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日常新闻报道中,有些明明是客观事实,读者却疑问重重,将信将疑,甚或起到了负面作用;而一些新闻报道却能很快获得读者认可,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后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记者、编辑在采写、编辑稿件的过程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逆向思维,因而强化了报道的深度。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相反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发现别人对此事物认识忽略的问题,或没有挖掘出的新闻事物,或别人不曾采用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刘磊芳 《新闻前哨》2006,(10):46-46
一、何谓新闻报道中的人关怀 人关怀的因素如今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新闻报道中,充满人关怀的报道也提高了新闻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无形中树立了媒体良好的公众形象。但是就局部而言,在一些正面报道中,缺乏人关怀,或人关怀失重的现象,却时常可见,且被媒体和新闻工作所忽视,这是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和地球村时代,新闻采编工作每天面对数量庞大、内容复杂的新闻信息,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在坚持报道真实性原则基础上,根据所报道事件发生的领域,开动脑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采用逆向思维,编辑撰写出独具特色的新闻稿件,以期实现正社会视听,传播正能量新闻报道的责任。本文概括介绍求异思维的含义、特点,说明了求异思维在新闻采写应用的作用,进一步探讨新闻采写中求异思维的应用价值,以供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叶林 《新闻知识》2001,(Z1):24-25
在一般编辑和记者的认识中,多数人以为,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只有在反面报道过多时、或记者采访不深人、编辑编稿不认真而出现新闻稿件失实时会产生。其实,即使是正面报道,如果记者或编辑不能从读者的视角去体验新闻报道的客观效果,有时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当然,正面报道的负面影响绝非是编辑、记者有意误导的结果,新闻事件本身也并非编造,其对读者的负面效果有时不易被察觉,因而往往引不起编辑、记者的注意,正因为如此,研究正面报道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有些正面报道之所以会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 一、读者认…  相似文献   

5.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隐性负面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飞 《声屏世界》2003,(9):25-26
新闻报道中的信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从功能上来看,隐性信息可分为在传播效果上起积极作用的正面隐性信息和产生消极影响的负面隐性信息。实际上由于新闻中的一些隐性信息而产生的负面效应,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使有些报道实际  相似文献   

6.
逆向思维是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正确把握,正确运用,对深度报道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写作经验,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一、热中冷思考。 新闻界存在一种倾向,就是追热门,赶热潮,上边有点雷声,下边便起风雨文章,这也许就叫作正面报道。正面报道配合工作中心做好宣传,上下形成较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作为一个新闻单位的记者,  相似文献   

7.
张信国 《新闻界》2006,(2):65-66
在报业市场的竞争中,不少城市党报开始增加社会新闻的报道数量。但是,社会新闻是一把双刃剑,在依靠大量软新闻拉近大众传媒与广大受众的距离的同时,也出现了社会新闻报道低俗化等负面效应。所以,一些富有远见的城市党报在重视和增加社会新闻报道的同时,自觉地树立了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流意识,以此巩固其社会主流媒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田艺霏 《新闻窗》2013,(3):26-26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新闻媒介为了更好地在配置和运用新闻资源方面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谋划与设计,其目的在于使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闻资源去影响受众,以取得最好的社会传播效果。但是,新闻报道策划并非尽善尽美,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仍显现出一些问题和瓶颈。  相似文献   

9.
正面报道产生负面影响原因浅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伯良 《新闻界》2003,(2):15-16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新闻工作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方针之一,也是我们日常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这对于传播文明,弘扬正气,激励人鼓舞人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时有正面报道被负面读解、甚至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现象发生。认真剖析这些现象,探究其深层原因,对进一步搞好新闻宣传和报道,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显得迫切而必要。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工作中,大都是要求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这确实十分重要,因为.实际是新闻报道的源泉。是新闻生命所在。没有对实际生活的深入细致地采访和了解,就不会有新闻作品的产生.更不会有大量优秀感人作品的不朽。其实,深入实际何止是对于记者如此重要,对于编辑也同样不可缺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新闻工作的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新闻报道中的差错,不是出在记者的笔下.而是出在编辑的手里.共中除了一些技术上的原因外,更多的是由于编辑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感受不足而导致的。因此.提倡编辑也要深入实际.到社会实践中去感受,这对于减少新闻报道差错,提高报纸质量有着共它任何措施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宗秋 《传媒》2018,(9):67-68
民生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类型,民生新闻与民众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新闻报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体现,其出发点都是为民生而呐喊.民生新闻记者要想实现自身的职业追求,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报道理念,为民众谋实事,为民众的权利而呼喊,就需要在报道过程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以责任意识推动新闻报道;还要有正义感,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理念,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当然,民生新闻记者还要有勇于逆向前行的勇气.  相似文献   

