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法中的“占有”是指占有人时于物有事实上的管领力.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存在本权说、占有说和修正说,其中,最为妥当的是平稳占有说.基于以上理解,财产犯罪中的“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运用不法侵害手段严重违反法秩序,违背他人意志,破坏其对财物的“平稳的支配关系”,强行建立对财物的“新的支配关系”.  相似文献   

2.
导写爱心是指关怀、爱护人的思想感情。这里的“人”主要指向他人,也包括自己。在实际应用中“他人”也指向“他物”,包括动物  相似文献   

3.
善意取得制度的成立应包括占有前提。占有分为占有体素和占有心素两个要素。其中,占有的心素指的是占有意思,其存在与否对于判断占有委托物和占有脱离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尤其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占有移转合意难以判断的情况下,占有意思的存在更是区分两者的关键。盗赃物应与遗失物一样,归属于占有脱离物。占有脱离物之外是占有委托物,善意取得的占有前提即体现为移转的标的物是占有委托物,但只满足占有委托物这个占有前提还不够,善意取得的其他要件也要成立。只有在占有前提和善意取得的其他要件均满足的情况下,善意取得才会真正成立。  相似文献   

4.
论占有     
占有作为静态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是现代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一般是指占有人对于物的事实上的控制和支配。我国《物权法》专编规定占有制度。本文针对占有的基本问题略作阐述,以期对物权法的理解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创新”、“素质”有一个界定,否则很难弄懂“创新素质”的内涵。什么是“创新”?目前仍然是众说纷纭,我比较同意如下说法:创新是指个体发现或创造出来的相对于个体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创新”具有个体性、独创性、相对性等特点。“个体性”指发现、创造出来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是属于个人的,而非他人占有;“独创性”指在自身努力下,在“外界”(包括教师、同学等)影响下,自己发现、创造出来的与他人不同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相对性”指自己发现、创造出来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相对于以前的自己来说是没有的,再往后说,现在发现、创造出来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是新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这些新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又可能会变成旧的,  相似文献   

6.
一、概念分析 1.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加害人不法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行为。这里包含了四个要素:第一个是行为的主体,指的是加害人,在这里指公民和法人;第二是行为的客体,“他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他人”在这里除了公民和法人之外,还包括国家;第三是行为的原因,是一种不法行为,包括故意或过失造成的不法行为;第四是行为的结果。行为的主体对客体造成了伤害,并要承担民事责任。一种行为是否是侵权行为要满足四个条件:①须有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②加害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联系;③加害本身具有违法性;④行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  相似文献   

7.
<正>从哲理的角度来考察禅宗,可以看到其“真我”、“空”、“体悟”等一系列内涵的辩证统一.禅宗所说的”空”实际上是指宇宙间的万物不是各自独立不依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让、永远流变的过程.整个宇宙,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意识领域,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网,宇宙间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现象,都是网上的纽结或者说交叉点,而每一个交叉点都同宇宙间其它交叉点有着或近或远、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人也是这样一个交叉点,只不过人这个交叉点能意识到“自我”,即具有自我意识,并能超越“自我”.一般的人,具自我意识却人为地割断了“自我”这个交叉和别的交叉点(他人和他物)的联系,即把自我实体化了,又把别的交叉点也实体化了.于是自我和他人、他物分裂为两个彼此斥在、相互对立的实体,即主体与客体.当人超越主客对立、超越自我意识时,人就能悟到禅宗所谓的“真我”,悟到自己原来不是独立不依的实体,而是“空”,不是与他人、他物可以须叟分离的;而是与他人,他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至于“真我”就是整个联系之网,就是宇宙整体.  相似文献   

8.
所谓托物类散文是指选取“理智支配下的外物”,通过对外物的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找出其自身的内涵和意蕴,从而寄托作者情感的一种文体。它大体上包括托物言志、托物说理、托物抒情以及托物象征这几种类型。如何写好托物类散文呢?  相似文献   

