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华裔导演石之予执导的《包宝宝》荣获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影片以不同于"中国功夫""中国武侠"式的现代角度,以极具中国特色的食物"包子"为媒介,叙述了一个加拿大中国移民家庭中有关"亲子关系"的故事。该文以西方电影制作背景中的中国文化为出发点,通过对影片中的物态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进行分析,阐释电影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核心价值的构建与表达。  相似文献   

2.
清末,倡导西方文化但激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之风日益强烈。面对历史沧桑巨变,辜鸿铭作为清末大儒,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欧洲各国应向中国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并开始思索怎样把国学推出国门之问题。辜鸿铭在1989年把《论语》翻译成英文,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个把儒家经典"东学西传"之人,而且其《论语》译本更被誉为风靡欧美的唯一英译版本。该书透露出的文化自信与翻译方法,不仅便于《论语》在世界的传播,而且重建了中国文化的尊严与自信。  相似文献   

3.
《礼记》蕴含有极为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其生态哲学思想的生发并非偶然,它有属于自身的生态理论基础.表现为以仁爱为主脉的生态德性论①,以"礼"别"类"与"群"的生态功夫论,以及"格物"的认识自然原则,"顺时因物"的进入自然方式,"与天地参"和"礼乐和合"的生态境界论.《礼记》中这些难能可贵的生态思想,是对先秦儒家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完整的儒家生态哲学思想史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4.
《格致新报》是近代中国以编译和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性期刊。通过考证原始文献,本文从期刊编辑和传播角度分析了《格致新报》的办刊宗旨及其"答问"栏目的特色,认为该刊促进了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拓宽了国人的科技视野,在开启民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朝鲜国宝级艺术团——血海歌舞团历经50年精心编排的歌舞剧《红楼梦》,自今年5月2日起到中国演出以来,场场爆满,大受欢迎,近日成了文化界以及许多普通大众热议的话题。尽管《红楼梦》不仅仅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掌上明珠",站在全球的立场看问题,中国人能演,外国人当然也可以演。但毕竟当外民族的艺术家将中国的国粹演绎得如此成功之后,作为中国人自身,如果完全没有酸溜溜的味道也就不真实了。朝鲜《红接梦》在原著宝黛爱情故事的基础上,不仅吸收了《卖花姑娘》和《血海》等朝鲜经典歌剧元素,而且还大胆将朝鲜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世界的"红楼梦"一个有别于中国《红楼梦》的新版本。它的到来不仅给中国人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文化大餐,同时也是一记重重的提醒:中国的文化创新之路究竟缺的是什么?也许,"我们可以欣喜于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力、影响力,但同时也必须对自身的经典文化怀有敬畏和景仰之心,必须以开拓的勇气打造带有鲜明印迹的‘中国作品'。"  相似文献   

