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纪念巴金老人,国家图书馆10月20日至30日举办“永远的巴金”——巴金生平著术展,展出国图珍藏的巴金手稿12种,如《家》、《春》、《秋》、《雾》、《雨》、《电》、《憩园》、《寒夜》、《随想录》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撰写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富士山和樱花》等单篇散文手稿,这是国图自1987年举办“巴金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展览”以来,展览巴金手稿最多的一次。展览还包括巴金收藏的其他作家的手稿5种、印刷书籍70余种。  相似文献   

2.
论传记文献的特征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记是我们研究历史、评价人物的重要参考资料,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当前浩如烟海的图书文献中,传记文献占了一定的比例。但由于传记作为一类特殊内容题材的文献,及其多种体裁和多种写作方式的特点,使得传记文献的进一步分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正如《新大英百科全书》所说;“传记的分类是困难的。很明显,写传的方式多种多样,各样方式又往往互相渗透,因此至今尚无公认的标准对传记加以分类。”目前,我国主要根据写传的方法划为两大类:历史传记与文学传记(亦称传记文学)。(一)关于历史传记的特征,从研究的内容来划分,主要看…  相似文献   

3.
巴金与沈从文是挚友。1974年,沈从文、张兆和夫妇在上海看望过巴金,巴金当时尚未结束“审查”。  相似文献   

4.
吴泰昌 《出版参考》2011,(12):38-39
巴金与沈从文是挚友。1974年,沈从文、张兆和夫妇在上海看望过巴金,巴金当时尚未结束“审查”。  相似文献   

5.
范军 《现代出版》2002,(2):59-61,64
一作为文学家的巴金尽人皆知,其实,巴金还是中国现代编辑出版史上著名的编辑家。巴金自己就曾说过:“我一直被认为是作家,但我也搞过较长时期的编辑工作,自以为两方面的甘苦都懂得一点。”犤1犦他作为编辑家的活动、思想和贡献,近几年开始受到编辑学界的关注。此处不打算就巴金的编辑实践与思想作全面的论述,只是从图书广告这个角度加以探索。二翻检《巴金全集》(18)“集外编”(上),我们发现巴金从上个世界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在从事编辑工作时发表了不少图书广告文章,共计26篇。犤2犦其中,1929年6篇;193…  相似文献   

6.
《出版视野》2006,(1):17-17
[关键词]良心 巴金谢世,“随想”成绝唱 新版《随想录》是今年书业最值得纪念的一本书。它一面市便跃上了非小说类图书排行榜的第一名,成为书店的抢手作品。这说明,人们悼念巴金,注重的是他的精神和品格。珍藏一部《随想录》,就是珍藏了一份对巴金的尊敬。作为巴金的经典之作,“随想”已经成为历史的绝唱。  相似文献   

7.
黄龙 《出版参考》2005,(11):35-36
“任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爱情神话,在巴金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对于爱情,巴金十分执着,他曾这样说过:“我看不惯那种单凭个人兴趣、爱好或者冲动,见一个爱一个,见一个换一个的做法……多多想到自己的责任,应该知道怎样控制感情。”而他也用实际行动印证了他的信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期,正值胡适倡导的“传记文学”风生水起之际。而同样潜心于传记创作的钱基博先生,则与之保持适当的张力和距离:一方面,坚守传记的史学本位,从探寻“传记之源流”入手,承续各类传统文体的写作规范,并对之进行调整和改造;另一方面,他又在旧有的学术构架下,思考关于传记的界定,构画传记的范畴,梳理传记发展、演化的统序。钱基博正是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努力,力图建构中国的、本土化的传记知识谱系,稳健地推进以史传、志传和碑传为核心的传统传记写作向现代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学大师巴金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编辑。从小饱受封建专制之苦的巴金成年后将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控诉借以进步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强烈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0.
朱守芬 《津图学刊》1999,(1):149-157
巴金,作为20世纪中国的文坛巨匠.六十多年文学生涯所创的辉煌业绩,特别是他执着的人生追求、精神境界及人格力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东西南北中,即使是荒僻山区的小图书馆,都能找到巴金的著作,巴金以他辛勤的笔耕,丰富和充实了现代图书馆。  相似文献   

