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 什么创作方法最好。最先进?回答自然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然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创作方法吗?只要查看一下建国以来我国编写的各种文学理论教材,我们就不难发现: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所谓“两结合”,其实是两组不同范畴的概念。前者作为创作方法,是区别于文学思潮,超越阶级,超越时代,并以某一艺术手法为总体特征,在文学史上不断重复的现象。例如现实主义,自有文学以来,每个时代都产生现实主义作品。不同阶级,不同世界观的作家都可以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  相似文献   

2.
语文大百科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外国文学作品大部分,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教师讲授新课时,经常提到这一术语,但究竟什么是“批判现实主义”呢?却不见得每个人都尽晓其详.在西欧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特指十九世纪在欧州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十九世纪法国的蒲鲁东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但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正>粉碎“四人帮”以后,文学艺术界在拨乱反正,批判林彪“四人帮”推行的反革命唯心主义文艺路线的过程中,强调文学艺术要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恢复现实主义传统,无疑是必要的。然而,有人据此否定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文艺界一位同志说:“我主张不要再提‘两结合’,不要再作为重要的主张去提它。我觉得‘两结合’的创作方法的提出,带有一种先验的性质,先有这种主张,再让大家去实验。而三十年的实验结果,多半是生拉硬扯的解释,说得都相当勉强和生硬。”(《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教材的编写问题》,载《文学十年风雨路》)有的人甚至认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两种创作方法的结合不仅它们本身不可能,在文学史上也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关于“两结合”创作方法的科学性问题》,载《文学评论》1982年第4期。)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观点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文艺的现实状态和能否使文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4.
在苏联和我国现当代文艺学中有一个特别突出的概念范畴──创作方法,而且普遍存在着创作方法与文学思潮混淆的现象。由此派生出许多奇谈怪论,如说什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在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指导下产生的”、“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形成于18-19世纪之交”;大讲什么创作方法的阶级性、世界观决定创作方法等。这种混淆和混乱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胡风、秦兆阳、邵基质主要就是在创作方法上发表了一些不同意见使蒙冤多年。因此,本文试图对创作方法和文学思潮的涵义以及二者的关系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5.
象征主义诗歌植根于唯灵主义思潮,并受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影响。所谓现象世界、本体世界和自我不过是三位一体的东西,唯一的实在是“自我”。无论是表现现象世界还是表现本体世界,最终都是表现自我。象征主义诗歌这一思想轨迹延伸到现代主义文学其它流派中,形成了现代主义文学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而自我的生存状态、生存感受、生存命运、是象征主义诗歌乃至整个现代主义文学最基本的主题。抓住象征主义诗歌的精神实质后,就比较好把握它的美学主张与诗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主张和诗艺大致可以概括为象征、恶美和神秘美。先说“象征”。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是象征主义诗艺的根本,是它赖以区别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的标志。而“象征”作为一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则是古往今来各种艺术所共有的。这种关系犹如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和浪漫主义的“抒情”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说过:“在文学上,主要的‘潮流’或流派共有两个:这就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但这两种创作方法和原则,绝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许多中外杰出的作家艺术家,尽管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审美追求不同,从而他们的文学个性和风格各异,有的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有的则钟情于浪漫主义原则;有的以工笔写实见长,有的用大胆的想象、幻想取胜。但他们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精神、两种创作方法不同程度的融合,使现实主义作品充蕴着浪漫主义因素,浪漫主义作品又蕴含着现实主义成份。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以前,现实主义是纯粹的哲学名词,同文学艺术思潮、流派、创作方法基本无关。realism含义有“文艺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和“哲学的唯实论者,实在论者”两项主要内容,其词根real,则指“真实的”和“非想象的”思维特征。日文“现实性”也有类似的内涵:①文学艺术的现实主义思潮、流派;②事物的切实性、真实性;③中世纪唯实论哲学。现实主义首先指认识和理解现实事物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这是它的词义本体,产生于中世纪欧洲经院哲学,属于哲学范畴;其次是指文学观念,这是它的词义派生衍化,产生于18—19世纪欧洲英、法、俄等国家的文艺活动,属于文艺学范畴。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现实主义被异化了。现实主义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它既指一种文艺创作方法,也指一种文艺流派、思潮,还指一种文艺创作精神。从创作方法来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与人类的艺术生产的产生是同步的,但是真正确立这种创作方法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并且把它命名为"莎士比亚化"。从文艺流派和思潮来看,现实主义历经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20世纪初的革命现实主义,中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末期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等发展阶段,而只是在"现代实践转向"过程中现实主义流派和思潮才明确地发展起来,同时在"后现代实践转向"中逐步多元化,成为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流派和思潮相抗衡的强大流派和思潮。从文艺创作精神来看,现实主义是永恒的,因为文艺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永远在社会实践之中进行恒新恒异的创造。因此,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仍然应该坚持现实主义精神,鼓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流派、思潮,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植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9.
一围绕着对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一封信的不同解释,现实主义与世界观的关系,成为文艺论争的一个重大课题。现代修正主义者歪曲恩格斯的原意,鼓吹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对立,编造所谓反动作家也能写出优秀作品的神话。这种谬论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严肃的批判。但有些同志的批评是简单地“对着干”,以“等同论”代替“对立论”。有的把创作方法当成世界观的演绎和引伸,似乎有几分进步世界观就有几分的现实主义。有的文章谈论巴尔扎克,列举的尽是他倾向于共和主义的材料,对于作家在一系列论文和作品中关于王权和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巨匠茅盾和左翼文坛的新星叶紫,在左联时期,各自发表了短篇小说《春蚕》和《丰收》。这两篇作品在三、四十年代,曾同时起到过显著的战斗作用,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两篇作品题材一样,人物也相似,现试将它们作粗浅的比较。 一 茅盾和叶紫因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而成为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我们知道,在中外的文学艺术发展史中,创作方法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在名目繁多的创作方法中,他们为什么选择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而使它发挥了如此大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可是,长期以来,一些人却把美化投降派、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水浒》,捧为“千古不朽的农民革命的史诗”;把这部反现实主义的作品,捧为“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最伟大的杰作”,说它“继承了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而又在现实主义艺术发展上开创了长篇小说的道路”,等等。一个作家采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外国文学创作思潮及关于小说的约定 文学思潮,是创作群体造成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群体性精神结构,是一个观念系统.创作思潮是文学思潮的一个部分,而创作方法则是创作思潮这个部分中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它的创作方法是不同的.欣赏外国小说,尤其是欣赏外国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必须了解不同文学创作思潮有关小说、特别是关于人物的界定.  相似文献   