6.
雷晓彤 《科教文汇》2008,(33):262-262
作为晚清最具代表性的传教士报刊,《万国公报》着重介绍西方的精神文化,塑造了理想化的西方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7.
汪观清,1930年生于安徽歙县金滩,现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兼书画研究社社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被誉为"中国当代画坛画牛第一人"。其连环画《红日》《南京路上好八连》《周恩来同志在长征路上》《雷锋》《从奴隶到将军》等曾轰动全国,他的绘画艺术形式更是影响了几代人。2012年,安徽省政协47位委员、常委及文化知名人士联合提案:在歙县金滩新安江边的小山上建一个以徽州民俗为特色的"汪观清艺术馆",以便将《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图》这件伟大的巨制作为珍贵的人文和自然遗产加以立体化呈现和保护;将始建于明末清初、具有典型徽派建筑特色的"汪观清祖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借此促进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将其作为文化产业链的一个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8.
何平 《科技风》2012,(7):204
爱情是世界文化的永恒主题之一.古今中外以爱情为主题的文章俯拾即是,但他们大多从文化的差异及其喜剧色彩等方面来研究,而从爱情悲剧的角度来整理这些题材的研究却做的不多.本文将通过由中国民间传说改编成的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英国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对比研究,结合中西戏曲理论知识和中西方的文化,来探讨中西方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9.
刘芬 《科教文汇》2011,(2):53-54
《侠客行》和《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是中国唐代侠义文学和英国中世纪传奇文学的杰出代表,深刻地反映了中西方的侠义精神和骑士精神,表现了中西方在行侠仗义上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但因为这两种文化产生的土壤不同,因而表现出较大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潘岚岚 《科教文汇》2009,(26):249-249
2008年一部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在全世界刮起了一股“中国风”。除去绚丽的视觉效果和摘笑的故事细节之外,极富汉语特色的台词,也是一大亮点。本文以此为导入,结合实际,浅议英语中汉语借词现象,并从中探索中国文化对英语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从19世纪末鸦片战争至今已经10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对那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告诫记忆犹新。100多年来,中国发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此作为不挨打的警示。过去的一个多世纪既是战争动荡的年代,也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不仅重塑了中国的样貌,也在融合着中国的智慧。黄庆桥的《科技重塑中国》一书,从科学工程、科学评价和科学精英3个层面,剖析了当代中国"科技强国"之路所遭遇的战略决策与技术攻克等问题,以历史理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不同阶段中国所面临的科技挑战,尤其是启发大众如何更公正地看待国内外现存的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12.
"李约瑟问题"是一个启发式的主题论纲,借助它不仅可以展开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宏大叙事,还能引导人们对科学革命、现代化的途径、以及文化多样性与科学普适性间的张力等议题进行深入思考。李约瑟1964年出版的《文明的滴定》已经为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之结论做了铺垫,并藉此奠立了他作为国际跨文化研究先驱的地位。2014年,两位美国历史学家通过互联网发布《历史宣言》,由此在西方掀起一场有关历史学之功用的大辩论,我国史学界对此尚无积极的参与,而李约瑟的大问题和他的中国叙事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大历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鹿原》是以写家族史来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发展的,它的史诗效应、它的历史印证、它的凝重浑厚、它的文化意蕴,给我们带来深深的迷醉.历史在作者笔下重新鲜活起来,历史中的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新鲜血肉和生命灵气,生死祸福,升降沉浮,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特质.性文化构成了家族文化的重要内涵,性与宗法、性与伦理紧密相联,性是窥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一面镜子.中国传统性文化有其糟粕的一面,同时也具有精华.品读《白鹿原》中的性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4.
纪阳秋 《科教文汇》2007,(9S):184-185
《白鹿原》是以写家族史来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发展的,它的史诗效应、它的历史印证、它的凝重浑厚、它的文化意蕴,给我们带来深深的迷醉。历史在作者笔下重新鲜活起来,历史中的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新鲜血肉和生命灵气,生死祸福,升降沉浮,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特质。性文化构成了家族文化的重要内涵,性与宗法、性与伦理紧密相联,性是窥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一面镜子。中国传统性文化有其糟粕的一面,同时也具有精华。品读《白鹿原》中的性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5.
《Nature》杂志与中国科学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Nature》杂志在其出版的创刊号上就已提到过中国,即1869年11月11日出版的期刊上。它刊登了为传播西方知识而设立的北京皇家学院(即“同文馆”)的消息。这条消息是以一份西方文学杂志的报道为根据的。现在,我们的消息来源更为直接。十多年来,《Na-ture》亚太地区的工作人员一直与中国的科学家和决策者保持着密切的接触,而我的前任John Maddox和我一直把中国作为我们优先考虑的对象。我坚信,从中国的知识水平、经济增长和人民的生活出发,中国政府将继续重视科学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果《Nature》通过增强中国科学的国际国内影响而使中国保持优先地位,我将感到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16.
《百科知识》2006,(4S):64-64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是中美文化合作的“典范”。它的出版,得到了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它是中国读者原汁原味了解西方政治、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不仅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重印七次),而且还先后获得了第四届国家辞书奖特别奖和第五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共20卷,4300万字,8万多个条目,15000多张图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天文学会在1930年创办的《宇宙》期刊,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科学普及期刊,为中国近代科学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一种专业性的学科普及期刊,《宇宙》既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又注重语言的通俗性,为近代西方天文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氏文通》借鉴西方语法中的关系代词和中国传统的句读理论提出了"接读代字"这一概念。本文对接读代字的总体特点及"其、所、者"三个成员的特点作以分析、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英语已逐渐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其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使其包含的历史与文化不再仅仅只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创造.就象西方社会的其他方面,英语也出现了全球化和地方化的特点.同样,英语在中国也带上了东方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China English"(中国英语).以下笔者将以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为例分析China English的文化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准则,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是针对西方交际的模式提出的。而中国历史文化与西方相去甚远,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无意识的违反"合作原则"。老舍的《茶馆》语言贴近生活,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日常对话的特点。分析其语言可探寻汉语口语对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