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980年12月国家出版局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的书店、书亭、书摊和书贩,开始打破图书发行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局面。1982年3月国家出版局提出《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问题的报告》,提出图书发行体制根本改革的目标是"一主三多一少",即:在  相似文献   

2.
在图书发行工作中,我们主张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这是搞活图书流通,开拓图书市场,加强为读者服务的必然要求。提倡这一方针,并不意味着集体,个体书店要同国营书店平起平坐,更不是要排斥国营书店的主导地位。国营新华书店在图书发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书刊市场的主要特点是: (1)市场庞大,覆盖面广。据有关资料反映,目前全国的书刊编、印、发职工人数达25万人,全国众多的出版社、期刊社、报社,每日都有上千种图书、期刊、报纸推向市场,各种发行网络覆盖城乡,渗透各个角落。 (2)经营体制多样,流通渠道众多。新华书店、集体书店、个体书店(摊)同时经营,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并存,并各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经  相似文献   

4.
1984年,河北省的图书发行工作,实行了两项改革:一项是大力组织发展多渠道的图书发行网点;一项是国营书店普遍实行承包责任制。两项改革均取得显著成绩。遵照中央关于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省委提出“图书发行改革关键在搞活”。一年来,经过大力组织发展集体书店、个体售书户,在全省已经形成以多种经营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发行渠道的图书发行网。全省共新增各类集体、个体售书店1,566处,加上国营售书点300个及原有的各类售书点,共有6,7771处,平均7,827人一处。共批发图书1,638万元,比上年增长48.95%。  相似文献   

5.
我社于1980年开办了邮购业务,1982年,文化部召开的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座谈会,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遂决定试行产、批、销结合,自办全部本版图书的发行。经过三年自办发行工作的实践证明,这种自办全部本版图书的发行,既有利于出版,也有利于销售,更有利于读者。其最大的忧越性是:一、除直接沟通与全国新华书店的业务往来外,还联系着一批其它国营书店和集体书店,并与全国省会城市的工具书店建立特约经销关系。此外,我们还通过开办邮购和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民营书店的现状考察与前景、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民营书店的发展和作用 (一)民营书店的发展 民营书店的重新发展,起自198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整个社会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急剧膨胀,出现了严重的卖书难,买书难的状况,原有的计划经济形态的图书发行体制急需冲破。这就为民营书店的重新发展提供了机遇。1982年3月,原文化部出版局在(《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问题的报告》中提出:在全国组成一个以国营新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文化部召开了全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座谈会。会议确定,图书发行体制改革根本的目标是:在全国组成一个以国营新华书店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少流转环节的图书发行网,使货畅其流、书尽其用,更好地贯彻出版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对图书的需要。会议还指出,要积极发展集体书店,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出版战线的广大同志在解决“买书难、卖书难”的问题上,遇到的一个很大困难,就是由于人力、资金不足,想办更多的图书经销网点,力不从心。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应当采取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动员社会力量办书店。我们中国经济出版社经过一两年的调查研究,听取了广大专家、学者的意见,感到由出版社联合社会力量办专业书店是一个扩大图书发行渠道的好办法。首先,我们自己出资办了一个中国经  相似文献   

9.
集体、个体书店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5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除集体所有制的供销社外,私有经济的图书发行力量也随之消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的号角,社会上的集体、个体书店顺时应势,也在  相似文献   

10.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从1982年算起,已经历了四个年头。从改革的实践看,发展的趋势是好的。图书市场的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版社相继开办图书发行业务,集体、个体书店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图书销售已由国营书店独家经营的局面,转变  相似文献   

