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故乡情》辑录了《将军的私事》和《他与故乡同在》两篇故事。这两篇故事,选材角度相同,表现的主题也相同,标题“故乡情”与所表达的主题是十分吻合的。在这两篇故事中,作者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事,以饱蘸感情的笔调,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表现了革命前辈对故乡、对故乡人民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当饥肠辘辘的食客面对饕餮盛宴时,总会有迫不及待地想先吃而后快之意。这美食盛宴离不开厨师巧夺天工的高超厨艺,足见烹饪是一门艺术。烹饪美食是一门艺术,小学英语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就犹如那饥渴难忍的食客渴望饱食知识的盛宴,而老师犹如技高一筹、出神入化的厨师。高明的"厨师"要把握住"食客"的兴趣,抓住"食客"的特点,分析"食客"的需求,根据课程标准制作出一道道让"食客"满意的知识佳肴,使"食客"流连忘返于知识美食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的接受水平等营造形式丰富多彩、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享受英语这秀色可餐的知识盛宴。  相似文献   

3.
陈斌 《初中生》2015,(9):89-90
作文素材的运用,有如厨师对食材的使用.一种平常的食品材料,一个高明的厨师能做成多道好菜;一个作文素材,经过巧妙运用,也能打造出不同的精彩作文.备战中考作文,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巧妙运用素材是关键.能否用较少的素材,应对不同的作文命题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需要我们一材多用,玩转素材了.怎么做到一材多用呢?以下几种方法值得你学习.  相似文献   

4.
一篇文章有个好的思想,很难;能为这个好的思想找到一个或几个独特的材料载体,更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想要写就高明的文章,必须选出高明的材料,这就是文章的选材.那么,究竟怎样为文章选取高明的材料呢?下面试谈两点.  相似文献   

5.
<正>【背景分析】《生今世的证据》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一篇现代散文。这篇文章对学生来说是一篇"难文"。这首先在于它的选材与众不同,描写的是来自远离城市的一个边远乡村,不仅如此,他所写的乡村故事又大多是他青少年时的往事,没有远离故乡生活经历的高一学生较难体验这种情感。另外,本文是一篇感情深藏不露,显得克制、理智的作品,作者致力于深刻的思索,文章整体语言比较抽象,这都给  相似文献   

6.
回家摁门铃     
张鹰 《初中生》2006,(4):20-21
阅读离不开美,美如可口的佳肴。从本期起我就是为同学们推介佳肴的厨师了。喂!下面这道菜味道怎么样?[编按]  相似文献   

7.
怎样选材     
课堂回放 一、材料的积累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题是"怎样选材",选材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只有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最恰当的来表现中心,才能写好文章.再好的厨师,没有好的食材,也做不出新鲜可口的美食.同学们,选材有个前提,你们说说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烹调是一门学问,普通人如果没经验,没技巧是无法烹调出一手好的佳肴。总结炒菜的三大秘诀是:火候控制,均匀翻炒,抛空受气。厨师能够烧一手好的佳肴,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这三大秘诀。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根据炒菜的三大秘诀研制出一款能够自动实现烹饪的锅具,实现让普通人不经学习都能烧一手大厨般的佳肴。且该款锅具还能够符合当今的时代要求:低炭、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9.
《猎户》是高中第二册课本里的第一篇课文。我们在备课时,碰到了一些值得争议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关于课文的选材问题。有些同志认为,这篇散文主要写猎人董昆,而中间却大篇幅地插进对尚二叔和百中老人的描写,这样选材不太恰当。我认为这篇文章的选材是好的。这是一篇记人记事的散文,既是散文,就可以广泛地自由选材。题目是“猎户”,而不是“记打豹英雄董昆”,当然就  相似文献   

10.
靓汤是一种佳肴。南方人喝酒吃饭,没有靓汤配伍,总觉得缺了什么似的,再好的饭菜也难以下咽。靓汤并不好做甚至很难做,其难度不亚于一盘冷盆热炒,一些高水准的厨师特别重视靓汤的制做。汤咸了不行,稀了不好,浑了不佳,没有鲜味更不得了啦。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一篇耐人咀嚼的好作文,除了要俊秀其内,还要金玉其外。如金似玉的语言,会让你的中考作文身价倍增。如果一篇中考作文立意新,选材精,结构也巧,但语言表达欠佳,那么这篇文章也难以跻身上乘之作。反过来,即使一篇立意不新,结构不太精巧的文章,若有了美的语言,也会使它的身价提高。具体写作时可从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一篇好作文,除了俊秀其内,还要金玉其外。如果一篇中考作文立意新,选材精,结构也巧,但语言表达不佳,那也难以成为上乘之作。反过来,即使文章一篇立意不新,结构普通,若  相似文献   

