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再别杨骏     
在国内的私募界,杨骏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曾经是90年代中国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君安证券老总,也曾因卷入风波一时的"君安事件"而被迫淡出投资界。几经风雨,见证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近日,杨骏宣告退出市场,晓扬投资管理的信托产品由淡水泉公司代为管理。杨骏的离去让我们想起了2008年初引起私募界轩然大波的赵丹阳清盘事件。共同之处都是选择在市场单边上涨行情中退出,所不同的只是点位和退出机制不同。无论怎样,杨骏十余年市场的坎坷沉浮,必然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杨骏出自东汉时期的一等名门弘农华阴杨氏。但是,自汉末三国以降,华阴杨氏家族的势力大衰。杨氏的后裔杨骏企图通过联姻帝室达到重振家族势力的目的,却卷入了西晋的中央政治斗争,最终招致灭门之祸。本文拟对杨骏失败的原因作一些探讨,认为杨骏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缺乏必要的政治才能,未能正确地认识到当时的政权结构,排斥和打击实力强大的司马氏宗室和世家大族势力而走上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对于早年投身证券业的人来说,杨骏(原君安证券总裁、私募晓阳投资董事长)的去世是个意外的新闻。其以44岁的年纪,却已堪称这一行的"老人"。英年早逝,使人不胜唏嘘。  相似文献   

4.
1934年(31岁)1月由大华书局出版《初等教育研究集》(第1集)。在扬中实小期间,组织了中国教育研究社,朱智贤、陈侠、阴景曙、杨骏如、徐阶平、杨汝熊、徐如泰等人是研究社的核心成员。他负责编印《初等教育通讯周刊》,刊登国内教师优秀论文,并和朱佐廷先生选其精华,合编了《初等教育研究集》,论述行政、教师、训练、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6月,《扬州晚报》曾经刊登一篇《民国教育杂志中的省立扬州实小》,这是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的扬州中学附属实验小学的老师们,作者是从偶藏到的一批民国时期的《江苏省小学教师(半月刊)》中发现"扬州实小有一个名师团",文章列举了扬州中学附属实验小学有个教师们的学术团体"初等教育研究社",这个团体里出了一大批名师:刘百川、吴增芥、朱智贤、阴景曙、朱佐庭、杨骏如等。他们  相似文献   

6.
潘岳一生中与贾充、贾谧、杨骏等权贵都有着密切的交往,贾充对潘岳有着知遇之恩,潘岳对贾充感激不尽,他们之间有着很深厚的上下级关系;而潘岳与贾谧也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贾谧对潘岳非常信任和器重,潘岳对贾谧则恭敬有加,以贾谧为靠山;潘岳与杨骏也有交往,但关系并不深厚,只是普通的上下级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对陆机初入洛时间、初仕晋时间,以及几次入洛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笔者通过翻检各种文献典籍,试对陆机入洛行迹以及初仕晋的问题谈谈自己一些新的看法:太康元年昊灭后。陆机被俘入洛,这是他第一次入洛;元康二年,赴太子洗马之征,是其真正入洛仕晋的开始;之前曾入洛且被杨骏辟为祭酒。未就。  相似文献   

8.
《神仙传·孙登传》今存两个不同的文本,即《四库全书》本和《增订汉魏丛书》本。四库本《孙登传》是蹈袭唐修《晋书·孙登传》而来,系唐后所出。汉魏本《孙登传》中所记孙登卒死被杨骏埋于振桥、后又复活被见于董马坡之事,以及"寄书与洛下故人"句,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已被引录,较四库本更接近原本。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的生存是为了创作,他的创作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与创作是一个整体,他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由于卡夫卡的心态代表了当代人的生存境遇,所以他受到人们的推崇。卡夫卡在当代中国具有广泛的读者和深远的影响,不少中国作家常常将卡夫卡认作"知音"。先锋作家由"先锋"写作向平实"叙事"的转向,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10.
[原文] (太熙元年)夏四月辛丑,以侍中、车骑将军杨骏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己酉,帝崩于含章殿,时年五十五,葬峻阳陵,庙号世祖。  相似文献   