9.
一、表示“这个”“那个”“这些”“那些”等指示概念的代词叫指示代词。this(这个)一般用来指在时间或空间上较近的一个人或物,these(这些)是this的复数形式;而that(那个)常用来指在时间或空间上较远的一个人或物,those(那些)是that的复数形式。例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占有,是指人对于物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力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权利,但却在物权法中规定,并对这种事实状态予以法律保护,使其具有准物权的性质,不受他人非法的任意侵害。  相似文献   

11.
如何处理遗失物的归属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现有法律及司法实践存在诸多缺陷,且日益暴露出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我国民事立法应在借鉴各国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明确界定遗失物之概念、法院作为遗失物接受管理机关及其法律地位、酬金制度、拾得人取得遗失物所有权、遗失物又遗失时的法律制度等,从而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的遗失物归属法律制度,更好地保护失主的财产权利,规范遗失物归属关系,进而使我国民事立法进一步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2.
侵占罪与盗窃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侵犯他人财物所有权的犯罪。二者在许多方面都有共同点。目前对侵占罪本质的理解,对“持有”的性质,对遗忘物的认定,对在特定场所犯罪的界定等问题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司法实务中认定具体罪名时也遇到了相当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刑法第239条存在一定的立法缺陷:“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内容应该能涵盖“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者偷盗婴幼儿”的内容;为体现对婴幼儿的特别保护,“以婴幼儿为人质的”应作为绑架罪的一加重处罚情节:起刑点十年有期徒刑和绝对死刑的规定没有注意与其它法条之间的协调,也不符合罪责刑相一致原则,故对这一条款应予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黑社会性质组织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行为。在有效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犯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机制,从而取得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贪污案件所涉款物的去向与案件定性之间的关系, 不能简单地认为“控制”就是“占有”, 也不能将“非法占有”狭隘地理解为“占为己有”, 对贪污案件所涉款物去向应当具体分析, 对“去向”进行分类, 再作具体的认定。  相似文献   

16.
国资委直接持股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资委能否直接持股存在争论。反对者认为直接持股造成政企不分,无人监管,存在一定风险等。这主要是基于对国资委性质的考虑。国资委的应然性质是国资的出资人,现行国资委实然则带有行政和出资人双重性质,目前的国资委是一个过渡阶段。要想实现国资委性质的彻底转变必须直接持股。应当借鉴淡马锡模式,采取试点方式,应尽快出台《国有资产法》,对国资委直接持股的比例,国资委人员选择以及对国资委的监督等作出相应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证诈骗罪主观上应当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侵犯的客体应当是信用证管理制度。信用证诈骗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对骗取信用证进行非法融资行为是否构成信用证诈骗罪,应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本罪在法定刑设置上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建议取消死刑,完善罚金刑、财产刑和资格刑,并严密对犯罪单位的处罚。  相似文献   

18.
从现行民事立法分析,遗失物属于特定主体享有所有权的有主物,但是由于遗失这一法律事件的发生,所有人依法行使物上请求权的同时应向拾得者支付相应费用,拾得者在承担归还义务的同时也享有费用请求权,还可以基于失主的承诺获取报酬。在夸后的立法中,笔者认为应该确立拾得者的报酬请求权和附条件的取得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学界大多认为“简直”表夸张语气,也有学者认为“简直”并不表夸张语气,而是表确认语气。其实“简直”不仅仅是表示夸张语气,可以说所有的“简直”句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只不过与比喻、拟人、双关、仿词等结合使用的“简直”句,夸张手法的运用较为明显,是高度夸张;不与其它修辞手法配合使用的“简直”句表达的是心理的真实感受,其用法已经凝固化,因此夸张手法没有得到凸显,`这样的“简直”句也使用了轻度夸张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20.
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设立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矛盾现状与国外类似立法的比较和司法实践中主要涉及的司法认定、共同犯罪、证明责任等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缺陷,建议从行政法的完善、刑法的制裁和道德建设方面的保障等几个方面来构建规范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