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讯,是个传统的老体裁,报纸各个版上都可以有它的位置。一张报纸的版面,有一篇短的或长的通讯,读者在浏览一遍各种新闻之后,常常会被通讯吸引住,坐下来看它十几分钟。安排一篇好通讯,是办好报纸的大事情。现在有的报纸的一版,可以说是清一色的消息,很难看到通讯。我觉得应该让好通讯上一版,最好的通讯应当放在一版头条。如果确是重要,能打动千百万读者,就是破例给它一个整版也应在所不惜。  相似文献   

2.
(一)、通讯的产生及其发展通讯,是新闻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是比较详细、具体、生动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事或工作经验的新闻体裁。安岗同志把通讯称为“报纸的明珠”,“报纸各个版上都可以有它的位置……安排好一篇好通讯,是办好报纸的大事情……应该让好通讯上一版,最  相似文献   

3.
林钢同志要我来讲讲新闻写作。这个题目很大,我想集中讨论一个“短”的问题。新闻文字或者说报纸文字为什么必须短?为什么短不了?怎么样才能短些?抛砖引玉,请同志们指教。为什么必须短? 新闻文字或者说报纸文字都应该短,我以为是报纸的特性决定的。报纸上各种类型的文字,包括社论、新闻、通讯以及理论文章,都  相似文献   

4.
读者之声     
陕西省洋县广播电视局刘志敏: 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单位的编辑,我是喜爱《新闻与写作》这个刊物的。每当新的一期送到,我是爱不释手,可以说《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老师和朋友,对我所从事的新闻采编业务很有指导意义,我从中受益匪浅。总的来说,我比较喜爱“新闻来稿评析”、“优秀作品评介”等栏目。在众多的新闻刊物中,《新闻与写作》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栏目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的新闻业务刊物——《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年12月1日《,通讯》创刊号出版,这是延安时期出版的第一个新闻业务刊物,它的读者对象是陕甘宁边区的通讯员。抗日战争时期,新华社曾在延安创办过一份油印的新闻业务刊物——《通讯》。当时,新华社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一起驻在杨家岭,同属中央党报委员会领导。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在单位搞文字工作。1969年上山下乡期间,我边参加生产劳动,边搞业余通讯报道。由于新闻写作水平低,稿子采用率也很低。1979年招工回城后,继续业余搞新闻报道。有一次,我到市广播站送稿件,发现编辑桌上有一本《新闻与写作》,我信手翻阅,竟被刊物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因此,1985年我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刊物中的“通讯讲座”、“散文讲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以其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文章深深吸引着我,对我帮  相似文献   

7.
“新闻人物”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新闻人物”?近年来,报纸上人物新闻(消息)多起来了,刊物上探讨人物新闻问题的文章也多起来了,于是,“新闻人物”这个问题也就提出来了。过去,我们在运用人物报道的形式方面,偏重于人物通讯、人物特写、报告文学等等。在介绍经验、研究业务的文章中,若论及人物,都不用“新  相似文献   

8.
《新闻爱好者》是我必读的新闻业务刊物之一。每月,我一收到这份刊物,就马上阅读。我觉得,《新闻爱好者》是一份颇具特色、较有质量的刊物。它既有对当前新闻宣传的指导性言谈,又有关于新闻采写、编辑方面的辅导性文章;既有理论阐发,又有实践体会;既有专业新闻工作者的论述,又有业余新闻人员的文章,栏目多样,内容丰富,阅读以后,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和教益。这份刊物受到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讯员和新闻爱好  相似文献   

