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虎年隆冬.无雪的北京多了些许干冷。进入腊月的一天,室外寒风凛冽,而我的心里却顿生一股暖意。  相似文献   

2.
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腊月初八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人们就在腊八节这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相似文献   

3.
春节的习俗     
《云南档案》2012,(1):58-58
<正>1.腊月二十三祭灶: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2.腊月二十四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刊 《兰台内外》2008,(2):60-63
时间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者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到正月初五,有的甚至到正月十五。  相似文献   

5.
元旦过后,进入阴历腊月,农历新年就快到了,中国的民俗非常重视这一段时间,在饮食方面尤为突出。在腊八要喝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吃糖瓜;除夕合家团聚,包饺子、吃团圆饭。元旦到春节期间  相似文献   

6.
(1951年腊月初六日——1952年正月十七日) 腊月初六日 星三 一月二日 晴 陈述来,钟翰来,言民族学院选予书数十种,须书估估价。下午,上课如额。  相似文献   

7.
五石斋文史札记(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2年 民国三十一年二月至五月二月二日 星二 腊月二十八日 睛和 草《滇语》三千言,得四页,“物产”已毕。二月三日 星三 腊月二十九日 微雪 草《滇语》二千余言,得三页。二月四日 星四 腊月三十日 阴 雪旋霁 王钟翰来,午饭。复松崎一书,又寄《(清史稿)编纂经过》与之。与二弟及钟翰散步村头,晚杨明照来谈。  相似文献   

8.
虎年隆冬,无雪的北京多了些许干冷。进入腊月的一天,室外寒风年隆冬,无雪的北京多了些许干冷。进入腊月的一天,室外寒风凛冽,而我的心里却顿生一股暖意。这天上午,人民武警报社时任社长黄秋生,副社长赵剑平一行,提前来我家里拜年。大家围坐一起,品茶聊天,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9.
春节前我的最后一个活动是担任四川卫视《诗歌之王》的点评嘉宾,那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六,农历立春。  相似文献   

10.
1944年 民国三十三年一月三日 星一 腊月初八日 阴 至琉璃厂群玉斋,见《天津拳乱纪事》,携归阅之。一月五日 星三 腊月初十日 晴有风 甚寒 德友[斋]送《音学五书》来,以二十元留之。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国许多重大的节庆活动中,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要数春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历时二十多天之  相似文献   

12.
龙文 《新闻世界》2006,(1):53-54
清朝末年。虽然政权濒临灭亡。宫廷里却依然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1901年除夕临近。过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内务府便传知各宫总管封印准备过年事宜。由内务府奏明太后。得旨按宫中旧例后。便传告各府第福晋、命妇、格格及一二品大员的女儿于腊月二十五进过年。[编按]  相似文献   

13.
儿时过年     
<正>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新年一到,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还能放鞭炮。一进入腊月,年的脚步就一天天加快。腊月初八喝了腊八粥,年味就浓了。鞭炮的清脆声在房屋顶上炸响,童年的天空闪亮起来。三九、四九凌上走,天出奇的冷。家门前水塘里结了厚厚的冰,孩子们在上边滑来滑去。这时候,学  相似文献   

14.
王保民 《新闻窗》2009,(2):111-111,116
刘淑贤同志是1950年就参加贵州日报工作的老新闻工作者,也是一名离休干部。今年春节前腊月二十九,党支部的几位同志还去她家中慰问,大家谈笑甚欢,年初三她就病故了。噩耗传来,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15.
<正>"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镆帖花花。"根据民间风俗传统,农历腊月二十八这天,除了发面做馍以外,还要"帖花花",也就是帖年画、春联和窗花。南北各地农村在春节期间都要贴窗花,以此达到辞旧迎新、接福纳祥、渲染气氛的目的。窗花是民间剪纸中最为普及的品种,它起源于西汉,发展于南北朝,繁盛于明清时期,其他剪纸品种都是在窗花基础上发展与延伸的。  相似文献   

16.
春下扬州     
时统宇 《视听界》2011,(2):114-114
咱也算个孝子,标志之一就是来北京快50年了,从来没在北京过过春节,基本上都是全家三口回家和二老团聚。今年的回家路有点儿赶——都腊月二十八了,我还在扬州做节目,回到家已是大年三十了。  相似文献   

17.
北京的春节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看报看个题儿,题儿标得漂亮才会招人看,标得漂亮需要功夫和力量,漂亮的、有功力的标题藏于文山报海.也还是会被发现,仿佛审美,美的东西是藏不住的。美又是什么?或可谓之曰:不俗。深刻是不俗,广博是不俗,幽默也是不俗,独特更是不俗。标题倘能制作到深刻、广博、幽默、独特境界之一种,想必欣赏者当不乏其人。深刻每临大事大做题,春节、春运是每年大事,报界同仁制作标题似乎格外投入了大兵力。截取广州日报的头版头条.从今年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十二.短短14天,居然8个通栏标题;形式上大字通栏,内容呢?则大处落墨——领三百八…  相似文献   

19.
薛宝海 《视听界》2007,(2):109-109
腊月28(2月15日)晚上,我收拾行李,准备坐23点的火车回哈尔滨。这时,北京二套的《星夜故事会》正在播郭德纲新创作的大型相声剧《唐伯虎点秋香》,从晚8点播到晚10点,把我愁坏了,我可是逢他的节目必看。然而要去火车站,只能看到9点半。几天后在老家的表弟告诉我,北京卫视重播了.我又没赶上。  相似文献   

20.
品味年文化     
腊月二十三,正是农历的小年,在日益浓烈的过年的氛围里,我们编辑了这期专题,和读者谈谈年俗和过年的文化。春节是我们中国最盛大的节日,节日的民俗里,浸润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