11.
刘阳 《中华家教》2014,(Z1):120-121
人人都把胡铃心称作"天才",年少时叫他"天才少年",步入青年唤他作"航天天才"。在中学阶段他就有3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大学期间,他研制出我国第一架微小型可控扑翼飞行器、"奇奇"新概念无人直升机、"多面手"太空线缆系统等,6次荣获国家级、国际级竞赛最高奖。他组建的创业团队将"微波快速修复技术"推向市场,得到海外投资者青睐。他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十佳青年"、江苏省"十佳青年",他是"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然而,在母亲林燕玉、福州八中的老校长郭福濂眼中,胡铃心不过是一个普通孩子。他与其他孩子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区别是——其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难得一见的"放纵式"家庭教育创造了"天才少年"。  相似文献   

12.
恽代英是在无政府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实验的基础上认同"少年中国"理想并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他不仅关注学会的健全与会务的发展,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会创造"少年中国"的具体方法。而他创造"少年中国"的基本途径则经历了由以教育为主到以革命为主的转变。随着对如何创造"少年中国"的不断调适,他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生成过程伴随着不同阶段"他者"形象的建构,从"帝制"走向"共和"是新国家认同形成的初构阶段,满洲权贵是革命党人所要建立的共和国的"他者";从"共和"到"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是国家认同的重构阶段,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他者"。当代中国国家认同的"他者"主要来自于国家外部,同时部分地存在于国家内部。不同时期"他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当时国家认同的生成和建构。  相似文献   

14.
自幼钟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在1921年到中国旅行前,创作了大量取材中国古代典籍的作品,并孕育出了他独具一格的"中国趣味"。"亲近中国古典"是芥川"中国趣味"形成的雏形,进而发展成了对"中国古典的回归"。他早期借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素材,凭借自己对于中国的憧憬与幻想,创作出了一系列如《杜子春》《奇遇》等作品。"中国趣味"不仅决定了芥川的艺术创作,而且影响着他的个人经历与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15.
《嘉应学院学报》2019,(5):67-71
铃木虎雄是日本中国学研究的奠基人,家学渊源流长,学养深厚,著述既丰赡又独创,擅长清代实证考据学。他首次分别对《文心雕龙》最古本、最善本进行了校勘。贵重旧本、"他校法"和对校是他校勘的显著特色,而存真复原、辨讹谬是他校勘的具体内容。其中,对讹误的校订是他突出的成就。他对《文心雕龙》的校勘,务实守真,奠定了日本乃至世界"龙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潘岳是西晋著名文学家,他与陆机齐名,在当时文坛上享有盛名。《宋书·谢灵运传论》云:“降及元康,潘陆特秀。”钟嵘《诗品》将陆机、潘岳列为上品,并称颂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但潘岳又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的作品曾被人讥为“失真”,也有人称他是西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本文仅对潘岳其人其文略作评述,以期作出较为客观的结论。一、潘岳的生平和思想潘岳字安仁,生于三国魏齐王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卒于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潘岳所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恐怖的年代,这期间经历了司马氏篡魏自立、杨骏辅政被杀、…  相似文献   

17.
在1920年代初期,将杜威称作国际主义者是确定无疑的事实。毕竟,那时他业已到访过日本、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和中国。在所有这些地方当中,他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长——两年两个月——并且书写最多的也是他在中国的经历。令人遗憾的是,太多的文献都在讨论杜威如何影响中国。本文将聚焦于"中国是如何影响杜威的"这一问题。特别需要指明的是,本文解释了杜威构思经验(提供了一个他称之为"经验形而上学"的名目)的过程,以便弄清杜威是如何体会他自己的访华经验的。  相似文献   

18.
赵元任(1892~1982),江苏武进人,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大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之一。赵元任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做"老乡"。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后来,他到德国柏林,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相似文献   

19.
谭盾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创作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他的音乐作品屡次获得国内外奖项,他的成功与"中国元素"离不开,也正是这一点让我对谭盾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听《地图》,看"音乐",谈点感受。  相似文献   

20.
《当代学生》2013,(Z1):39-40
"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作家,他会讲故事,文学界需要像他这样的、会讲故事的人。他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在过去十年,莫言是被出版商所偏爱的三个(其他地区的)作家之一,用来打破批评家所指出的诺贝尔文学奖被欧洲作家所垄断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