9.
一些参加新闻学自学考试的同志,谈起学习报纸编辑学的问题,有那么一些想法:好象学习新闻采访写作,平时还可以用得上,与自己的秘书、文书工作可以结合起来,有实际应用的机会;同时,掌握新闻写作的知识,还可以为报纸、电台写点报道。而自己今后又不一定编报,学习新闻编辑学有什么用呢? 我想就此粗浅地谈一些看法。一、报纸编辑学是一门学科报纸编辑学是研究报纸编辑工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我在卫辉市人民银行任副行长,每天看报纸时,总感到自己身边也有许多事需要写出来,尽管工作繁忙,还是挤时间写点东西,慢慢就成了一名新闻爱好者,每年在报纸、电台发表六七十篇通讯报道、小评论等。我订有四份报纸,每天收到后都要浏览一遍。一看当前报纸宣传的重点是什么;二看哪些文章与自己的业务有关;三看哪篇文章标的题目有艺术性:四看报上都有哪些栏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亲切关怀下,陕甘宁边区的新闻、文化和理论工作者,曾创办了许多报纸和刊物,摘要介绍如下: 《解放周刊》,是一九三七年春创刊于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报,铅印,周刊。一九四一年《解放日报》出版后,即行停刊。《新中华报》,是一九三九年二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报纸,铅印,三日刊。毛泽东同志曾写了《必须强调团结与进步》的文章,纪念该报创刊一周年。《共产党人》,是一九三九年十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党内刊物,铅印,月刊。毛泽东同志曾为这个刊物写了《发刊词》。《中国文化》,是一九四○年一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在延安创办的理论性刊物,铅印,不定期出版。毛泽东同志的名著《新民主主义论》,最早是作为该刊的发刊词发表的。《中国工人》,一九四○年二月创刊于延安,由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编,铅印,月刊。毛泽东同志为该刊写了《发刊词》。《群众报》,是一九四○年三月由延安大众读物出版社创办的、面向边区工农群众的报纸,铅印,周刊。《大众文艺》,是一九四○年四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创办的文艺月刊,铅印;主要刊载著名作家和边区文艺工作者的作品,为边区文化协会的机关刊物。《连队生活》,一九四○年八月由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政治部创办于延安。是面向部队的刊物,铅印,旬刊。《大众习作》,一九四○年十月由边区文化协会延安分会创办,铅印,不定期出版。主要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三大体裁之一,与消息、通讯鼎足而立,其在报纸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作为政论文体的一种,新闻评论是以说理的方式阐述观点的。但这个理怎样阐述,却很有讲究。说得好,读者频频颔首,心悦诚服;说得不好,你就是声嘶力竭,人家也不买账。以我多年写作和编辑新闻评论的经验教训来看,一篇好的评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有三个因素需要认真把握,即讲真话,动真情,用真功。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批从人物内心角度报道的新闻作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孟晓云采写的通讯《大户心态篇》,刘蔚采写的通讯《汉城决战的最后40秒》、吕晓琦采写的通讯《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等等,这些作品都获得过全国好新闻奖,比报纸、刊物更为多见的是电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心声     
创办《新疆新闻界》,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决定。我们这里有许多同志是新闻写作爱好者,非常希望多学习一些新闻知识,但过去各通讯刊物系统地登载这方面的材料较少,不能满足需要.16开本的新闻杂志创刊,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我们十分高兴.  相似文献   

15.
通讯刊物,怎样办成广大通讯员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加强思想修养,提高采写水平?一直是我们要努力解决的问题。费脑筋的头条刊物的头条登什么?指导思想首先应该从这里体现出来。既然要把通讯办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名副其实的业务性刊物,就不应拿这个地盘去转载报纸社论和发表脱离新闻战线实际的政治表态文章。但是,在这里发表的又不应是一般的采写体会、编稿琐谈,也不应是具体的报道提示、好稿评介,而应是鲜明地贯彻中央精神的、解决新闻报道队伍建设中的要害问题的、交流新闻业务带有规律性经验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编辑部约我们写一篇关于报纸印刷出版情况的文章,我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担心。高兴的是,有机会在这个刊物上同编辑、记者同志们谈谈报纸印刷出版工作的情况,以便共同把报纸出版印刷工作搞好;担心的是,能不能写好这篇文章,还要打上一个问号。报纸印刷出版工作的特点,是时间性强。但是,我们的报纸印刷出版工作的现状是怎样呢?就排版工作来说,却仍处于手工拣字、排版阶段,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照相制版由湿片(玻  相似文献   

17.
百年前的第一张报纸据认为,台湾最早的近代报纸出现于清朝末年。大约从1815年起,许多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大陆的广东、澳门、香港、宁波、上海、福州等地用英文创办了以教会新闻为主的宗教报纸。这些报纸都是定期刊物,或周刊,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爱好者》月刊即将正式出版的时候,我去北京访问了戴邦同志,请他就办好新闻业务刊物问题谈谈想法。我们坐下来后,他把上午我留给他的《新闻爱好者》简介拿出来说,我看你们要办的这个刊物,栏目设计不错。当我告诉他《新闻爱好者》是由《河南日报通讯》改刊,仍然是月刊时,他笑着说,这很好,刊名挺贴切,希望你们下功夫办好这个刊物。戴邦同志今年68岁,刚刚辞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职务,专心致力于《大百科全书》新闻卷的撰写和组织工作。他说,这本书条目很多,难度很大,是很费功夫的一件事。本想腾出手来写一点别的东西,但是现在还办不到。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视、网络媒体的强劲崛起.给报纸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吸引读抢占市场,各报纷纷开辟专版,创办周刊。周刊承担着某些新闻版用消息、通讯、言论等传统的新闻主打产品无法完全担负起的报道任务。周刊与新闻版二之间,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似之点。相对于新闻版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是周刊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20.
《新闻知识》,是我从事业余通讯工作的行动指南。近几年来.它成了我必读的刊物。当然,我要感谢西安华山机械厂党委宣传部,就在我退休之后.仍然每月发一份让我学习,让我阅读。我之所以喜欢阅读《新闻知识》,这是因为它不失为一本好期刊。在今日古城西安的一些单位,甚至公园里.只要您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从事宣传工作与业余通讯工作者中,有不少同志只要一有时间一就会不约而同地翻阅这本装帧清新、朴实的刊物。作为全国新闻学核心期刊,陕西省一缓期刊—一《新闻知识》,无疑,是编辑、记者的摇篮,是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写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