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阶段是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多发期和频发期,对该阶段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行为契约作为一种常用的行为矫正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管理,帮助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2.
论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科学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引发因素,探讨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和调控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是课堂学习纪律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正确调控课堂问题行为,才能创设积极、和谐、愉快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3.
中学阶段是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多发期和频发期,对该阶段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行为契约作为一种常用的行为矫正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管理,帮助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4.
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指发生在课堂上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对不同的问题行为应采取不同的策略.这里编译的是心理学家Kenneth Shore博士的<课堂问题行为及其解决方法>当中的六种问题行为及其解决的建议与对策,这六种行为是顶嘴、好争辩、制造噪声、上课打瞌睡、在课堂上大叫、粗鲁无礼.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3,(65):92-93
课堂问题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如何减少、避免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文章对小学中年级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6.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在干预理念和干预方法方面发生了诸多变革.从注重课堂问题行为出现后的干预转向问题行为出现前的预防;从注重提升教师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的能力转向指导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从针对学生或教师个体的干预转向多元化、综合性的干预.本文对当前国外广泛应用的干预方法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对我国课堂问题行为干预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而且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本研究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智障儿童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课堂中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现象的发生,验证该方法对干预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的有效性。研究者对智障儿童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功能评估,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功能。通过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中的ABA实验设计,制定有针对性的正向行为支持计划,并进行行为干预。研究结果表示,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处理智障儿童问题行为是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碰到的最为普遍和突出的问题之一。城乡结合部中学作为一类较为特殊的中学群体,其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更为突出。因此,如何认识和矫正这一类学校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为学校、教育研究者及教师关注的焦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在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类型的基础上,运用行为管理理论和心理救治的方法帮助学生矫正其不良行为,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一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课堂问题行为屡见不鲜。所谓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一般而言,课堂问题行为分为四类。一是课堂对立行为(如学生在课堂上顶撞老师,甚至大打出手);二是课堂恶作剧(如有的男生用小动物惊吓女生);三是课堂消极行为(如学生上课没精打彩、打呵欠、伸懒腰);四是课堂冷漠行为(如学生上课表情木然、神色呆滞、无动于衷)。课堂问题行为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的情绪,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予以切实关注。课堂问题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呢?概括起来主要…  相似文献   

10.
论“课堂问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 《教育学术月刊》2006,(1):66-67,70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如何减少课堂问题行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是广大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阐述了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和分类,分析了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提出了防止、消除课堂问题行为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课堂中的退缩性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课堂中的,程度不等地干扰教与学活动的行为,如上课做小动作,与同学争吵,不守纪律,是课堂中的问题行为;胆怯、过度的白日梦、过分的焦虑,也是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前者称之为破坏性行为,后者称之为退缩性行为.国外心理学工作者调查比较过教师与儿童心理学家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认识,发现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倾向于将破坏性问题行为视为课堂问题行为,而很少认为退缩性问题行为也是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学家则认为,二者皆是课堂问题行为,且退缩性行为是更为严重的问题行为,是对学习和发展干  相似文献   

12.
何桂花  王乐荣 《考试周刊》2009,(43):107-108
课堂问题行为是存在于课堂中影响教学正常进行的行为。本文从问题行为的种类和处理方法上进行探讨.以便给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社会越轨则是指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两者都是违反或背离了课堂或社会的行为规范的行为,并且,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同样也可以是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14.
课堂问题行为:归因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应该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及表现课堂问题行为有多种多样的外在表现,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一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即攻击型的;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即退缩型的。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交头接…  相似文献   

15.
如何应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指发生在课堂上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  相似文献   

16.
祝玉晶 《考试周刊》2014,(17):190-192
小学生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影响课堂教学活动或降低课堂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是小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必要场所。课堂问题行为给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直接且明显的。本文以小学生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现状作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对课堂问题行为主体进行全面考查,对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提出有效应对策略及措施,以便用此理论辅助广大小学生高年级教师解决困扰已久的课堂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违反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使教学活动不能顺利有效进行的行为。如何调控课堂问题行为,关系到教师教学的成败。教师只有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了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并掌握了相应的调控策略,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进退有据,收放自如,不致在问题行为发生时,束手无策。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有心理学家根据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如沉默寡言、胆怯退缩、烦躁不安、过度焦虑等。另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如行为粗暴、人际关系紧张、不专心听讲、活动过度等。产生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很…  相似文献   

18.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和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课堂问题行为的恰当处理,取决于教师对于管理策略的有效运用。一、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学生的问题行为,有些是出于无知,有些是出于敌意,有的则是出于初始时的不慎。事实上,~些课堂问题行为是在课前就注定了的,而不是因为课堂活动过程中的运作所致。因此,最好的管理,就是采取先行控制,在问…  相似文献   

19.
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 ,难免会发生各种干扰 ,其中 ,课堂纪律问题是最常见的一种干扰 ,如果教师对此问题不予以重视 ,就会使课堂里的人际关系紧张 ,教学效率降低。本文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及矫正方法作一初步探讨。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及其类型1 概念界定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 ,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上课插嘴、坐立不安…  相似文献   

20.
顾秀林 《文教资料》2014,(3):148-149
课堂问题行为是小学课堂中常见的现象,学界对此的研究很多。对课堂问题行为成因的研究.有利于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课堂问题行为,改善课堂管理,构建和谐有序的课堂环境。在以往的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的研究中.由于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其更多的是考虑外显的原因,而对问题行为内隐方面的心理因素,如情感、意志、兴趣等原因追溯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以对湖北省J市X小学三年级的观察实验为基础,探讨内隐理论视角下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