11.
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在巴金倡导争取下成立的,巴金曾为此捐款15万,并一直支持文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名家印象     
三见巴金为辑注《巴金书简》,我到上海去向巴金的友人们讨巴金书信手迹,想见见巴金。几次挂电话去,都是巴金的家属接听,一口回绝说“巴金不会客”,弄得我极尴尬。不久就知道了:巴金上午只与一个年老的妹妹在家。我再一次到上海,就不挂电话预约了,上午九点去敲门,结果很顺利地见到巴金,还与他谈了不少话。  相似文献   

13.
巴金  李致 《出版参考》2007,(6):36-36
李致是巴金的亲侄子.李致从小丧父,过继与巴金。李致称巴金为四爸(巴金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在信函中称巴金为爸。李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主持过四川省出版局的工作.担任过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为四川省文联主席。巴金从1955年到1994年给李致的信件有300多封.除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拿走和丢失的50多封.还有250多封。李致将巴金给他的200封信函汇集成书出版.书名为《巴金的内心世界》,信函全都有影印件,从中也可看到巴金的手迹.其修改的文字亦显现其中。信函的内容流露了巴金的真情心境.反映了巴金对社会的观察和他的道德观念。这本书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材料.也是著名作家的重要文献。下面摘录巴金给李致一些信函的文字: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传记工具书的馆藏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记资源始终是图书馆的基本馆藏,现在也成为因特网上一大热门资源,拥有不计其数的传记数据库,传记虚拟图书馆、专题网站和个人网页,其中许多资源在被传入的收录范围、内容和新颖性和完整性、使用的便利性方面,都超过了印刷版的传记工具书。因此如何科学地利用这些传记资源,形成印刷型传记工具书和网络传记信息资源的综合建设机制,已成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传记资源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问:王老,您好。我们知道您和巴金先生有着六十多年的友谊,现在,巴金先生的百年诞辰就要到了,您能和我们谈谈您的心情吗? 答:好的。巴金先生百年诞辰,和广大读者一样,我也感到由衷的高兴。他在1997年9月为《巴金书简》所写的《小序》中曾经讲过:“尽管我老弱病残,可我想,我们仍然有勇气跨入下一个世  相似文献   

16.
从信息组织和知识组织的专业角度,研究传记资源的组织方法。指出传记资源组织方法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分析传记资源的特点和组成要素,用信息组织的方法来规范设计元数据框架,通过分类法、主题法和主题图技术来构建传记资源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忙巴金百岁华诞的那一两年,与李舒接触比较多。尤其是为了给百万字的十六开巨著《巴金的一个世纪》配插图,我经常去向李舒商借甚至讨要他手中珍藏和李舒亲自拍摄的巴金照片。巴金去世那一天起到巴金第一个冥诞的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同几位同好合力赶制《浓浓乡情忆巴金》时,也得到李舒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是文学大师巴金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李舒的这本关于巴金的书名叫《老巴金》,本来早就该出版以献给巴金百岁华诞的。拖到2006年1月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舒说的“出版社和我一直没能联系上”,当然是一句幽默了。因为,我就是巴金故乡…  相似文献   

18.
朱旌 《山西档案》2003,(1):43-43
国家图书馆最近遇到了麻烦。在传媒的质疑声中 ,国图显得很被动。原因是这样的———1 2月 9日 ,人民日报社的李辉致电巴金的女儿李小林 ,称其在京城旧书摊发现并买下了 6本印有“巴金赠书”字样的英文版《THEDIAL》(《日晷》)杂志 ,其中一本内页有巴金的毛笔签名 ,摊主称是“国家图书馆外文期刊部处理过期期刊时得到的。”第二天的北京报章以《巴金赠书惊现旧书摊》为题发表报道。当晚 ,一位热心读者致电李小林 ,称其手上还有多本盖有“巴金藏书”、“巴金赠书”、“北京图书馆藏书”等印章及阿拉伯数字的国图财产登记号的外文图书…  相似文献   

19.
作为直接在“五四”精神影响下的一代知识分子,巴金的作品《家》曾得到当时进步青年的热烈反应,无疑,他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优秀作家。实际上,巴金的一生,贯穿了中国的整个20世纪,由于他很长时间生活在中国主流文化圈里,因而他的生活注定要与整个国家的时代风浪休戚相关。作为最后一个离世的“五四”一代人,巴金留给中国社会的不仅是他的作品,更有值得这个民族记取的教训,以及“说真话”的决心和行动。  相似文献   

20.
综合《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教程》、《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标引手册》、《文献标引工作》三书。从传记文献主题标引的角度,论述了文献主题标引一致性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