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叶利钦这个名字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知晓。作为旧日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的总统,他所作出的决定不仅对俄罗斯联邦,而且对整个苏联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苏联“8·19”事件后,叶利钦的权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成为苏联政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也许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位曾在四年前被免去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并被赶出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叶利钦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苏联政治舞台上重新崛起。他现在不仅担任俄罗斯总统,而且最近又开始亲自领导俄罗斯联邦政府,并向议会提交了一份“改革”方案。1991年11月20日,他在苏联中央电视台发表讲话说,如果他的“改革”方案不能实现,他和他领导的政府将全体辞职。  相似文献   

2.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1918年6月6日,在当时的首都彼得格勒钟楼大街正式成立了一家私人出版社——人面鸟出版社。它的创始人是苏联图书出版大师萨穆伊尔·米罗诺维奇·阿良斯基。人面鸟出版社的诞生在当时被认为是苏联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人面鸟出版社的组织者萨·米·阿良斯基当时并不富有,他创办人面鸟出版社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出于对著名诗人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布洛克的热爱和敬慕。他愿意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以布洛克为首的象征主义派诗人和作家们出版他们的作品。萨·米·阿良斯基是出版社的唯一工作人员.组稿,编辑,校对,发行,他都自己干。他还亲自请美术家为“人面鸟”的出版物画插图,作装帧设计。  相似文献   

3.
出身于瑞典上流社会的达格·哈马舍尔德于1940年底出任瑞典驻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代表团团长,瑞典派驻新成立的欧洲委员会代表。自此,他开始了国际职业生涯。自1953年起,他出任联合国秘书长,直至1961年9月在非洲南部一次飞机失事中罹难,前后历时8年。哈马舍尔德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表现出了特殊的  相似文献   

4.
在19世纪末这段所谓“记者的黄金时代”,美国报业巨头小詹姆斯·戈登·贝内特、约瑟夫·普利策和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麾下各有一批名记者为其主子奔走鼓噪.詹姆斯·克里 尔 曼(JamesCreelman)不但是一位擅长报道战争和风云人物的名牌记者,而且先后效力于以上三大报业主,他更因采访西美战争以及同黄色新闻大王赫斯特的特殊关系而名噪一时.今天,人们在评析“黄色新闻”这一新闻史上的特殊现象时,不能不提到  相似文献   

5.
第四媒体:名副其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月17 日深夜,一个 名叫麦特·德拉吉的 自由撰稿人通过互联 网,在其个人网页上 发布了一条震惊世界 的消息:“在白宫,一 个叫莫尼卡·莱温斯 基的女人与美国总统 在他的椭圆形的办公 室内发生了婚外性关 系。”这是全世界最 早发布克林顿与白宫 实习生荣温斯基性丑 闻的消息。全世界为 之震惊,称之为“麦特 ·德拉吉现象”。这 一现象表明:一种全 新的传播媒体——互 联网已经崛起。 1998年5月,联 合国秘书长审时度 势,在联合国新闻委 员会年会上正式提 出:互联网已成为继 报刊、广播、电视之后 的第四媒体。有…  相似文献   

6.
听说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是第六次来访华,我怀着仰慕之情,经陕西省对外友协副秘书长安危引见,在他下榻的人民大厦客房走访了他。噢!他就是八十高龄的索尔兹伯里,满头银丝,精神矍铄,一见面,就笑嗬嗬地招呼我们落座,不等提问,便单刀直入地谈起此行的目的:“我这次来华,是专程到延安采访的,为写一本‘新长征’的书搜集资料。这部六百多页的书,去年八月开始动笔,计划两年内完成,重点反映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长征的丰功伟绩.”这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赴苏联跟踪战争的著名记者,和埃德加·斯诺一样,早就在新闻界负有盛名,后来担任美国“纽约时报”副主编,是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如今他仍是壮心不已。我拜读过他的杰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伦纳德·斯潘塞·丘吉尔是一位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在20世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历史学家和著名作家,还曾经是一位优秀的战地记者。“他创造历史,又谱写历史。他本人就是一部历史!”许多世界政治家和历史学家这样赞美丘吉尔。丘吉尔出生于名将世家,是第七代马尔巴罗公爵的孙子,他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一度是19世纪末期英国政坛的风云人物。在离大学城牛津13公里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座金碧辉煌、方圆20公里的豪华宫殿。这就是丘吉尔的诞生地——布伦内姆宫。现在,布伦内姆宫已经向游人开放。每年吸引着上百万游客,是英国旅游名胜之一。许多游人慕名而  相似文献   