13.
新现实主义小说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对这种文学现象,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的论者认为是“现实主义冲击波”,有的论者将其认定为“现实主义的回归”或“回流”或“回潮”,有的论者称之为“新现实主义小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创作的深入和发展,这种论争一直没有止息。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对关于新现实主义小说的论争进行综述,厘清其优劣,对发展21世纪文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种重要的创作方法。本文拟从比较的角度来谈淡这两种创作方法的特征。一、在作家认识与表现现实的问题上,现实主义主张文学真实地再现现实,而浪漫主义则要求文学侧重于表现理想。现实主义作家、理论家一贯强调文学应该正视现实、忠于现实,真实地再现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巴尔扎克直率地宣称“法国社会将要做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列夫·托尔斯泰要求艺术家“按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契诃夫认为现实主义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著名的理论家别林斯基简明地把现实主义的显著特点概括为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时序”“年龄”描写,客观上确实存在着不统一现象。但这却不是作者的“失误”“疏忽”和作品的“纰漏”,而是作者的有意为之,它是作者不为书中人物作“传记”、不为贾家作“年谱”的特殊创作方法。这种方法既使作品“历历生动”,又是对我国优秀传统小说创作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更是作者“象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成功运用。作者的这种写法是为其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维克多·雨果(1802——1885)逝世100周年快到了。在纪念雨果的日子里,笔者在这里粗略地谈谈其代表作《悲惨世界》的创作方法,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就教于同行和读者,参加对雨果的纪念活动。维克多·雨果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这大概是世界公认的。但是其代表作《悲惨世界》是一部怎样的作品,是浪漫主义作品,还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目前在我国说法不一。有的说:“《悲惨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其理由是“小说的很多章节,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如冉·阿让被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命运,以及滑铁卢战役,1832年巴黎的街垒战等,都写得比较真  相似文献   

17.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首先在欧洲出现的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它以众多的作家、作品,澎湃的热情,绚丽的色衫,反映了欧洲整整一个历史时代。直至十九世纪中叶,随着各国劳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西欧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革命性日趋消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才逐浙代替浪漫主义文学,但是,浪漫主义作为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至今尚未丧失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一、现实主义的涵义现实主义这个范畴有两种涵义,作为强大的文艺思潮和一种文艺流派,一般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取代浪漫主义而主导文坛达半个多世纪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具体而言,是指19世纪中后期在欧洲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另一涵义是指“准确地展现生活的真实情况”的“一种表现人生的方法”,即注重写实的创作原则.这种创作原则源远流长,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9.
<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流行于19世纪欧洲等地的一个文学流派。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广阔而深刻、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风俗、人情、国民性和社会矛盾,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童话,把人间的一切苦难形象地昭示给人们。这一文学流派,在艺术上多有创见,既是写实的,又具有倾向性。其中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的创作方法,使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原野》被认作现实主义的或“现实主义融合表现主义”的剧作 ,是该剧研究讲不透的原因。《原野》中有着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因素 ,是一部兼有四种创作方法因素的浪漫主义剧作。《原野》是曹禺剧作中艺术探索最放手大胆 ,关于人类思想的表露最清晰直接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