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材和教的界定”、“材和教的关系”以及“因材施教的教育学、心理学意义”三个方面的分析做起,厘定了现代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概念,分析了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现代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越班级授课制的现代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广泛运用 ,但是在具体理解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材施教不应该仅仅理解为因“人”施教 ,还应该包括因“文”施教、因“物”施教和因“地”施教。因“人”施教 ,就是要根据学习者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做到人尽其才。这是因材施教的传统意义 ,其中的“材”就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要求在施教时 ,要依据“人”的这些因素去确定教学目标 ,安排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方法 ,把施教建立在“材”的基础上。在现代分班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班级学生的普…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出现的教师有偿家教和“因财施教”问题,辩析了因材施教与“因财施教”的区别和差异,对“因财施教”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做了系统分析,提出转变“因财施教”为因材施教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因材施教”,通常是指针对志趣、能力等不同的学生而进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看似容易理解,但实则奥妙精深。因为,量“材”的角度多元,而教的方式、内容也多样。“因材”还只是对教育对象的了解和把握,还必须结合具体的教育目的,教师才能进一步确定如何量材、如何施教。  相似文献   

5.
“因材施教”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九》:“孔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因材施教”的名言,其中“因”是根据的意思,“材”指的是人,“施”是实施、根据,“教”是教育、教诲。《现代汉语词典》中“因材施教”被解释为: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因材施教,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笔者主要从教学主体的角度对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材”入手,结合生物材料,与传统意义不同的因“材”施教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因材施教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生物学的特性,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际工作中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7.
谢国平 《教师》2010,(2):80-81
本文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提出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课施教,关注并理解文本意蕴,学会语文知识,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想象能力和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教师要关注"因材施教",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全面地分析,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针对性地探究,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因材施教"尤如教学中的"灯塔"给教师指引方向。现就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情况,谈一下体会。一、对"因材施教"涵义的理解1.因"材"施教——密切关注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不能片面理解为因"人"而异。"材"我们可以理解成教材,每套教材因为各种因素,都会拥有教材本身的一  相似文献   

9.
一、“因师施教”命题的提出谈到“因师施教”这一命题,许多教育工作者首先想到的是“因材施教”这个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提出的教学命题。朱熹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施教”的前提是因材。就是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施教。然而根据我国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现状,一位音乐教师一学期要面对几百个学生,用一星期一两节音乐课的时间来做到“因材施材”,实际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王熙 《广西教育》2007,(4A):18-19
一、“因师施教”命题的提出 谈到“因师施教”这一命题,许多教育工作者首先想到的是“因材施教”这个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提出的教学命题。朱熹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施教”的前提是因材。就是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施教。然而根据我国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现状,一位音乐教师一学期要面对几百个学生,用一星期一两节音乐课的时间来做到“因材施材”,实际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因“材”施教,实施有效的“教”;因“学”施教,实施有效的“学”两方面论述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力求探索出一条高中英语教学的成功之路,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因材施教本是指针对学习者个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材“指的是学习者个人的资质。但在本文中,因“材”施教之“材”指的是“教学材料”。  相似文献   

13.
想象作为建构内在意义世界的活动,成为道德教育中追求完整生命个体德性成长的重要方式。道德哲学史上已有学者探讨想象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并逐渐衍生出“道德想象”概念,这一发现使道德教育目标转向更关注理想与现实统一、道德教育过程转向更关注认知与情感统一、道德教育功能转向更关注自我与他者的统一。基于已有研究发现,目前研究多集中于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个维度,总体研究正在从分裂走向整合、从认知走向情感、从理论走向实践,但同时面临着对道德主体不够重视等困境。因此,想象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需要从目标角度、过程角度、方法角度转型。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发展。显然因材施教仍然是新课改教学中的“法宝”、只是随着教育的改革,因材施教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深化,如今因“材”施教中“材”除学生之“才”,还可理解成教材之“材”、教师之“才”等。  相似文献   

15.
孔子师生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因“道”施教,因“道”设教,因“道”而终以及以“礼”界定“仁”,严格恪守上下尊卑等伦理道德等方面来阐明孔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古代“历史上最大的教育家”,他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为历代许多数教育家所推崇。孟子称赞孔子的经验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朱熹也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对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学生道德能力的生长,是学生个体独立进行道德生活的必备条件。从教书育人的本质角度而言,关注学生道德能力的生长,是学校思想政治课教道德教育立足的支点。  相似文献   

18.
新近出版的《胡克英教育文集》,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胡克英是我国教育学界的老同志,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教育实验研究的提倡者之一。他提出,“教育科学的生命在于教育实验,提高教育质量,实验必须先行”。他特别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认为个性就是通常人们说的“有头脑”、“有思想”的人。他对国际上提出的“教育个性化”有自己的解释。他说,“教育个性化”与因材施教不尽相同,“教育个性化”的“战略目标指向:教人因其材(个性),教人尽(充分解放)其材,教人展其材。”胡克英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认为,任何道德准则要内化为道德信念,必然有…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对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学生道德能力的生长,是学生个体独立进行道德生活的必备条件.从教书育人的本质角度而言,关注学生道德能力的生长,是学校思想政治课教道德教育立足的支点.  相似文献   

20.
赵萍 《教育与职业》2007,(20):175-176
文章针对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好难教"和"教好难",探讨了如何从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和因人施教四个方面着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