8.
苏联卫国战争中,数千名作家以记者身份奔赴前线,200多人捐躯战地.叶夫根尼·彼得罗夫就是牺牲者中最负盛名的一个.虽然效命疆场仅仅一年便以身殉职,他的名声已超越国界,在各盟邦获得“苏联的厄尼·派尔”之誉.(厄尼是美国的著名战地记者)  相似文献   

9.
望污染而兴叹,临寰球而赋诗。东广公司慷慨解襄,秋山丰宽飘然漫步。请欣赏——1990年12月2日莫斯科11时13分,日本东京广播公司记者秋山丰宽随同两名苏联宇航员搭乘苏联“联盟TM—1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踏上这一高度的新闻工作者。在此后八昼夜的太空旅行期间,“联盟”号飞船实现了与苏联“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的太空对接,飞船指令长维克托·阿拉纳西耶夫和随船工程师穆萨·马纳罗夫替换下了在“和平”号停留  相似文献   

10.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名篇《一个人的遭遇》的标题前有一句赠言:“献给1903年入党的苏共党员叶芙盖尼娅·格利戈里耶芙娜·列维茨卡娅”。列维茨卡娅是谁?她是苏联《十月》杂志编辑部的一位早期编辑。1928年肖洛霍夫把《静静的顿河》手稿送到编辑部,《十月》编辑部的某些拉普领导人草率决定了小说的命运,认为小说“缺乏尖锐的政治思想性,不能发表”(孙美玲:《肖洛霍夫  相似文献   

11.
联大任命加利为下届联合国秘书长 12月3日,联大通过决议,任命埃及副总理加利为1992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任期内的联合国秘书长,使他成为联合国第6位秘书长和担任此职的第一位非洲人。  相似文献   

12.
千呼万唤,一波三折,乔治·沃克·布什终于成了新世纪白宫的第一位主人,在他的身上,人们似乎又看到了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现代美国版故事。  相似文献   

13.
速读     
政事········陈水扁之婿被求刑8年陈水扁之婿赵建铭涉及的“台开内线交易案”7月10日侦查终结,台北“地方检察署”起诉赵建铭等七名被告,其中赵建铭被要求判刑8年,其父赵玉柱被求刑10年。宽带房讯总经理游世一被求刑10年、前台开公司董事长苏德建被求刑8年。当晚,赵建铭被获准以新台币1000万保释。度过了47天被羁押的生活后,赵建铭走出台北“地方法院”,向社会大众、民进党、陈水扁夫妇及妻子陈幸妤三鞠躬道歉,但仍坚称自己无罪,认为司法会还他清白。对于赵建铭的被起诉,国民党部分人士表示了他们的质疑。国民党团书记长潘维刚就表…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苏联的情况非常感兴趣,并想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苏联。一位已经退休的美国报刊出版商查尔斯·考克斯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他认为这正是自己获取利润的一个极好机会,他抛弃了打高尔夫球的舒适退休生活,在他的学习过俄文的儿子提议  相似文献   

