传播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当前,央企需要把握对外传播的时代新要求,动态更新中国企业及国家砥砺前行的"中国镜像",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话语权、传播力、影响力,树立国家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具体来说,可从七方面加强央企海外形象建设:第一,把央企海外形象建设作为国际化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以鲜活故事打造当代中国企业形象的闪亮名片;第二,明确央企海外形象建设的战略目标,使中国企业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独特代言人;第三,组建专门服务于央企海外传播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打造专业化的企业海外形象建设指导平台;第四,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共享,开展中央企业海外形象建设的经验交流;第五,突破传统,拓展央企海外形象建设的传播渠道;第六,建立央企海外形象建设的数据库,为央企海外发展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第七,加强风险防控意识,重视央企海外形象建设的危机公关及监测处置。  相似文献   

14.
正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媒体。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海外移民不断增加,中国留学生、海外旅游者规模扩大,使得华文媒体资讯的需求不断提高,海外华文媒体也成为海外舆论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多年以来,海外华文媒体正是依靠自身与海外受众紧密联系的独特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中国社交媒体海外拓展不断实现突破,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业已进入海外拓展的创新引领阶段,为中国对外传播创造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海外拓展成为当下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试对中国社交媒体海外拓展历程进行回顾,分析其对中国对外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社交媒体海外拓展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外大传播》2010,(11):18-20
为充分发挥上海世博会的对外宣传效应,集世界智慧广泛传播上海世博会主题,积极提升中国和上海的国际形象,上海市委外宣办牵头,联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解放日报社、文汇报社、上海世博事务协调局等单位,  相似文献   

17.
国际化是高校的本质特征之一。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改革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一流高校开展海外传播、塑造海外形象的理念与做法,从树立海外品牌传播理念、打造海外传播话语体系以及构建海外传播机制体制等方面着力,推进海外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历时一周的中共十八大,被海外媒体称为“一次历史性的大会”,它吸引了1704名海外记者赴京采访,远远超过采访十七大的1135名海外记者。  相似文献   

19.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展览会,至今世博会已经历了150多年。客观记录福建省与世博会的渊源关系,无疑有助于推动福建省更好地对接上海世博会,发挥世博效应在海西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企业海外声誉与国家形象建构具有重大关联,企业海外声誉是国家形象战略的重要构成,良好的企业海外声誉有利于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反之亦然。本文从企业海外声誉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关系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声誉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中国企业海外声誉提升的路径与策略,旨在为中国企业的国际战略与声誉构建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