13.
艺术构思是作家艺术创造的总体设计,它凝集着作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思考,包蕴着作家特有的审美判断.把握一个作品的艺术构思,于作品赏析,犹如找到了解开这个艺术体的钥匙:于作品教学,便提挈了通贯全篇的纲.鲁迅小说《故乡》是一篇艺术上具有颇多特色的作品,但只要把握住了艺术构思,就能把欲讲析的诸方面串连起来,做到繁而不乱,多而不杂.从渐近故乡的破败景象落笔:写到了故乡"我"的回忆;再写现实故乡的情景;以"我"离别故乡的情思收篇.这就是一般论者以"我"回故乡这条线索为依据,对作品所作出的结构剖析.其实,这仅是呈露在《故乡》外部的结构形态.若深入揣摩鲁迅的创作意图,仔细体察鲁迅由作品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不难发现,《故乡》实际是以"我"由故乡的变异引起的感情变动这一意念或情结为主线网络情节、配置人物的.这是作品的深层结  相似文献   

14.
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所选取的三篇小说除了聚焦“少年成长”这一主题外,也都流露出了一种“故乡情结”。试从“故乡情结”这一角度对本单元三篇小说进行解读,从“魂牵梦萦的故乡”“回不去的故乡”“追寻心中的故乡”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并据此提出梳理情节、合作探究、读写结合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云雀     
海是作家,才思敏捷。他有时根据报刊上一则报道,就能构思出一篇相当不错的作品。此刻,他正对一篇文章仔细阅读思考。文章介绍一家五星级宾馆的两位厨师进行比赛,给腰缠万贯的食客 A、C 制作庆贺各自生日的有艺术创意的佳肴:A 上《出水芙蓉》,C 上《玉鲸潜海》:A 上《孔  相似文献   

16.
高明的厨师能将一棵萝卜做出百样的菜来,写作的高手也能将一篇美文(素材)改写出主题不同、体裁各异、韵味有别的各种文章来。其中的窍门主要在于以原文为素材按不同的目的要求灵活机动地进行提炼与改造,使其成为可塑性很大的题材,使重构的新文有"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刘大魁语)的多种趣味。  相似文献   

17.
几个有效教学情境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听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0克盐,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0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中将10克盐全部吸收了。这似乎是在情理之中。可对于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知识之于盐,情境之于汤,教师京虻是这厨师。  相似文献   

18.
《故乡的芦苇》这篇美文是著名作家焚发稼所写的,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选用了这篇文章,在阅读教学中的案例也很多.而张老师在我校教研时却以此文为范例让学生仿写了一篇习作——《我爱家乡 》.这节读写结合课给了听课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节以读写结合为主要策略的写作指导课,这节课所呈现的是一种全新的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的教学模式.《故乡的芦苇》是编排在五年制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里的,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九课.这节读写结合课我觉着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借鉴.  相似文献   

19.
题目一一富人特别爱吃烤鸭 ,为此特地请了一个厨师。厨师烤的鸭色香味俱佳 ,但奇怪的是每次只有一只鸭腿。富人疑心厨师偷吃了 ,便到厨房去盘问。厨师指着厨房角落缩着一只腿站着的鸭子说 :“你看 ,鸭子不就长着一只腿吗 ?”富人狠劲拍了几下巴掌 ,鸭子惊得伸直了另一只腿。厨师笑着说 :“你早点鼓掌 ,它不就早长出两只腿了吗 ?”富人听了也一笑 ,向厨师伸出了大拇指。富人走后 ,其他佣人对厨师说 :“主人总认为我们做得再好也应该 ,从不夸人 ,今天被你说动了。”【命题要求】1 以“要多给别人掌声”为题写一篇 6 0 0字的议论文。2 以“学…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高三学生写作文,多数是以写议论文为主,写记叙文的不多。究其原因,很多学生都觉得写不好记叙文,或写起来不合文体要求、不善于描写、不会安排叙事结构等,硬着头皮写出来的记叙文也大多选材普通、结构简单、语言贫乏。每次跟学生讲记叙文时,学生通常会说:"老师,我也很想写好一篇选材新颖的文章,但是我的生活真的很简单,每天都在教室、食堂、宿舍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