15.
“象把大山搬开、让尼罗河改道那样,萨达特总统把海卡尔从他那《金字塔报》大厦的宝座上拉下了马,将他作为共和国宫里的一位新闻顾问而束之高阁。”这是13年前萨达特解除海卡尔《金字塔报》主编和金字塔出版公司董事长职务,改而任命他为总统新闻顾问后,黎巴嫩《事件》周刊主编萨利姆·劳齐发表的评述中的一段话。海卡尔被迫离开《金字塔报》,不仅轰动了阿拉伯世界,也在国际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泰晤士报》为此发表的一篇社论说,“除了萨达特总统本人辞职以外,他对他的班底作出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比解除海卡尔的《金字塔报》主编职务更引人注目。”许多新闻机构纷纷刊发报道和评论,它们对海卡尔的称呼,使用了“埃及头号主编”、“金字塔之王”、“20年来埃及最有势力的政治物之一”等等……的确,海卡尔不仅是个出色的新闻记者,而且是位显赫的政治活动家。穆罕默德·哈桑宁·海卡尔出生于1923年,毕业于开罗大学新闻系。他从19岁起正式从事新闻工作,很快就显露出非凡的才干,先后在《埃及新闻报》《最后一点钟》和《鲁兹·优素福》等报刊任职。1957年,纳赛尔总统任命海卡尔担任《金字塔报》主  相似文献   

16.
最近,俄罗斯对外情报局解密的一份档案,揭开了一个可能使蒋介石死后也不知道的秘密,他的德籍军事顾问瓦尔特·斯滕内斯竟然是一名苏联间谍,一直在卖命地为苏联提供情报。蒋介石的这位军事和政治顾问,当时深得蒋介石的信任,一直领导着国民党的情报部门,可他背着蒋介石,用代号“朋友”,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克格勃前身)取得联系,利用在中国担任军事顾问的身份,为苏联大量地搜集有关“日德”的重要军事秘密,名符其实地成为苏联的高级间谍。  相似文献   

17.
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亲自在梵谛岗内主持驱魔,他说:“以天主之名,我命令你离开这个女子!”他就是这样把“魔鬼”从一个22岁女子的身上赶走。这也是二百年来第一次天主教皇亲自作法驱魔。这次驱魔发生于1982年3月,第一次在一本新书:“我的四位教皇”中透露。此书的作者是一位梵蒂冈大员,已故法国大主教翟克·马由。  相似文献   

18.
在苏联科学院出版的期刊中又增添了一种新刊物《自然科学史和技术史问题》杂志。主编是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斯·拉·米库利斯基。该刊引用苏联杰出的学者斯·伊·瓦维洛夫精辟的话来表明它的宗旨:“为了影响、掌握和改造自然、我们每一个人,象需要科学一  相似文献   

19.
“一切进步人类都在广泛地纪念……”“很难找到一个不知道列夫·托尔斯泰名字的人……”“他的著作是亲切的、可爱的……”“……”1910年,当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逝世之后,苏联广播电台的记者争相使用这些现成的“规范化语言”写报道,致使本来使用一次还挺新鲜的语言因滥用而变得陈旧了。该台消息部总编辑“轻而易举地涂掉了这类句子”。事情发生之后,他们设置了一种特殊的“记过簿”——专门记载公式化词句的记录本,记下了诸如“以巨大的劳动热情……”、“举行了重大的会谈……”等“千篇一律的公式化语言”,并明确提  相似文献   

20.
曾有一位记者对他说:“如果我俩同去火灾现场,恰巧碰到一位消防队员从里面出来。我会问他火灾是如何引起的,而你则会问他为何要当消防员。”他自己说:“麦克风就像是情人,从不和你争吵,你说了算。”演播室里的拉里·金总是这身打扮:戴着眼镜,梳着大背头,穿着背带裤,右手腕上还套着个手镯。每晚9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拉里·金直播节目”就从华盛顿传送到世界各地。这是一个电视访谈节目,由主持人拉里·金将美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名流请到演播室来,就一些观众感兴趣的问题自由交谈。该节目极受欢迎,观众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