12.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新闻工作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方针之一,也是我们日常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这对于传播文明,弘扬正气,激励人鼓舞人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时有正面报道被负面读解、甚至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现象发生.认真剖析这些现象,探究其深层原因,对进一步搞好新闻宣传和报道,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显得迫切而必要.  相似文献   

13.
新闻失实,可谓新闻界的一件头疼事。探寻新闻失实的原因,人们多从采访、编辑、写作方面去找,而从领导方面找的却很少。新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要影响到人们的言行。正面的反面的新闻报道可以使复杂的社会成员对某件事、某个人产生截然不同的意识。几千年封建传统意识的影响,使得个别人利用舆论工具来谋私,在“私”字的作用下,用对策压政策,  相似文献   

14.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新闻工作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方针之一,也是我们日常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这对于传播明,弘扬正气,激励人鼓舞人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时有正面报道被负面读解、甚至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现象发生。认真剖析这些现象,探究其深层原因,对进一步搞好新闻宣传和报道,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显得迫切而必要。  相似文献   

15.
拓展党报的社会新闻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报社会新闻报道的现状社会新闻一般指在社会生活领域发生的与某些社会群体、个案、个人有着直接联系的社会突发事件及社会现象的报道。一则有意义的社会新闻能够生动、直接地反映社会意识、社会道德、社会风气、社会秩序、社会改革、社会进步状况,给读者以启示。社会新闻在媒体中有着极为广泛的读者群。增加党报社会新闻的报道量、报道面是增强党报贴近性和可读性的重要方面,是在新闻媒体竞争中争夺读者的重要领域。但是,长期以来,党报社会新闻排不上位置,编采实施上往往是策划单上列尾巴、编辑版面做填充,整体实施雷声大、雨点稀。再看党…  相似文献   

16.
新闻煽情一直是业界和学术界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争论长期存在。但是在各新闻媒体的实际操作中,煽情的手法却常常被借鉴、运用。其中不乏具有代表性、为读者观众津津乐道的典型报道、好新闻,尤其是社会新闻报道,往往蕴含着浓郁的人情昧。当然,这种新闻煽情报道模式与学界传统的客观新闻报道思想大相悖逆,但是却为社会大众包括一些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广泛接受,渐成风格,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17.
在一些电视媒体中,当前有不少记者编辑在新闻报道中言不离策划,把策划当成了搞新闻的主要手段,而对新闻信息采集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本文从新闻报道策划的误区、策划者与操作者认识的差异、正确实施报道策划行为、科学理解报道策划要求四个方面入手,对电视新闻如何规范报道策划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8.
李庆 《新闻窗》2010,(1):73-74
任何新闻报道都是记者、编辑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反映,也可以说,是人在社会中个体实践的产物。由此可见。记者情感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发生偏差就会造成新闻失实、侵权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陶袆佳 《今传媒》2014,(1):125-126
在一些电视媒体中,当前有不少记者编辑在新闻报道中言不离策划,把策划当成了搞新闻的主要手段,而对新闻信息采集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本文从新闻报道策划的误区、策划者与操作者认识的差异、正确实施报道策划行为、科学理解报道策划要求四个方面入手,对电视新闻如何规范报道策划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电视媒体中,当前有不少记者编辑在新闻报道中言不离策划,把策划当成了搞新闻的主要手段,而对新闻信息采集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本文从新闻报道策划的误区、策划者与操作者认识的差异、正确实施报道策划行为、科学理解报道策划要求四个方面入手,对电视新闻如何规范报道策划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