11.
自1982年全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会议提出了“解放思想,厉行改革”以来,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在实行“三多一少”(即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购销形式、多种渠道、减少流通环节)方面有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一部分出版、发行单位片面追求利润,不按规定办事,对国营书店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和挑战面前,国营书店系统应该紧紧抓住“创特色、创新的服务水平、改善管理以提高效率”这三大关键问题,使几十年形成的国营书店系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图书发行工作有了很大发展。1983年全国图书发行册数比1978年增长了70%,码洋增长了123%。发行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子。出版社开办的门市部多起来了;集体、个体零售书店(亭、摊)有了发展;购销形式渐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包销之外,寄销、代销、试销、特约经销、自销等多种购销形式,在不断产生和发展;国营书店推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等等。在图书流通领域中,束缚图书发行事业和整个出版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旧体制-统购包销和国营书店独家经营的局面正在逐渐改变。但是,也应该承认,旧的发行体制还没有根本变革,改革的步子还不快。  相似文献   

13.
边春光同志的报告分九个部分。他在报告的第一部分谈到对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形势的估计时说,图书发行体制的改革,在整个出版事业的改革中迈出了最早的一步。实践证明,1982年确定的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办法是可行的。现在,长期以来国营书店独家经营的局面已有突破,出版社相继开展了图书发行业务,集体、个体书店,书摊也有很大发展。到1985年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图书发行集团的组建与运作□余永畅一、组建湖北省图书发行集团的背景和动因(1)1991年,湖北省政府批转了省新闻出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图书发行工作的意见》,指出“图书发行体制改革,要以国营书店为主体,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1992年7月,国务院...  相似文献   

15.
图书发行应当“多渠道”,现在大家的认识已经基本上一致。但对“多渠道”应当如何理解,看法并不一致,甚至还有比较大的分歧。有的同志认为“多渠道”就是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既有国营书店,也有集体的、个体的书店。这种理解我感到是不全面的。“多渠道”确实和“多种经济成分”有关。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要形成“多渠道”,既要有作为主体的国营书店,也要根据各地区、各城市的不同情况,发展适当数量的集体、个体书店。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这些集体、个体书店的货源那里来?除了向当地的国营书店进货外,可  相似文献   

16.
一 10年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图书发行事业的发展。现在,同10年前相比,全国人均购书从1元增加到4.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约增长1.5倍。国营书店固定资产原值约增长4.3倍。国营书店门市部增长90%,达9000处。集体、个体书店从无到有,达1.1万处。个体书摊、书贩也是从无到有,达4万余处。发行改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多种图书流通渠道,主要包括新华书店发行渠道,出版社自办发行渠道,集个体书店发行渠道,外文书店、古旧书店、音像公司、邮政部门以及各种国营的、集个体的商业机构附属的图书发行渠道。在出版发行界,人们习惯把目前的多种图书流通渠道划分为第一、第二两条渠道,即把新华书店发行和出版社自办发行作为第一渠道,集个体书店发行作为第二渠道。这种划分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不够明确。为此我们认  相似文献   

18.
自从多渠道发行图书的形势出现以后,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全国一年出版各种书刊突破了6万种。一个省的国营书店系统充其量能销售其中的30%左右。以湖南为例,要求湖南的书店多发行湘版书是理所当然的,但限于条件,即使上面作为规定的任务下,最多也只能提出“进60%的湘版书”。这样一来,对内也要求改革开放的图书政策就不得不网开一面,于是个体书店便应运而生,3年功夫就遍及全国城乡,真是有如雨后春笋。此项政策有个设想,认为个体书店可以成为图书发行主渠道  相似文献   

19.
“二渠道”势头锐不可挡──侯马、临汾集、个体图书批发市场见闻周泓图为百汇书刊贸易市场中的部分个体书店。中宣部、新闻出版署曾三令五申,图书批发要以国营出版发行单位为主,有条件的集体书店辅之。然而在我省,图书的批发行当却是集体、个体的多,国营的少。“二渠...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推行图书多种购销形式的试行方案》中,作了这么一条规定:“出版社对基层国营书店、集体、个体书店……的批销折扣,应与发货店对基层书店的发货折扣一致。”这个规定是国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